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小鹏上天,只有一步之遥?,欢迎阅读。
终于,小鹏汇天飞行汽车要量产了!
日前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确认,广东小鹏(小鹏汽车子公司)飞行汽车预期 2025 年第四季度量产,由广东汇天(何小鹏控股)代理销售。
小鹏汽车进军汽车领網域已有十年,关于汇天飞行汽车的研发则要追溯到 2018 年。如今,五年时间过去,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经过多代技术更新,可靠性与实用性不断提升,但现在的量产条件真的支持我们「上天」吗?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一直渴望自由翱翔在天空之上。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人类终于可以在天空遨游,俯瞰大地。可飞机毕竟不够自由,其他小型飞行器对于操作水平又有较高的需求,飞行汽车或许真的是我们自由飞翔的希望。
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 · 福特就预言了垂直起落飞行器(eVTOL)的出现,后续也有不少企业参与飞行汽车的研发。美国策略管理集团(SMG)确认,全球已有 28 家初创企业正致力于飞行汽车研发。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未能看到飞行汽车商用,甚至飞行汽车的形态设计,仍存在诸多争议,如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开发的旅航者 X2,并没有轮子,相较于飞行汽车,更适合被称为「小型直升机」。没有轮子意味着无法在地面行驶,长时间飞行能耗太高,此类飞行器的续航普遍不足。
吉利开发的飞行汽车 TF-1 则与传统飞机极为相似,需要一段时间滑行才能起飞。TF-1 机翼可以折叠,能够像普通汽车一样在公路上行驶,若导航系统提醒前方拥堵,则用户可以起飞避过拥堵路段,从而提升续航距离。
考虑到汽车与飞机合二为一,设备复杂度大幅提升,故障率、成本相应也会提高,广汽开发了一款名为「GOVE 」的分离式飞行器。GOVE 分为基座和飞行器两个部分,基座具有四个轮子,可以在陆地上行驶。若遇到堵车,上方的飞行器部分可以起飞,提前到达目标地点,基座自动驾驶前往。基座还能为飞行器充电,以提升整体续航。
不过这么矮的基座,在公路上自动驾驶,怎么感觉不太安全。
小鹏汽车计划量产的飞行汽车,其模式大概率不同于以上任何一种产品,而是基于小鹏「陆地航母」设计的改款产品。
陆地航母是小鹏汽车在 2023 年 1024 大会上展示的一体式飞行汽车,同样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类似 MPV 车型的地面主体,可以乘坐 4~5 人;二是置于其内部的飞行器部分,在汽车舱内充电,支持垂直起飞,可以看作更小的旅航者 X2。
该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分离式设计大幅降低技术难度与成本,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飞行汽车续航差的问题。当然,与广汽 GOVE 的分离式设计相比,小鹏陆地航母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实现规避拥堵路段,毕竟我们总不能在路上突然停车,下车把飞行器搬出来吧?
小鹏的陆地航母究竟适合什么场景?小通想了很久,最后发现,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载人版本的大疆「无人机」!
乘坐在飞行器上航拍,不比无人机更方便选择拍摄角度构图?而且,昂贵的单反相机也比无人机的摄像头拍摄效果更好、更自由。
考虑到陆地航母的主体尺寸大概率不会比刚上市的 MPV 车型小鹏 X9 小,称得上半个房车,适合露营时使用。白天驾驶飞行器翱翔天际,欣赏户外风景,夜晚则可以睡在宽敞的车内。
当然,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飞行汽车昂贵的价格是阻挠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的主因。美国 Pivotal 公司开发的飞行汽车,预计 2024 年 6 月启动交付,售价高达 19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35.7 万元)。
借助国内发达的供应链和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一体式可分离设计,小鹏飞行汽车的成本,预计可以压缩 100 万元以内。结合小鹏公布的报告,汇天代理销售飞行汽车,若产量少于 25000 辆,每辆车收取 71000 元服务费,若产量高出该数值,超出的部分每辆车收取 60000 元服务费。不难看出,服务费都这么高,飞行汽车的售价不会太低。
其次就是续航问题,小鹏汇天与广汽的设计,采用了分离式设计,基座为飞行器充电,弥补续航不足的问题。不过,该方案并不能彻底解决飞行器续航差的问题,这两款飞行器预计飞行时间都不会超过 1 小时。
吉利的飞行汽车拥有大体积优势,才将续航提升到 600 公里左右,Pivotal 的产品同样如此,以体积换续航。
最后便是安全性问题,车祸时只要车速不是特别快,在安全气囊的保护下,我们大概率会有生命危险。飞行汽车则不同,哪怕只是 100 米的低空飞行(100m~1000m 高度为低空飞行),垂直落下触地时速度都能达到 45m/s,相当于汽车 162km 撞到其他物体,会对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飞机上的航空规则,是用鲜血写成的。」
一起起鲜血淋漓的事故,铸就了当今几乎最严格的行业,飞行汽车需要同样严格的要求,才能尽可能避免事故。
以小鹏的技术实力,2025 年实现飞行汽车量产并不困难,但就像 2015 年的电动汽车一样,现阶段飞行汽车不过是有钱人的玩具。飞行汽车领網域的发展也会像电动汽车一样,初期产品普遍配置低且偏贵,后续则会逐渐实现亲民化。
上百万元的飞行汽车是当下,二三十万的飞行汽车,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飞行汽车造出来不困难,最多现阶段续航较弱,难点在于如何被允许升空,真正自由地翱翔。飞行汽车距离量产,还需要一些前置条件。
国内飞行管制较为严格,多地仍禁止「低慢小」飞行器、无人机随意飞行,这与中国高楼林立、人口众多的环境有关。低空飞行器万一碰撞到高楼,很容易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好在主动安全系统不断更新,例如大疆的无人机就支持避障功能,昂贵的飞行汽车更不用说,各类主动安全功能肯定应有尽有。
2014 年,国家空管委陆续部署低空飞行管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开放了低空飞行管制。其他地区也推出了一系列低空管制相关规定,例如 2024 年 2 月 1 日,深圳市将实行《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军地民三方共同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各部门明确职能与分工,促进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服务、产业、法律责任发展。
换句话说,深圳市的居民,2024 年或许就能体验「打飞的」上班了。直升机或其他低空飞行器可以設定固定的起飞点,降落点则是写字楼的楼顶,然后乘客乘坐电梯下楼上班。
之前小通看到不少人吹嘘,美国有数万机场,其实大多数也是小型机场,用于直升机、小型客机起飞。若开放飞行管制,以国内庞大的人口数量,恐怕要有十万个小型机场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