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当打工人涌向“美团直播间”,欢迎阅读。
文|刘艺晨
"36 粒的池田寿司三人套餐,门市价 138 元,今天只需要 62 元。相当于在直播间,每一粒都补贴了 5 元。"
在美团外卖官方直播间 " 神抢手 ",两位主播正卖力宣传不同连锁快餐品牌的优惠力度,引导消费者团券后,进入美团外卖页面核销。
近一年来," 性价比 " 成为大众消费的热词,餐饮直播的普及率快速增长。这一切的背后,是餐饮行业和本地生活平台竞争格局的双重变化。
36 氪观察发现,在美团直播上架的餐饮套餐中,有不少低至四折的优惠。对于 " 钱包不鼓 " 的打工人来说,有 " 羊毛可薅 " 是好事。对于本地生活平台,为消费者带来实惠的餐饮直播,也能吸引到可观的流量、获得可持续的 GMV 增长。
但对于刚经历 2023 年谷底,在 " 低价内卷 " 中洗牌的餐饮行业,直播是否能改变当下的困境?又能否带来真正的营收?
美团的 " 反攻 "
早在 2018 年,抖音就开始布局本地生活领網域。此后,抖音一边与饿了么合作,试水团餐外卖业务;一边携手连锁餐饮品牌,将餐饮直播的形式玩出花样。
2023 年 4 月," 姗姗来迟 " 的美团外卖终于开启了官方的直播首秀。三个月后,美团直播正式上线,直播入口出现在了美团 APP 首页。
流量打开后,本处于观望态度的商家开始尝试美团直播,其中包括川渝连锁品牌 " 何师烧烤 "。
何师烧烤集团总裁净海鹰向 36 氪介绍,参与美团外卖 " 神抢手 " 直播的首日,公司就创下了 360 天内的外卖订单峰值,其中 80% 的订单由新客贡献,直播后一周的自然流量有显著提升。
取泊文化是美团直播的服务商之一,本地生活部门的商务负责人夏钧告诉 36 氪,其客户在美团直播的平均核销率有 70%,最高能达到 80%。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餐饮企业,投入直播远比单纯购买流量要经济。
据净海鹰观察,餐饮商家选择抖音直播时,大多将品宣作为主要目的,也希望拉动门店空闲时段的订单和人气。而美团直播的运营成本相对较小、客群更精准,商家更期待能带来实际的增量利润。
截至 2023 年 10 月,已有超百个品牌商家在美团外卖开设直播,售卖商品品类基本覆盖外卖全品类。
目前,美团直播以官方直播为主,品牌商家直播为辅。其中,美团官方直播有 " 神抢手 " 和 " 爆团团 " 两大 IP,前者聚焦餐饮外卖业务,后者覆盖到店场景。直至去年 12 月,美团直播超 70% 的 GMV 仍由官方直播间贡献,两个直播仍在逐步扩大试点城市范围。
36 氪从多方信源获得的数据显示,桂桂茶在开通美团直播后,品牌订单量增长了 25%。老乡鸡上线美团直播一个月后,品牌新客占比环比提升 5.2%,月复购率提高 3.4 个百分点,在大基数基础上实现了明显收益。
但对占据平台 90% 以上的中小商家,美团直播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夏钧认为,这主要与美团直播间的算法机制有关。" 一般来说,平台会将商家直播间推送给门店周围 3 至 5 公里的人群。因此,门店数量越多、覆盖范围越广,直播间的曝光率就越好。"
机遇、内卷与行业乱象
对于多数餐饮品牌来说,直播起初只是疫情期间自救的手段。随着入局直播的餐饮商家数量增长,整个赛道的竞争加剧,低价成为最直接有效的引流方式。
理想的路径是,商家通过低价套餐在平台换取流量后,再将流量导向线下门店。现实的情况是,流量竞争日益白热化,直播及其捆绑的低价团购模式,让绝大多数中小品牌不赚钱。
有连锁餐饮商家向 36 氪举例分析,内容型直播平台交易链条相对较长,前期不仅要依靠众多达人分发内容,还要提供餐品与投流,几次漏斗转化,到店消费的运营成本较高。
" 我们品牌给直播服务商的佣金一般在 3 到 5 个点,给平台的佣金比例为 2.5%,去掉套餐本身的折扣让利、内容分发成本和投流费用,没有太多利润空间。" 上述餐饮商家表示。
夏钧透露,此前部分平台还出现了一批挂靠官方服务商的 " 二级代理 "。" 由于这些小工作室还要给一级代理抽成,所以会尽力说服商家给到最低的折扣,以确保自己能从套餐销量中赚取足够的佣金。"
不过,随着平台出手对服务商进行整治,二级代理的现象得到缓解。大批餐饮门店的失血,也让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在资深餐饮连锁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看来,2023 年全年,餐饮行业仅在春节、五一、十一迎来了消费需求的短暂高峰。随着节后餐饮消费走弱,大众化餐饮的经营开始面临挑战。
从头部连锁企业的业绩来看,2023 年上半年,海底捞、呷哺呷哺盈利大幅改善,翻台率却未回升到 2020 年的水平,客单价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了 2.1 元、4.9 元。
三季度,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必胜客的客单同比降低了 5%、9%,同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 4%、2%,较上半年 10% 以上的增速下滑明显。
且在下半年,餐饮行业的价格战日益激烈,在 "3 元早餐自助 ""9.9 元咖啡 ""19.9 元小火锅 " 的轰炸中,大批中小商户被洗牌出局。在市界、红餐网等媒体的报道中,2023 年,国内餐饮企业注吊销数量超过 126 万家,是 2022 年全年注吊销量的 2 倍多。
二级市场上,2023 年初至今,海底捞、百胜中国在港股市值均跌去了 40% 左右,呷哺呷哺、九毛九则跌超 70%。
直播能解决餐饮困境吗?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平台并非救命良药。
有美团内部人士向 36 氪透露,官方直播间给到消费者的让利,是来自平台与品牌商家的共同补贴。官方直播间采用邀约制,商家无需支付坑位费和抽成。对于选择自播的商家,美团也为其提供了包括直播选品、服务商代播在内的开播服务。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对 36 氪表示,鉴于美团直播现有的 GMV 量级,如果餐饮企业自己搭建一整套的直播流程,有一定的亏损概率。且伴随平台业务的成熟,公網域流量的成本或水涨船高。
抖音生活服务学习中心规则显示,2023 年,平台对餐饮商家的服务费率返还比例已由 2022 年的 50% 降至 5%,对新入驻商家的优惠政策也有收紧。
客观而言,仅靠直播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餐饮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即消费力不足的现状。
文志宏预计,2024 年,餐饮业整体收入可能会在 5.35 万亿至 5.5 万亿元之间,同比增长 6% 到 10%。行业的发展主线将继续围绕 " 提高性价比 " 展开,竞争形势依旧严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企业已把降本增效、开源节流作为主要目标,尽力迎合当前主流的性价比消费趋势。
有呷哺呷哺内部人士告诉 36 氪,相对于直播业务,公司在 2023 年将更多精力放在调整店型与搭建私網域流量上。
据其介绍,呷哺已将新开餐厅的面积,由原来的 200 平方米调整至 150 平方米,同时优化了租售比。截至 2023 年底,呷哺呷哺的付费会员收入已达到亿元级别。
此外,过去的一年中,海底捞叫停了顾客自带菜、点四个清水锅的服务,并推出了人均客单价 80 元的 " 嗨捞火锅 ";和府捞面降价了 30%,陈香贵也开放加盟以提振扩张速度。
一切都是为了未来积攒弹药。
文志宏认为,线上平台的比价功能,客观上加剧了品牌之间的竞争,但团购、直播是大趋势,当全行业都涌入直播大潮时,单一企业很难无动于衷。
如今,蹲守直播间抢购餐饮折扣券已经成为部分打工人的习惯,即便人们也认同,绝大多数时间的套餐价格 " 没那么实惠 "。
长远来看,团购、直播等业务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仍将持续。只不过,商家会更审慎地考量直播 " 带货 " 的形式及对平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