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啊华为不造车:高风亮节,欢迎阅读。
本文字数:1807 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
世界太闹腾,砌一堵围墙吧!欢迎收看围墙视界。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啊华为不造车:高风亮节》
编辑|武卫强
今天,谁是国货精品的榜样?有不少人会回答,华为!
是的,美丽国在芯片产业上的围追堵截,非但没有彻底打垮华为,反而激发了华为人的奋斗精神,MATE60 横空出世,把华为这个一向内敛低调的品牌,推向互联网顶流,硬生生逼成了网红。
我是研究汽车的。智电汽车大转型,华为侧身入局,前前后后四年多,最近有了一些结论。粉丝们一直在后台提要求,让讲一讲华为车 BU 独立了,有什么影响?华为著名的大嘴余承东叫卖的新车,值不值得买?
实话实说,我也算 " 花粉 " 一枚,华为手机用了很多年。至于汽车,由华为参与的阿维塔,问界,智界等有什么区别,这期一块理一理。
首先要明确,车 BU 业务分拆融资之后," 华为不造车 " 眼下看是板上钉钉了。用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话说,中国并不缺少一个叫做华为品牌的汽车,而是缺少拥有智电核心技术的汽车部件供应商。
想买 " 华为车 " 的朋友们,应该确认这一点:HWAWEI 这个 LOGO,从来不是也不会是汽车品牌。华为的使命,是联合汽车产业链各方,突破未来智电汽车核心技术。
车 BU 单飞,第一个投资成为股东的是长安,大家可以细看一下长安与华为签署的投资备忘录,其中明确写着: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这个目标公司就是车 BU 独立后,各家车企重新入资成立的新合资公司。我了解的情况是,对于未来这个新合资公司华为的股份占比,华为是决心让出大股东,甚至退出,让这个新合资公司成为一家真正的第三方独立供应商。
按照余承东公开的说法,车 BU 团队人数达到七千人,每年的投入都在百亿元以上,拥有鸿蒙座舱、高效电驱技术、高阶智能驾驶、途灵智能底盘、800V 高压电池平台等,这么多智电时代 " 热兵器 ",为什么还要拱手相让?很简单,因为不挣钱。
去年车 BU 营收只有 20 亿元,今年也差不多踏步走,距离盈利是 " 遥遥无期 "。其中的原因之前的视频解释过,多数车企怕失去灵魂拒绝合作,目前的收入只有阿维塔和问界,阿维塔算是满配华为,但销量有限,问界倒是销量爬升很快,但考虑性价比的原因,只能算是选配了一部分车 BU 的技术。
去年下半年,任正非老爷子提出 " 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明确表明态度,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策略,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砍掉一切不赚钱的业务。车 BU 的独立甚至切割便势在必行。
这也意味着,一直困扰汽车业的华为造车终于有了结论,华为愿意把最值钱,最有价值的智能研发团队脱离掌控,与全行业共享,而且未来也不再从事汽车智能化研发业务,这从根本上做实了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就眼下竞争激烈,卷成花卷的汽车业来说,气势如虹的华为下场造车只剩一层窗户纸,愕然而止可谓高风亮节。
那么,问界、智界这些 " 界字辈 " 的合作车型算不算华为汽车呢?当然不算,他们之前叫 " 智选车 ",现在叫做 " 鸿蒙智行 ",口号是 " 为车企卖好车 "。比如,最近江淮汽车要与华为打造一款堪比迈巴赫的高端轿车,你去仔细研究一下合作方案会发现,江淮负责研发、生产、制造,华为终端公司负责销售、渠道。
通俗的说,你把余承东看作汽车界的李佳琪、董宇辉,就好理解了。李佳琪、董宇辉们靠的是直播带货能力,他又不去开工厂,可架不住粉丝们 " 买它买它买它 "!余承东背后是华为顶级流量效应和他本人强大的营销能力," 遥遥领先 " 的 " 界字辈儿 " 就像天猫平台里的天猫专属品牌,它从本质上是个销售平台。
话说回来,汽车产品到目前为止,还是跟饮料、化妆品有本质区别的。谁生产、谁定义,谁生产、谁负责,大原则没有变。汽车产品涉及生命安全,真出现了危及生命的产品质量问题,问界当然是赛力斯负责,智界当然是奇瑞负责。
对华为而言,车 BU 独立是坚定了 " 为车企造好车 ",终端业务鸿蒙智行业务,是加把劲儿 " 为车企卖好车 ",可谓双向赋能。华为不造车,却赋能整个行业,华为不亏钱了,还能挣到钱,这叫做共赢。
任正非老爷子曾这样讲述华为公司朴素的辩证法:" 我们的本质是农民,最大的优点是种地。从事基础研究就如同刨地,也可能种玉米时,插种了一些大豆;种水稻时,稻田里养了一些鱼。但本质没变,仍在主航道上。"
或许多年之后,人们会感慨华为不造车是错失了机会,也或许界字辈们成了气候,卖车的反过头吃掉了造车的,剧情再次反转了,但就眼下汽车行业来说,华为不造车是实打实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