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7月進出口額3.46萬億元 分析:出口改善仍需四季度後基數壓力緩解和外需逐步回暖,歡迎閱讀。
财聯社 8 月 8 日電(記者郭松峤)海關總署 8 日發布數據,以美元計,7 月,中國出口金額同比下降 14.5%,降幅較上月擴大 2.1 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 12.4%,降幅比上月擴大 5.6 個百分點。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二季度以來,我國月度進出口規模穩定保持在 3.4 萬億元以上。7 月當月,我國進出口 3.46 萬億元,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與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長 25.7%,較 2020 — 2022 年同期均值高 4.5%。整體看,我國外貿進出口運行平穩、符合預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在接受财聯社采訪時表示,2023 年 7 月,我國出口降幅小幅擴大,一是同期基數仍處高位,二是外需下行壓力持續。分區網域來看,我國對美出口降幅邊際企穩,但仍處于深度負增長區間,對歐盟、東南亞出口降幅擴大。分產品來看,汽車出口延續高增,手機出口需求環比改善,勞動密集型產品、工業品出口降幅亦普遍收窄。進口方面,價格下行和需求偏弱,使得 7 月進口降幅再度擴大。
高瑞東進一步分析,向前看,三季度我國出口仍将面臨基數和外需壓力,短期内出口增速或将繼續磨底。出口同比增速的顯著改善,仍需等待四季度後基數壓力的緩解,和外需的逐步回暖。同時,在出口新夥伴、新動能以及穩外貿政策落地見效的支撐下,我國出口的韌性依然值得期待,出口同比降幅進一步下探的概率較低。
上海财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楊暢對财聯社表示,7 月出口同比下降 14.5%,較上月回落 2.1 個百分點。從 CCFI 和 SCFI 等高頻指标來看,自 2023 年初以來始終處于底部運動,中國貨代運價指數(CCFI)較上周繼續回落,遠東幹散貨運價指數低位波動,總體上看,出口仍在磨底階段。中國對新加坡出口,7 月同比下降 36.6%,或也指向轉口需求波動。
7 月,前三大出口市場中,我國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 20.6%,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 23.1%,對東盟出口同比下降 21.4%。主要出口商品中,汽車(包含底盤)出口金額同比增長 83.3%,紡織紗線、織物及其制品出口金額同比下降 17.9%,集成電路出口金額同比下降 14.7%。
楊暢對财聯社分析,對主要經濟體出口金額的同比增速,英國、印度、法國的表現要超過整體出口表現,另外,對美出口同比下降 23.1%,較上月回升 0.6 個百分點,絕對金額維持在二季度以來均值附近,高頻數據也顯示 CCFI 指數的美東、美西航線低位向上波動。另外對俄羅斯的出口表現突出,7 月對俄羅斯出口同比增長 51.8%,呈現高速增長的态勢,從一帶一路貿易額指數看,蒙俄和中亞指數仍在高位,顯示出口的結構分化特征。
财聯社注意到,在外需走弱的背景下,盡管 7 月進出口增速不及預期,但部分產品的出口仍然具有亮點。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前 7 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 7.83 萬億元,增長 4.4%,占出口總值的 58.1%。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 7351.5 億元,下降 19.8%;手機 4623.6 億元,下降 6.5%;汽車 3837.3 億元,增長 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