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广西北海浴场咬伤多人的“不明生物”,可能是什么?,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海错拾遗 ,作者闪光鱵,洛澜
注:本文存在大量伤口图片,已做左滑处理,请谨慎阅读。
最近,广西北海不明鱼类连续咬伤多人的新闻忽然引爆网络。
8 月 16 日,广西北海侨港海滩有游客下海游玩时,疑被不明生物咬伤;还有伤者表示,自己是踩到软软滑滑的物体后被攻击的。17 日,当地发布通告,暂停浴场涉水活动。
震惊之余,许多人开始对 " 不明鱼类 " 的身份进行推测。网络上的各种猜想有的靠谱,有的则天马行空。此次事件的幕后真凶究竟是谁呢?我与好友们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希望能从伤口、地区等信息中,挖出些许蛛丝马迹。
是鲨鱼吗 ?
鲨鱼自然是最先被怀疑的对象。软骨鱼爱好者洛澜曾对北部湾的鲨鱼进行专业的调查,对当地的鲨鱼十分熟悉,以下部分是他的观点:
在有能力咬人的掠食性鱼类中,鲨鱼可谓最 " 臭名昭著 " 的一类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带至亚热带海網域,每年都会有诸多小型鲨鱼咬伤游客的案例。这些中上层的掠食性鲨鱼牙齿切割性能较好,加上常常会将人的肢体误判为猎物,因此对于在未安装防鲨网的近岸海滩游泳的游客来说,小型掠食性鲨鱼确实是颇令人头疼的 " 麻烦制造者 "。但它们很可能不是此次事件的 " 凶手 "。
这个结论,要先从鲨鱼的咬痕形态说起。
在捕食时,鲨鱼往往会直接咬向猎物,这使得鲨鱼的咬痕多呈规整的半圆形——在被小型鲨鱼咬伤的人类伤口处,这样的咬痕尤为明显,因为小型鲨鱼的口径太小,面对大个头的猎物时必须整口咬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杀伤力。此外,在进食时,一些鲨鱼还会通过扭动躯干撕下大块的肉,配合切割性能极佳的颌齿,它们往往能将猎物的肉高效的撕裂下来,这也使得鲨鱼袭击造成的伤口大都具有严重的撕裂伤,咬合范围内的肌肉组织近乎被撕下或完全撕下。
但综合目前有关的图片来说,几乎所有的图片都是被撕裂的贯穿伤,且没有呈现出标准的半圆形,显然不符合在广西近海有分布的、具攻击人嫌疑的大型鲨鱼的攻击模式。
上图的咬痕由一条低鳍真鲨 Carcharhinus leucas 造成,在这里可以看到鲨鱼咬痕的一大显著特征——伤口大致呈半圆形 | floridatoday.com
我曾对广西北海海網域上岸的鲨鱼物种进行过为期两年的调查统计,期间共记录到 17 种鲨鱼,其中袭人可能性最大的为低鳍真鲨 Carcharhinus leucas。
低鳍真鲨是一种颇为著名的大型掠食性鲨鱼,有多起在案袭人甚至是致死记录。广西北海近海虽然有过低鳍真鲨的目击记录,但这样的案例却相当罕见;我们的实地调查调查也证明低鳍真鲨在广西并不多见,且多为较大的个体,图中伤口的走向也多于低鳍真鲨咬伤不同。在海滩上,大型的真鲨一旦现身必定十分显眼,而若是幼年的低鳍真鲨所为,其牙齿低矮,也不足以形成这样的伤口。
幼年低鳍真鲨的颌骨 | Florida Museum
广西近海渔业作业的渔获物中唯一一种可以形成产量的鲨鱼,是大吻斜齿鲨 Scoliodon macrorhynchos ——一种对人类几乎构不成任何威胁的小型鲨鱼。
综合目前掌握的信息,这次袭人事件所发生的地点水深并不大,且多为游人稠密的海水浴场,一般情况下鲨鱼会选择尽量避开这些水網域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造成连续伤人案件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似乎也在说明,这次连锁袭人案件的背后可能另有凶手。
大吻斜齿鲨是一种体型极小的鲨鱼 | fishider.org
还有不少人声称这次的袭人事件是由巴西达摩鲨 Isistius brasiliensis 造成的,这样的说辞显然是无稽之谈。
达摩鲨的咬痕呈规整的圆洞状,切口非常整齐,几乎不会被认错,与此次袭击事件曝出的伤口图片大相径庭。此外,达摩鲨主要栖息于大陆架外缘的深层水網域,只有晚上才会浮至较浅的水網域觅食。已知的达摩鲨袭人记录仅有 4 起,且所有案例都符合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事发地水網域距离大陆架外缘较近或是附近有较深水網域;二是受害者都是在夜间下到开阔水網域进行长距离游泳。
很显然,这些特征与北海的袭人事件并不相符,因此这起袭人事件并不是达摩鲨干的。
达摩鲨袭击造成的伤口,呈规则的圆坑状,切面整齐 | Randy Honebrink et al.
不是鲨鱼,那是它们吗 ?
从伤口照片来看,造成此次咬人事件,更可能是鲨鱼之外的某种生物,或许是一种硬骨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照片中的伤口——贯穿、撕裂,并伴有整齐的牙印。在一张照片中,大腿甚至某个利器被洞穿了。这显然是处于某种生物的撕咬,如果是被海底的玻璃、牡蛎壳的物体划伤,不足以造成这样的伤口。
有可能是河豚或鳞鲀吗?绝无可能。
河豚与鳞鲀是著名的生物开瓶器,它们的牙齿锋利无比,袭人案例不在少数,无论是河豚还是鳞鲀都有咬断人类手指的案例。然而,河豚的牙齿是相互愈合的,只有上下各两对,它们可以造成平整的切割伤,却无法制造成排的牙印。河豚嘴小,即使是切割伤,哪怕是体型最大的星斑叉鼻鲀(Arothron stellatus)也无法造成图中这种规模的伤口——河豚咬伤通常是圆形的,从切口内平整地挖去一块肉。
类似的,性情暴躁的鳞鲀虽然也常袭击过于靠近巢穴的人类,但鳞鲀的嘴更小,牙也更小更尖,造成的也是较小的伤口,牙印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从下图可以看到,无论是河豚还是鳞鲀,它们造成的伤口都是小而深的,像此次传播的图片中那样的大型创伤不像是鲀类所为。
凶兔头鲀(Lagocephalus sceleratus)将人的一截手指齐齐切去
这是由体长约 70 厘米的褐拟鳞鲀(Balistoides viridescens)造成的伤口,地球上最大的鳞鲀所咬出的伤口大小也就如此 | tonyjamesslater.com
会是颌针鱼吗?这种形如雀鳝的鱼类在南海到处都是,基于成排的牙印,有人提出过此次袭击可能是颌针鱼所为,我最初也短暂地考虑过它的可能。不过,颌针鱼的可能性很容易排除:
它吃小鱼,除非被逮住了,否则并不会咬比自己更大的动物。再者,颌针鱼胆子很小,一有风吹草动跑得比谁都快,它们理应回避这样的场所。颌针鱼确实是能伤人的,但并不是咬伤,而是颌针鱼受惊慌不择路,一头扎入人的体内。颌针鱼是表层鱼,受惊乱窜的颌针鱼在游人如织的海边出现确实十足危险,很容易扎进人的胸腔、脖子甚至头部,但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北海常见的颌针鱼:鳄形圆颌针鱼(Tylosurus crocodilus) | reeflifesurvey.com
一个极其倒霉的案例:这位年轻人在海里捕鱼,忽然一条颌针鱼腾空而起,刺穿了他的脖子 | strangesounds.org
笛鲷是另一怀疑对象,北部湾海網域常见的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体长可达 1.5 米,是一种凶蛮的大鱼。紫红笛鲷的幼鱼常出现在海滨浴场,不可否认更深处游曳着成年的紫红笛鲷的可能性。
不过,笛鲷的牙齿能造成较大的穿刺伤,却难以造成大型的切割伤,它们的牙齿更没有长到能洞穿肌肉。此外,有关笛鲷主动袭人的案例也十分稀少,笛鲷咬人不是没有可能,但至少就现有的证据来看,不足以将锅推到紫红笛鲷身上。
海滨浴场中的浅水区是紫红笛鲷幼鱼的乐园 | 达达
当紫红笛鲷完全成年之后,它们将成为称霸一方的捕食者 | reeflifesurvey.com
也有人怀疑这是珍鲹(Caranx ignobilis)的杰作。体长可达 1.7 米的珍鲹也是臭名昭著的近海恶魔,它们能在浅滩敏捷地捕食小鱼、小海龟及贴近水面的海鸟,锋利的牙齿甚至能够切开防鲨手套。
不过,珍鲹也甚少攻击比自己更大的动物,它们的牙齿小而密,所造成的伤口应是浅、小而排列密集的穿刺伤或拉扯带来的撕裂伤,与照片中所呈现的穿刺伤乃至贯穿伤所不同。
珍鲹(Caranx ignobilis) | reeflifesurvey.com
珍鲹的牙齿 | newwavetaxidermy.com
裸胸鳝(Gymnothorax spp.)可以造成这样大范围的撕裂伤,它们在咬住对手后便会朝洞中拖拽,同时旋转身体以求撕下血肉;裸胸鳝的咽部还有 " 第二对嘴 ":咽颌,在捕食时能向前伸出,将猎物拖入口腔深处,故而一旦被咬住就很难脱身。
作为一个曾被裸胸鳝咬去缝针的人,我深知裸胸鳝的威力。理论上来说,裸胸鳝栖息在礁岩海網域,沙质的海滨浴场一般很少有裸胸鳝出没。但如今,裸胸鳝已经成了放生的重灾区,在深圳已有信徒放生裸胸鳝致人被咬伤的案例,不能排除有人曾向侨港放生裸胸鳝的可能。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裸胸鳝就是凶手,因为它们的小牙齿并不能制造贯穿腿部的伤口,另一怀疑对象——海鳗也是如此。它们的牙齿小而密,齿痕也会比图中更密,因此裸胸鳝和海鳗都可以被排除。
被放生的裸胸鳝,多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匀斑裸胸鳝(Gymnothorax reevesi) | 达达
裸胸鳝造成的伤口极其血腥 | ScienceDirect.com
灰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 | tonysharks.com
可能是大舒或斑条舒
众多的伤口特征将矛头指向大魣(Sphyraena barracuda)及其近亲斑条魣(Sphyraena jello),目前来看这两种大型的魣是我们最倾向于认为的凶手。
《海底总动员》中开头吃掉尼莫妈妈的就是大魣,看过卡通片的朋友们想必对这种鱼的凶猛都印象深刻。无论是大魣还是斑条魣,体长都能超过 1.5 米,除了鲨鱼和大型石斑鱼等少数狠角色外它们少有对手。在北部湾近海,大魣和斑条魣的数量很多,其中不乏体长一米以上的个体,这已能造成如图所示的伤害。
大魣(Sphyraena barracuda),中央黑、两头浅的尾鳍是它的特征 | cff2.earth.com
斑条魣(Sphyraena jello),无论是大魣还是斑条魣都具有一定的群游性,但大魣更倾向于独行 | chaloklum-diving.com
北海市场上的斑条魣,体长约一米,这一大小的斑条魣已能造成可观的伤害。据渔民声称,这条斑条魣捕获自北海近海,且这种鱼在北海沿海并不少见 | 洛澜
深圳市场上的斑条魣 | 达达
大魣和斑条魣(下文简称 " 魣 ",虽然魣属有许多温和的小鱼)都是伏击性的鱼类,它们习惯在隐蔽处潜伏,然后一跃而起,撕碎猎物。魣颌骨末端的尖锐獠牙能将猎物刺穿固定,然后后方锋利的腭骨齿便能配合啃咬、甩头等动作将猎物撕开。
已有报道显示,长达 2 米的大魣可以将体长 1 米的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切成两截,可想而知这样的牙齿咬在人身上是什么样的后果。
大魣口中的牙齿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 fishipedia.fr
大魣在明胶模具上留下的咬痕,可见其牙齿是具有极强的切割能力的。
虽然魣总体而言依然是一种不爱招惹人类的鱼,但其袭人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它们常常在近岸的浅水中活动,大魣甚至会为了捕食而几乎冲上海滩,这样一来它们便可能与戏水的人们碰面。
性情凶猛的魣并不忌惮向水中的人类等大型动物发起进攻,大魣尤其以其脾气暴躁而闻名。在 2008 年,一尾内地赠港的中华鲟在香港海洋公园内饲养三天后就被咬伤致死,后来发现凶手正是同处一缸的大魣;后来余下的中华鲟被移出,这才有了如今的中华鲟馆。
香港海洋公园的大缸中,中华鲟与凶手大魣同框 | 河南商报
再回来看伤者的照片——整齐的牙印,恰似大魣的腭骨齿所为,腿上完全贯穿的伤口,显然是被一根细长的獠牙所穿透,这不符合鲨鱼的咬伤,更像是大魣的獠牙所为。而伤者身上大块的撕裂伤,更是印证了大魣切割大型猎物的行为。比对被大魣捕食的猎物及伤者身上的伤口,可见它们是十分类似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部湾沿海地区,斑条魣和大魣都是相当常见的鱼类,当地渔民在近海捕捞作业时就能捕获不少魣,其中不乏体长超过一米,足以有能力伤人的大个体。由此可见,魣似乎更可能是此次袭击事件的 " 头号嫌犯 "。
被大魣撕开的马鲛 | brobible.com
大魣造成的咬伤 | daily mail
但一定是魣吗?这也未必,在最终水落石出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想,而真正的凶手如今可能已返回开阔海網域,难以再被人所发现。魣这一答案,是我们目前的讨论中看起来最合理的,无论是分布、习性还是伤口特征都能相互印证。
至于鱼类为什么会咬人,此次事件调查组的专家表示:鱼类可能是因为防鲨网破损处进入浴场,咬人也并非为了捕食,而更可能是受到了惊吓。这次的海滩咬人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未有防护的海边,深邃的大海是如此充满未知和危险。
无论是魣、笛鲷还是珍鲹,它们通常都能与人类和平共处,这次的事件更像是一场偶然。通常而言,大个体的大魣不会过分贴近海岸,但我们也不得不多加小心。希望出事的海滩能尽快恢复秩序,愿涉事的大鱼有点好歹,游得越远越好。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