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啊華為不造車:高風亮節,歡迎閱讀。
本文字數:1807 字
閱讀時間:13分鍾
"
世界太鬧騰,砌一堵圍牆吧!歡迎收看圍牆視界。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啊華為不造車:高風亮節》
編輯|武衛強
今天,誰是國貨精品的榜樣?有不少人會回答,華為!
是的,美麗國在芯片產業上的圍追堵截,非但沒有徹底打垮華為,反而激發了華為人的奮鬥精神,MATE60 橫空出世,把華為這個一向内斂低調的品牌,推向互聯網頂流,硬生生逼成了網紅。
我是研究汽車的。智電汽車大轉型,華為側身入局,前前後後四年多,最近有了一些結論。粉絲們一直在後台提要求,讓講一講華為車 BU 獨立了,有什麼影響?華為著名的大嘴餘承東叫賣的新車,值不值得買?
實話實說,我也算 " 花粉 " 一枚,華為手機用了很多年。至于汽車,由華為參與的阿維塔,問界,智界等有什麼區别,這期一塊理一理。
首先要明确,車 BU 業務分拆融資之後," 華為不造車 " 眼下看是板上釘釘了。用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話說,中國并不缺少一個叫做華為品牌的汽車,而是缺少擁有智電核心技術的汽車部件供應商。
想買 " 華為車 " 的朋友們,應該确認這一點:HWAWEI 這個 LOGO,從來不是也不會是汽車品牌。華為的使命,是聯合汽車產業鏈各方,突破未來智電汽車核心技術。
車 BU 單飛,第一個投資成為股東的是長安,大家可以細看一下長安與華為籤署的投資備忘錄,其中明确寫着:華為原則上不從事與目标公司業務範圍相競争的業務。這個目标公司就是車 BU 獨立後,各家車企重新入資成立的新合資公司。我了解的情況是,對于未來這個新合資公司華為的股份占比,華為是決心讓出大股東,甚至退出,讓這個新合資公司成為一家真正的第三方獨立供應商。
按照餘承東公開的說法,車 BU 團隊人數達到七千人,每年的投入都在百億元以上,擁有鴻蒙座艙、高效電驅技術、高階智能駕駛、途靈智能底盤、800V 高壓電池平台等,這麼多智電時代 " 熱兵器 ",為什麼還要拱手相讓?很簡單,因為不掙錢。
去年車 BU 營收只有 20 億元,今年也差不多踏步走,距離盈利是 " 遙遙無期 "。其中的原因之前的視頻解釋過,多數車企怕失去靈魂拒絕合作,目前的收入只有阿維塔和問界,阿維塔算是滿配華為,但銷量有限,問界倒是銷量爬升很快,但考慮性價比的原因,只能算是選配了一部分車 BU 的技術。
去年下半年,任正非老爺子提出 " 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明确表明态度,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策略,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砍掉一切不賺錢的業務。車 BU 的獨立甚至切割便勢在必行。
這也意味着,一直困擾汽車業的華為造車終于有了結論,華為願意把最值錢,最有價值的智能研發團隊脫離掌控,與全行業共享,而且未來也不再從事汽車智能化研發業務,這從根本上做實了華為不造車的承諾。就眼下競争激烈,卷成花卷的汽車業來說,氣勢如虹的華為下場造車只剩一層窗戶紙,愕然而止可謂高風亮節。
那麼,問界、智界這些 " 界字輩 " 的合作車型算不算華為汽車呢?當然不算,他們之前叫 " 智選車 ",現在叫做 " 鴻蒙智行 ",口号是 " 為車企賣好車 "。比如,最近江淮汽車要與華為打造一款堪比邁巴赫的高端轎車,你去仔細研究一下合作方案會發現,江淮負責研發、生產、制造,華為終端公司負責銷售、渠道。
通俗的說,你把餘承東看作汽車界的李佳琪、董宇輝,就好理解了。李佳琪、董宇輝們靠的是直播帶貨能力,他又不去開工廠,可架不住粉絲們 " 買它買它買它 "!餘承東背後是華為頂級流量效應和他本人強大的營銷能力," 遙遙領先 " 的 " 界字輩兒 " 就像天貓平台裡的天貓專屬品牌,它從本質上是個銷售平台。
話說回來,汽車產品到目前為止,還是跟飲料、化妝品有本質區别的。誰生產、誰定義,誰生產、誰負責,大原則沒有變。汽車產品涉及生命安全,真出現了危及生命的產品質量問題,問界當然是賽力斯負責,智界當然是奇瑞負責。
對華為而言,車 BU 獨立是堅定了 " 為車企造好車 ",終端業務鴻蒙智行業務,是加把勁兒 " 為車企賣好車 ",可謂雙向賦能。華為不造車,卻賦能整個行業,華為不虧錢了,還能掙到錢,這叫做共赢。
任正非老爺子曾這樣講述華為公司樸素的辯證法:" 我們的本質是農民,最大的優點是種地。從事基礎研究就如同刨地,也可能種玉米時,插種了一些大豆;種水稻時,稻田裡養了一些魚。但本質沒變,仍在主航道上。"
或許多年之後,人們會感慨華為不造車是錯失了機會,也或許界字輩們成了氣候,賣車的反過頭吃掉了造車的,劇情再次反轉了,但就眼下汽車行業來說,華為不造車是實打實的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