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业绩创新高的小米,募资400亿元的阳谋,欢迎阅读。
25/03/25
导语
被资本看好的小米还在蓄势。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石 劼
编辑丨严旭霞
如今,别看车市内卷的风气丝毫不见减弱,各家都在技术推新和降价让利层面都牟足了干劲,可对于小米汽车而言,不单单是旗下首款车型 SU7 的熱賣势头未见任何波动,刚刚上市的高性能版本 SU7 Ultra 更是成了年轻用户争相追捧的车坛新贵。
可以说,现阶段,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评价其后续的发展,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都将在这一刻让全行业刮目相看。而随着小米汽车继续这么高歌猛进下去,同类型的新能源车企不仅会感到压力倍增,一不小心可就岌岌可危了。
当然,在外界看来,尤其是看惯了新能源车企频繁倒闭的资本市场,眼看小米能以一己之力改写了新势力在中国车市摇摇欲坠的地位,与其再守着那些至今拿出好业绩的新势力,将小米汽车纳入自己的投资框架里,倒也顺理成章。
就在这两天,有市场消息称,小米集团 ( 01810 ) 计划以 " 先旧后新 " 方式配售股份,融资规模最高达 53 亿美元 ( 约 413.4 亿港元 ) ,配股价区间为每股 52.80 至 54.60 港元。
随后,根据新发協定显示,卖方同意出售 8 亿股现有股份,配售价为每股 53.25 港元,此价格较最后交易日的收市价 57 港元折让约 6.6%。配售股份占小米现有已发行股本约 3.2%,认购完成后将占扩大后股本约 3.1%。
据悉,本次交易最终预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 425 亿港元,将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通俗点说就是,按小米集团的业务重点和资源侧重,这一举动大概率就是要为小米汽车的后续发展注入足够充分的可用资金。
尽管此种高位配股的方式,多少让会让部分投资客心生担忧,谁能保证小米是在阶段性登顶后进入起起伏伏的模糊阶段,还是会对市场继续产生强有力的虹吸效应,但不得不说,在全行业陷入市场竞争的苦战之际,小米在汽车业务上的欣欣向荣还是肉眼可见的。
今年,鉴于小米汽车已经将 2025 年的全年交付目标量从原先的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可见,小米 SU7 在终端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有多离谱了。再加上,上市在即 YU7 大概率也是一款爆款车型,这就使得小米汽车会在整个中国车市中处在一个人人叫好的地位。
不出意外,即便按新的销量目标去推算,小米汽车的整体交付态势都可能是处于保守估计的,也就说,相对于其竞争对手,小米汽车几乎是无敌般的存在。
在汽车好这个充满利益交换的领網域,我们要时刻相信一点,资本的转辗腾挪从来都不会带有感情。而在经历过数轮市场洗牌后,新能源车企死的死,伤的伤,愈发会让资本的流向充斥着对企业现状的考核。
如今,就整个中国新能源版图,说实话,还具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的企业早已寥寥无几。和如日中天的小米汽车相比,蔚小理都显得不值一提,那就说明,资本想要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找到一个出口,小米汽车基本就是那唯一的选择。
当然,资本市场极为看好小米汽车的确有着诸如此类的客观条件在做支撑,那对于小米自己而言,此次融资成功与否其实也有着极强的战略属性。
先前,小米集团公布了 2024 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 24 年 Q4 营收首超千亿,全年多指标创全面新高。2024 全年公司总营收 3659 亿元,同比增长了 35.0%,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 272 亿元,同比则增长了 41.3%。可以说,在整个市场经济备受挑战的今天,小米顽强的发展韧性一下就凸显了出来。
但另一边,截至 2024 年末,由于汽车业务巨大的先期投入给后期盈利带上了不小的枷锁,在规模效应达成以前,持续性的资金注入仍是逃脱不了的。叠加小米计划在或将在扩充产能方面拿出新的方案,可以说,小米汽车此刻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人人都很清楚,在今年这个市场话语权争夺的关键之年,销量必定是评判一家企业发展优劣的核心指标。但有一说一,随着全民智驾的兴起,车企在智能化的投入上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反观小米,通过雷军的个人魅力和小米 SU7 Ultra 所带到的超高情绪价值,是现行最大的产品优势,却也抵不住技术向上的滚滚洪流。
也就是说,在 SU7 带来的巨大销量热潮背后,小米同样不能回避因产业进步带来的挑战。那么,在高位配股既能保全原有大股东的利益,顺便还能有效缓解自身的现金流压力,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也可谓两全其美。
并且,若此次融资顺利进行,则将成为小米上市以来继 2018 年小米 IPO 募资约 370 亿港元,2021 年通过可转债融资近 40 亿美元后第三次大规模融资。那总的来说,随着由此产生的资本注入完全为小米往后的技术迭代带去极为充足的资金弹药,对于小米日后的发展,外界唯有静待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在中国车市不停地上演连招,彻底改变市场格局。
曹佳东
血液中流淌着汽油,
唯快不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