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首提“人工智能+”!信息量满满,欢迎阅读。
作 者丨郑雪 , 蔡姝越
编 辑丨王俊
图 源丨图虫
在世界各国均在竞逐 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背景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战略,也被写入了 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 人工智能 +" 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报告中也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针对以上发展方向,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的 " 人工智能 +" 行动,正是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加大对人工智能领網域的研发投入,提高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跨界人才等资源的储备力度。
首提 " 人工智能 +" 行动 推进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 整体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体现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结构转型更新的新趋势。" 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刘晨明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点评。
他认为,不论是在人工智能产业下游端开展的 " 人工智能 +" 行动,还是上游端 " 适度超前建设 " 数字基建,建 " 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都将驱动产业数智化赋能更新,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针对 " 人工智能 +" 行动,全国政协委员、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则表示,此次 " 人工智能 +" 上升到行动层面,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人工智能 +" 行动是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实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人工智能在各垂網域领網域的应用,既是人工智能价值的体现,也是提升垂網域领網域产业转型和更新的重要途径。" 比如,大模型应用在不同领網域,可能会改变底层商业逻辑,引发垂網域应用领網域革命性的更新迭代。" 张毅表示。
"人工智能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如智能物流、智能家居、在线教育、健康医疗等领網域的快速发展。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更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彭凯向记者指出。
工信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委周建明表示," 人工智能 +" 行动意在鼓励各行各业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企业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在自身产品研发过程中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应用,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具体落实方案上,张毅建议,一是要加强政府引导,以政策推动 " 人工智能 +" 行动;二是要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投入;三是鼓励有关垂網域领網域行业企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
另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计划打造的 " 数字产业集群 ",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概念。
据悉,数字产业集群是从事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的企业主体及其相关机构等组成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建设数字产业集群是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
相关顶层设计方面,如 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中,便提及要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3 年 2 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也明确了未来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其中再次强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张毅建议,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可以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等方面发力,分阶段、分领網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适度超前 " 的尺度如何把控?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后,需要强大的算力作为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需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社会的基石,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传输、存储、计算、感知及融合应用等基础性服务的公共设施体系。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愈发重要。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之上,会孕育出新物种、新业态。
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数字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要求,是符合数字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基础设施理解成数字经济的孵化器和催化器。跳出短期成本收益权衡,基础设施先行,接受能力建设相较于实际需求超前,让基础设施等待应用爆发,而不让应用突破受限于基础设施不足。" 他指出。
具体而言,报告中所提到 " 适度超前 " 的尺度又该如何把握?
" ‘适度’,是一个让投资效益最大化的不可或缺的要求。一方面,不能过度与实际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因为技术迭代较快,同样的设计标准在未来可能投入更少,因此想做到一次投入就‘一劳永逸’是不切实际的。" 张毅说道。
需要关注的是,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离不开 " 一张网 " 的建设,即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这张网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资源高比例、大规模一体化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
21 记者梳理后发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由 " 东数西算 " 工程中的规划发展而来。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内蒙古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 东数西算 " 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023 年 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 " 东数西算 " 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落地蓝图更加清晰。
《实施意见》提出,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协同计算,东中西地区及大中小城市协同布局,算力、数据、算法协同应用,算力和绿色电力协同建设,算力发展和安全协同保障,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目标到 2025 年底,初步建成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
周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机整合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大厂等持有算力资源的主体,以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快标准制定工作,加强各方连接、联通。此外,在全国算力网调度、运营以及主体参与方面,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周建明说道。
人工智能产业在核心技术、人才等方面仍有较大突破空间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虽仍处于早期,但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节奏。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测算,2022 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 5080 亿元,同比增长 18%;初步统计,2023 年规模达到 5784 亿元,增速达 13.9%。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也在过去的两年中大量涌现。2023 年 7 月,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提到,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 4300 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此背景下,多位行业内专家在接受 21 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算法创新、大模型安全性等方面还有着较大的突破空间。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就在接受 21 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取得了多项突破,但在算法、硬體、安全等技术方面仍需加强。算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前沿算法的研究与创新,以及算法的优化和适应性改进。在芯片与硬體方面,则需要加强高性能 AI 芯片的研发力度,包括 GPU、TPU 等专用处理器,以及对边缘计算硬體的开发。在安全与隐私方面,需提升 AI 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技术,做好对抗性攻击防御、数据加密等工作。
彭凯认为,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也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大要务。" 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提高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和处理的效率,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的技术突破,对于算法训练和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当下前沿科技领網域的生力军,亟需更大的人才储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提交的《关于普及生成式智能教育,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的提案》中也提到,以 Sora 为代表的高质量短视频 AI 生成工具的出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开拓了广阔的产业应用空间,培养既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又能熟练应用 AI 新技术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彭凯认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網域稀缺的人才主要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研发创新型人才、产业应用型人才、跨界复合型人才、伦理法规与政策研究人才以及基础硬體类人才,缺口较大的领網域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芯片与计算结构、大数据处理、人机互動设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等,将会是未来人工智能领網域迫切需要的宝贵资源。" 他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