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为了选择最强的对手,理想不介意输,欢迎阅读。
原创|小壳 编辑|Jaden
昨天,理想如期发布了 2024 年第 3 周(1 月 15 日到 1 月 21 日)的周销量榜,以 0.03 万辆的微弱优势,从问界手中夺回第一名的位置。
在 2023 年出尽风头的理想,原本对胜利习以为常。2023 年 12 月,理想月销量突破 50000 辆,创下历史新高。2023 年全年总销量达到 37.6 万辆,几乎是上一年的两倍,成了第一个迈过三十万辆年交付大关的新势力,也是当前唯一盈利的新势力。
直到今年第一周,理想汽车发榜,周销量环比前一周减少 0.98 万辆,下降至 0.43 万辆,创近半年内最差记录。而另一边的问界以 0.59 万辆的成绩,首次超过理想。
今年第二周,问界凭借 0.68 万辆的销量蝉联新能源车品牌周销量榜首,理想则以 0.68 万辆的成绩位居第二。
理想新年伊始面临的压力,是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
一方面,去年 12 月,理想为了完成月销量超过 5 万台的交付目标,在终端优惠政策上发力,刷新自身记录的同时,也几乎将手里的用户订单量消耗殆尽。
另一方面,不久后的产品换代过渡,也对现款销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增程 L 系列 L9L8L7 三款车型将迎来配置更新,2024 年款车型将在 3 月正式发布及交付。有汽车博主透露,2024 款理想 L 系列车型智能座舱有望采用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同时车辆纯电续航里程也有望提升。部分潜在消费者持币待购。
无法忽略的,还有新问界 M7 和 M9 这两款车,正与理想主力车型贴身肉搏。近期,余承东微博发文称,问界新 M7 发布 4 个月后,大定数已超 13 万辆。当前订单已经让赛力斯的产能满负荷运转,现在周产能和交付量差不多,随着产能逐渐爬坡,销量数字还会继续攀升。
为了刺激销量,理想在最近拿出了比去年 12 月份更加有力的终端优惠政策,L7、L8 和 L9 车型不同版本的降价幅度在 3.3 万元至 3.6 万元之间,成了开年以来折扣力度最大的汽车品牌之一。
在夺得新疆土之前,理想选择用降价的方式,尽最快速度收回失地。
显然,上周销量的 " 过山车 " 之后,理想已经意识到,想要 " 避开华为锋芒 " 没有那么简单,接下来是一场避无可避的正面相遇。
绕不开的华为
精准的产品定义是理想上半场成功的起点,这让理想有机会以惊人的速度狂飙,与组织层面更加成熟的对手在销量成绩上平起平坐,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理想不得不面对大量同生态位的模仿和竞争。
目前理想汽车有三款车型在售,理想 L9(40 万 -50 万区间六座 SUV)、L8(40 万以内六座 SUV)、L7(40 万以内五座 SUV)。
问界同样有三款车型在售,M5(25 万级紧凑级 SUV),新 M7(30 万级五座中大型 SUV),M9(50 万级豪华 SUV)。
与理想 ONE 定位同级的 2022 款问界 M7,第一次让理想感受到后来居上者的雄心。整体来看,2022 款问界 M7 和理想 ONE 同处一个价位区间,但前者价格区间更广,相比于理想 ONE 的售价来说,2022 款问界 M7 的后驱版更便宜,顶配版动力更好。彩色電視機冰箱大沙发一样不少,华为自研的集成电驱、热管理系统等技术优势增加了产品亮点。
在 " 性价比 " 攻势下,理想 ONE 销量自 2022 款问界 M7 上市当月,就开启了跳水式下跌,不得不提前停产。随之而来的,还有赔偿供应商超过十亿的损失,团队流失等一系列代价。
于是,就有了李想承认被问界 " 打残了 " 的那条字字泣血的长微博。" 我们惊奇的发现,我们在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组织财经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问题,人家十几年前就解决了,甚至二十年前就解决了。"
2022 年 9 月战略会上,所有公司高层达成一致,全面学习华为。李想本人亲自带头建立 IPMS 流程,同时从华为挖人,帮助组织实现全面进化。
理想的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是曾经的荣耀高管,去年加入理想汽车,负责销售服务群组,管理销售、交付、服务、充电网络。
华为全球 HRBP 管理部前部长李文智,同样在去年入职理想汽车,担任 CFO 办公室负责人,负责理想汽车的流程、组织、财经的变革工作。李文智在华为工作了 18 年,其中前 16 年负责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销售,最后两年负责集团的人力资源工作。
华为消费者 BG 軟體部前副总裁、终端 OS 部部长谢炎,在前年加入理想汽车担任 CTO,主要负责推动自研芯片落地,包括理想汽车自研的作業系統、算力平台等。理想刚刚成立的 AI 技术委员会,也是由他负责。
某种程度上,在问界崛起之前,理想在车圈再造了一个 " 小华为 ",组织流程、作战方法快速成长起来。L 系列车型的胜利,交上了一份漂亮的作业。
但说到底,华为在中国是一家无法被复制的企业。具体体现在深耕 ICT 领網域的技术积淀,研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征战世界市场的经验,和无出其右的品牌势能。
华为进入车圈,摆脱亏损的第一步,就是针对细分市场佼佼者理想进行像素级对标,学生做过的题,老师来演示一遍。
新 M7 瞄准理想 L7,将其作为核心对比车型,把性价比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而 M9 上市之后,成了理想 L9 最直接的竞品。参数上,突出 "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就产品本身来说,底盘、动力、座舱和智驾层面,也拿出惊艳的表现。
关于理想如何看待华为,李想反复强调的说法是," 理想面对华为保持良好心态:80% 是学习,20% 是尊敬,0% 是抱怨。"
两强相争,更多时候争的是木桶的短板。虽然问界势头正劲,后续的产品口碑和交付表现依然会带来不确定性。近期问界订单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2023 年 11 月 27 日,问界 M7 大定 10 万辆;2023 年 12 月 26 日,问界 M7 大定 12 万辆;2024 年 1 月 20 日,问界 M7 大定 13 万辆。积压的订单,加重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尤其在新年之前,许多消费者的需求是提车回家过年。有用户表示,说好的 4-6 周交付,现在绝大部分人已经超过 12 周还没提到车。有用户提到,现在普通版是 6-8 周提车,高配版则要 3 个月往上了。
新势力由于产能问题错失市场的案例比比皆是,蔚来 ET5、小鹏 G9、长安深蓝 SL03 都在交付问题上吃过亏,销量一路由热转冷。
销量之争,是理想和华为同时面临的一场对于品牌、组织、产品、销售、供应链、交付的全面大考,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战局突变。
理想的舒适区,回不去了
而对于理想来说,即使能扛住与问界的缠斗,2024 年仍然充满挑战。上半场被市场验证成功的方法论,当然可以延续,但在全新的赛场上,未必能够复制下一个成功。或者说,这还远远不够。
针对 2024 年,理想汽车定下了 80 万辆的年销量目标,根据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邹良军的拆分,主力市场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在售的 L7/L8/L9 三款车,均价 30 万以上,2024 年的目标是 40 万辆;
二是新车型理想 L6,定位 30 万以下,4 月上市挑战月销量 3 万辆,预计 27 万辆;
三是纯电 MPV 理想 MEGA,将在今年 3 月正式上市并开启交付,挑战月销目标 8000 辆,预计 8 万辆销量。三者合计 75 万辆,余下的 5 万辆,还要依靠理想下半年将推出的三款高压纯电车型。
产品矩阵扩大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 MEGA 即将进入的 MPV 市场,小鹏 X9、比亚迪腾势 D9、极氪 009、长城魏牌高山等竞争对手群敌环伺。尤其是小鹏 X9,同级价位车型唯一标配后轮转向和双腔空簧,35-40 万级的价格,性价比拉满。与之相比,定价 50 万以上的 MEGA 能否被市场买单,还需要验证。
进军纯电市场,也意味着理想将不得不与特斯拉、小鹏、蔚来等对手展开正面交锋。这意味着理想必须在电池、智能化、补能这些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尤其对于理想主力产品的价格段来说,补能体验上的投入至关重要。
在卖好增程的同时,又卖好纯电,对于理想的销售能力来说,同样将会是全新的挑战。理想必须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进行渠道进化,将直营的效率最大化。
利用上半场胜利积攒下的资源优势,理想在 2024 年开始加速全方位布局。提高效率、补齐短板是理想今年的主线。
智能化方面,在去年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理想汽车总裁兼总工程师马东辉表示,理想将把 " 智能驾驶领先 " 作为核心战略目标,到 2025 年,理想智能驾驶研发团队规模预计由目前 900 人扩张至超 2500 人。
为了应对华为扩张门店的压力,理想还将在渠道上加大投入。2024 年,理想的销售网络将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预计 2024 年底实现三线城市全覆盖,四线城市覆盖率超过 70%。同时,理想汽车计划到今年年底开店规模达到 800 家,以支撑 80 万辆年销售目标的能力。
其实前两周销量榜失利,对理想来说未必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华为是理想自己主动选择、主动争取来的对手。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从宣传口径、战略打法上,都能发现这样的迹象。
纵观整个汽车行业,成为前几名才有机会活下来,是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华为在车圈的势能尚未完全释放,已经让所有参赛者感受到喘不过气的压力,能与这样的对手过招、对比,是理想在市场中确立位置的一种方式。接下来需要的,是日拱一卒,建立新的城池。
在白热化竞争之下,理想和华为,都不得不发出底牌,没有哪个玩家能够坐山观虎斗。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更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很少有人再提 " 蔚小理 " 了。问界和理想形成双强格局,头部加速分化,马太效应加剧,竞争将更加惨烈。那些在销量榜中排在后面,甚至没有上榜的企业,日子要难熬了。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