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孤勇者李斌,欢迎阅读。
不可否认,蔚来是中国依然在全球最受关注的智能汽车公司,而一向真诚的李斌具备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勇气。勇气比成功更重要。而只要不倒下,质疑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少。
文丨智驾网 夏时雨、周游
编辑 | 明知山上的小老虎
想学蔚来的很多,但能做到的也只有蔚来自己了。
高喊全栈自研的也很多,但真正这么做,全身心投入,甚至有点赌博式坚持的也仅剩李斌了。
ET9 虽然很惊艳,但它和 ES8、ET7 一样,又是一款从发布到交付周期长达一年的期货。
不过,对于 ET9 高达 80 万元的预售价引发的争议,让智驾网真正关注的是蔚来的全栈自研拼图在 2023 年的 Nio Day 算是真正拼完,并向市场进行了完整的展示,如果有一款产品来承载李斌全栈自研的雄心,那就是 ET9。
01.
蔚来的技术全栈自研拼图拼完了
在三个月前的 9 月 21 日在上海举行首届 NIO IN 2023 蔚来创新科技日上,李斌展示了蔚来技术全栈自研的所有细分领網域,几乎涉及智能电动汽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軟體、硬體同步配套自研,从作業系統到芯片,从生产制造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李斌可以说在从零打造一套蔚来基因的智能电动汽车生态。
这个生态包罗万象,2023 年的 Nio Day 可以视为蔚来科技日的延续,两次发布会大致可以全景展示蔚来的自研体系:
1、作業系統:蔚来整车全網域作業系統——天枢 SkyOS,它构建起 1+4+N 技术集群,涵盖车控、智驾、座舱、移动互联等多个领網域。"1" 指 "SkyOS - H",即管理程式,支持座舱、自动驾驶網域多作業系統需求,并提供安全基座;"4" 包括 " 天枢 SkyOS - M"、" 天枢 SkyOS - L"、" 天枢 SkyOS - R" 以及 " 天枢 SkyOS - C";"N" 则是指 "SkyOS - 核心中间件自研 "。天枢 SkyOS-L 是首个实现 AutoSAR 国产替代并规模化商用的实时作業系統。以上全部功能量产将在 NT3 平台车型上实现,ET9 也正是 NT3 平台的首款车型。
点评:关于智能汽车存不存在一套打通智驾、智舱和智控的整车全網域作業系統,业内一直有争议,但国内以东软睿驰为代表的公司认为存在广义的整车作業系統,接近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微软的 Windows,但不少人认为这很难由一家企业完成(详见《东软睿驰曹斌:我们正迎来打造一款由中国主导的汽车作業系統的視窗期》)。
2、芯片设计:目前蔚来共公布了两款自研芯片,一款是国内首颗自研量产激光雷达主控芯片" 杨戬 ",一款是刚刚发布的智驾芯片:神玑 NX9031。李斌称其为业界首次采用 5nm 车规工艺制造的智能驾驶芯片,拥有超过 500 亿颗晶体管。基于超强任务并发处理能力的 CPU 计算群和充裕的访存带宽,实现快速且稳定的处理延时。关于它的创新这里不再赘述,但简单展示一个李斌对其性能的描述:神玑芯片的 BEV 类算法性能提升4.3 倍,Transformer 类算法性能提升6.5 倍,Lidar 点云处理类算法性能提升4 倍。
点评:智驾芯片,国内有地平线和黑芝麻等国内供应商,地平线即将发布的征程 6 算力强大,但采用的是 7nm 制程,而蔚来设计自研的这款芯片是与其整车全網域作業系統天枢 SkyOS 在 ET9 上全面、完整地应用,实现类似于当年 Wintel,微软 + 英特尔的组合。
3、具备中央计算能力的下一代整车数字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车身、动力、云網域 6 大板块高度融合,算力集成共享;由 2 颗智能驾驶芯片(神玑 NX9031)、1 颗智能座舱芯片组成中央计算平台 Adam 2.0,如同智能电动汽车的 " 大腦 "。
点评:拥抱中央计算是当下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架构的核心,至此汽车正式将从传统的机械架构完全变成数字架构,使整车变为一个数字智能体。
4、全景互联:基于 NIO Link 蔚来全景互联技术的 Nio Phone+ 智能汽车。
点评:蔚来当前是中国市场仅有的四家同时在造车也在造手机的公司,另三家分别是华为、小米和收购了魅族的吉利汽车。
5、充换电技术:蔚来发布了第四代换电站与 640kW 全液冷超快充桩。第四代换电站支持多品牌共享换电,换电时间缩短 22%;配备站顶光伏系统,每座站每年节约近 1.8 万度电。蔚来 640kW 全液冷超快充桩,最大电流 765A、最大电压 1000V、峰值充电功率 640kW, 可智能实时分配站内充电功率。2024 年,蔚来将新增 1000 座换电站,达到 3310 座以上;新增 20,000 根充电柱,达到 41000 个以上。
点评:蔚来是唯一同时布局换电模式和超充桩给合布局的汽车公司,如果再考虑到蔚来延迟经年的 150 度半固态电池进入量产阶段,蔚来的超充 + 快换 + 储能体系拼图已经完整。其全球首创 "900V 超充快换平台 ",3 分钟极速换电是当下唯一全程自动化、全程不用下车的补能方式。
5、电驱平台:蔚来新一代 900V 高性能智能电驱平台,采用自研自产 1200V 碳化硅功率模块,以及全球领先的 W-Pin 连续波绕组工艺,和领先高效的油冷冷却系统。先进工艺汇聚在全球首款 925V 连续波绕组(W-Pin)永磁同步后置电驱上,带来 340kW 峰值功率输出。前置 180kW 感应异步电驱,重量轻至 69kg,功率密度高达 2.6kW/kg,是目前行业功率密度最高的感应异步电驱。
6、大圆柱电芯与 150 度电池包:蔚来面向 900V 架构自研了 46105 大圆柱电芯并和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了 150 度电池包。蔚来的 46105 大圆柱电芯,李斌称这是在规模化、安全、高能量密度、保障表现中最适合高压 + 快充的电芯;大圆柱电芯除了高效的能量传输,存储上也是面向 900V 高压快充的全新电芯和电池包。
120kWh 的 5C 高压超快充电池包,配合全新液冷超快充桩,可实现 5 分钟 255km 的高效闪充体验,单颗 5C 圆柱电芯能量密度高达 292Wh/kg。更大的优势是实现了高空间利用率:电池包垂向利用率 84%,有效降低了电池包高度,为座舱溜出更大的头部空间,在将来换电电池统一标准后,给新车型的设计留出了更多的想像空间。
点评:蔚来的电池团队一度传言已经解散,停止了自研电池,随着 46105 大圆柱电芯的出现,蔚来在通过裁员以及新一轮融资之后,可见电池团队依然在运转。
7、线控底盘:蔚来发布的 "SkyRide 天行智能底盘系统 ",首次将线控转向 、后轮转向和全主动悬架三大核心硬體系统集成在一起,李斌称其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全线控智能底盘。" 后轮转向 " 技术让 ET9 最大后轮转角达 8.3 °,能够实现最小 10.9 米转弯直径。蔚来 " 全主动悬架 " 是全球首个集成式液压全主动悬架,首次将减振器与主动式悬架电驱单元高度集成,相比非集成式主动悬架,结构更紧凑、响应速度更快。" 天行线控转向 " 技术在航空航天领網域广泛应用,线控转向方向盘与转向电机之间采用电讯号传输,没有传统机械结构对造型和空间的制约,带来更高的操控精度和响应速度,同时为高阶智能驾驶提供了可能。
点评:线控底盘被视为自动驾驶的必备技术,ET9 采用这一技术可以视为是完全自动驾驶做准备,但线控底盘尤其是全线控底盘的量产业内也存在争议,尽管冗余方案可以解决线控底盘的一些短板,但依然存在完全断电状态下的不可控风险(详见《线控底盘的春天来了》)。
8、超感知系统:蔚来发布的超感系统天鹰座 Aquila 2.0 是一套雷视融合的感知系统,新增双侧广角激光雷达,首次构建 350 ° 激光环向感知体系,提升侧后方的感知。ET9 新增 4D 毫米波成像雷达,不受极端天气影响,减少误判误刹。全新智能高清投影大灯,与 Aquila 2.0 深度融合,实现了远近光亮度增强,超广角覆盖,超大随动转向角度,以及更远的照射距离,做到像素级精准控光。
以上这些新技术都将应用在 ET9 之上。
这意味着 ET9 将是一款软硬完全解耦,具备中央计算能力,拥有智能大腦,可完全自动驾驶的硅基生命体。
如果细看以上这些新技术,需要解释一下,有些技术可以说是非常之新,这些技术、原理并非由蔚来独创,它是市场上已经有的技术,无论是中央计算、跨網域融合,还是线控底盘,但多数尚未成熟,也没有量产经验。
单论天枢 SkyOS 这样庞大的整车作業系統,对于蔚来而言,
之所以 ET9 需要在一年之后才能上市,原因即在于此,它需要蔚来消化、推动量产化。
另外一点,看到以上这些新技术领網域,是不是会发现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会不会想起在蔚来发布会上不断由粉丝高呼的 " 遥遥领先 " 的原创者华为?
——华为手机、鸿蒙系统、芯片、MDC 自动驾驶平台、途灵智能底盘、800V 高压和全液冷超快充桩以及宣称可实现 22000/ 分钟的华为电机。
以华为的体量尚无法支撑华为车 BU 的高额投入,最终在今年剥离引入外部投资者。
而现在蔚来尚没有宣布研发的热点技术可以说仅剩大模型了,显然也已经在规划之中了。
此外,2023 年蔚来解决了生产资质,向江淮购买了比保时捷还要领先的智造工厂,生产制造问题也已经解决了。
除了没有实现月销两万年初立下的目标,蔚来从产业链整合、生产制造到技术研发再到产品规划、品牌建设都已经打通,除了时间,放眼中国汽车市场,唯一具备可比性的也不过吉利和华为,雄心勃勃的小米极可能也是类似布局,这个可以等到 12 月 28 日的小米首场汽车技术发布会再一窥全貌。
李斌创立的蔚来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严格意义上,蔚来不像华为、吉利、小米一样有一家强大的、已经盈利的公司充当现金奶牛,让其在研发上保持连续和稳定的投入,但近十年来,李斌一次次逢凶化吉。
2020 年的合肥市政府和这一次的阿布扎比 CYVN 投资机构都有如天使降临。
这当然不是运气眷顾。
02.
蔚来自研的底层逻辑:创新供应链、透明供应链
智驾网曾多次批评李斌这种摊大饼似的研发布局,在非常之年,没有做到轻装上阵,聚焦于造车、卖车的单一模式(详见《何小鹏开始精打细算,李斌还在摊大饼》)。
但做为局中人,李斌能够一次次说服投资人,背后是其设定的智能汽车路线图打动了投资人。
尤其是全栈自研的坚持上,李斌有其自己的方法论。
他说:" 蔚来从第一天开始就特别注重创新供应链、透明供应链。"
创新供应链和透明供应链是两个概念。
创新供应链指的是大公司、小公司都想要最好的技术,而不完全是为了降本。
李斌说,蔚来的全铝车身引入了全球顶级的合作伙伴,包括从生产工艺到材料整合。为了创新供应链,蔚来也会去投资一些小型创新公司,比如海微科技,最初帮蔚来做 NOMI 车规级螢幕," 当时找这家公司的时候他们只有十几个人,现在已经是中国专业做汽车相关螢幕的大公司,有几十亿的营收。"
" 空气悬挂,2015 年我们找外部合作,后来发现对方迭代軟體的 OTA 更新太慢了,我们就决定自己去做 ICC。第二代平台上,我们用了自研的 ICC 集成底盘控制系统,保隆帮我们做集成,核心的控制自己做,这样就把供应链打开了,这是透明供应链。透明供应链的意思是,围绕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原子能力自建,不一定自产。比如座椅,今年发布的车的座椅,从舒适性和功能方面来讲,进步都非常大。我们两年前建起来的自研团队,现在开始交付成果。包括 ET9 的座椅,甚至小桌板都有很多自研专利,座椅有 20 多项自研专利。座椅里面很多技术怎么和智能化结合,怎么让軟體定义汽车,怎么和中央计算单元结合,我们都还在探索,这是全栈研发的好处。"
李斌说的有没有道理呢?
当然有道理,智能汽车正推动所有的汽车零部件软硬解耦,这样才能实现完全的数字化控制。
" 不是一个系统拿过来直接用,(而是)把它解耦来用。比如座椅,谁做骨架,谁做舒适系统,谁做面套,谁做总装,谁做 PCBA,打散再去重新定义。是这么一个逻辑,我们叫透明供应链,创新供应链。"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
目前,蔚来资本已经投资了 70 多家产业链上的公司。
这其中不乏投资的时间跨度和蔚来造车一样长的项目。
蔚来资本投资的已经上市的知名公司有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欣旺达,以及高镍材料目前全世界最领先的公司之一容百科技,做电池生产线设备相关的联赢激光,做激光雷达的图达通等等。
而自 2016 年起,蔚来在研发领網域的投入已接近 400 亿元,自 2022 年四季度起 ,蔚来单季研发投入均超过 30 亿元。
这些钱的归宿可以说在 Nio Day 上有了一个明确的归宿。
03.
李斌的勇气
那么李斌摊的大饼有没有变成一张完美的智能汽车拼图呢?
至少在 2023Nio Day 上,李斌首次完整的展示了智能汽车的美丽新世界。
但不得不说,从展示到实现,远比想像中艰难。
李斌每每把自己逼到背水一战的地步,背后是不愿跟随、宁愿独行的骄傲。
喜欢许巍和蓝莲花的人,总归是有一些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者 " 这样的称谓并不存在褒贬,它是对一个事实和人物性格的描述,李斌回应外界对其是一位 " 理想主义者 " 的评论时说:"个人可以有理想主义,企业不能有。做企业可以有长期主义。但长期主义也得避开坑,知道自己的资源边界,不能形成一个不做好短期执行的文化。"
这当然是对自己性格的反思,也是对来自舆论和资本市场批评的回应。
从这个视角来看,ET9 能回应外界的批评和质疑吗?
我们的结论是,蔚来依然保持着引领智能电动汽车创新的能力和勇气。
蔚来 eT7 是全球首款正式销售标配激光雷达的车型,ET9 则是全球首款应用整车线控智能底盘的车型,蔚来 eT7 创造的瞭望塔式激光雷达布局已是业内主流布局,ET9 能不能开辟一个完全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同样值得期待。
这两款车的创新都需要勇气和强大的执行力将其量产变为现实。
在本次发布会之前,日本国内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大和银行发布报告上调了蔚来 2024 年预期。并分析称,蔚来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四季的最低营运目标是月销量 1.6 万至 1.7 万辆。随着子品牌阿尔卑斯明年第三季推出,预计将对第四季作出显著销售贡献。
预计 2024 年销量将达到约 23 万辆,同比增 45%。并上调了蔚来 2025 年收入预测 10%。对于蔚来何时能盈利,大和预计蔚来将在 2026 年取得盈利 54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约为 3%。
这是首次有国际金融机构预测蔚来的盈利时间表。
不可否认,蔚来是中国依然在全球最受关注的智能汽车公司,而一向真诚的李斌具备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勇气。
勇气比成功更重要。
而只要不倒下,质疑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少。
而这样闯出来的成功也才够劲。
【关注智能汽车,关注智驾网视频号】
合作 or 新闻线索提供,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