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光伏中了“过剩”的毒,真的无药可救了?,欢迎阅读。
素有 " 光伏技术风向标 " 之称的隆基绿能,在 9 月 5 日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抛出了新概念—— BC 电池,引发业内哗然。
按照隆基董事长钟宝申的观点:" 接下来的 5-6 年,BC 类电池将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 会上,这家光伏巨头当即表示,未来大量产品都会走向 BC 技术路线,包括双面和单面电池。
众所周知,光伏电池是决定组件效率和成本的核心器件,也是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当前 P 型 PERC 电池效率平均 23% 以上迫近其瓶颈,且电池环节盈利能力较差,受替代性技术路线驱动,光伏电池眼下正处于由 P 型向 N 型迭代的关键时期。虽然有专家预测 PERC 电池在 2025 年仍将保持 50% 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凭借性价比和转换效率优势,快速扩张的 TOPCon 已经与 P 型电池的产能相当。
自 2023 年起,部分光伏企业的 N 型电池产能占比已超过 50%。在光伏设备行业拼质量、拼效率的时代,N 型电池的三大技术路线 TOPCon、HJT、N 型 BC,规划产能将在 2023 年底分别提高至 463.4GW、63.5GW、54GW。
从规划产能来看,BC 电池仅为 TOPCon 的 12%,比 HJT 的规划产能也少近 10GW。那么,BC 技术路线究竟有什么魅力,值得隆基决定 All In?特别是在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的当下,BC 电池能否成为隆基走出内卷、主动出击的利刃,或许没有人比钟宝申更清楚答案了。
N 型电池遭劲敌
提高转化效率,是光伏技术竞争的核心和决胜未来的根本。
过去几年,无论是单晶还是多晶电池,每年都保持了 0.3%-0.4% 的效率提升。时至今日,转换效率的提升已经到了极限,为了那百分之零点几的效率值,龙头企业为了争夺第一宝座,不惜誓死拼杀,用多重技术来阻击对手。
而隆基这次力推的 BC 电池(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是当前各类背接触结构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通用名称。作为一种拓展性较高的平台技术,BC 可以和 PERC 技术融合成 PBC,和 TOPCon 融合为 TBC,和 HJT 融合就是 HBC,故 BC 电池也称为 "XBC 电池 ",日常被提及的 IBC、HBC、PBC、ABC、HPBC 等都属于 BC 电池。
类目经典 IBC 电池 TBC 电池 HBC 电池叠加方式 -IBC+TOPConIBC+HJTPN 区掩模和炉管扩散制备背面 PN 区;P 区 N 区隔离,分别跟金属电极接触掩模和炉管扩散制备背面 PN 区,或掩模和 CVD 原位掺杂制备背面 PN 区;PN 区与基区之间沉积一层超薄膜隧穿氧化层;P 区和 N 区隔离,分别跟金属电极接触掩模和 CVD 原位掺杂制备背面 PN 区;电池正面沉积本征非晶硅钝化层;PN 区与基区之间沉积本征非晶硅钝化层;PN 区与金属电极之间沉积 TCO 层金属化单面丝网印刷,无主栅或多栅单面丝网印刷,无主栅或多栅单面丝网印刷,无主栅或多栅兼容性兼容部分 PREC 工序兼容部分 TOPCon 工序兼容 HJT 设备和工艺制程高温制程高温制程低温制程成熟度成熟接近成熟接近成熟成本成本低成本低高量产转换效率 23.5%-24.5%24.5%-25.5%25%-26.5%
不同 BC 电池工艺特点
从原理来看,BC 电池是将电池正面的电极栅线,全部转移到电池背面,减少电极栅线对阳光的遮挡,最大限度利用阳光,扩大有效发电面积,从而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此外,单瓦发电量比 TOPCON 高 2%-3%,产品的投入产出比更具优势。
然而,实现电极背接触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隆基的 HPBC 电池,电极排列从视觉上是一条直线;中来股份的 IBC 电池,则是交叉排列。实际上,BC 电池是通过物理结构 + 电化能力(以激光烧结技术为核心)的改良,从而实现一定的技术进步。
和钙钛矿相比,BC 电池并不是颠覆性技术。其提升转换效率的 " 秘诀 " 主要依赖自身的可拓展性,从其他晶硅技术路线吸收各自的工艺优点和钝化技术。
例如:"BC+PERC" 转换效率可以提升到 24%-25%;融合 TOPCON 钝化接触技术,演变成的 TBC 电池,转换效率能到 25%-26%;吸收 HJT 的非晶硅钝化技术,演变成 HBC 电池,转换效率能到 26%-27%。
2022 年 11 月,隆基基于自研的 HPBC 技术发布了 Hi-MO 6 组件产品。官方称,其电池正面无栅线,多层减反射膜增强了光线吸收能力,外加多层钝化技术减少杂质复合,大幅提升了转换效率,已量产的 HPBC 电池转化效率为 25%,最高可达 25.3%。
Hi-MO 6 组件效率
在 BC 产能方面有大规模布局的,除了隆基外,还有另外一位重要玩家——爱旭股份。基于 BC 技术的 ABC 电池(All Back Contact),嫁接并融合了部分 TOPCON 和 HJT 技术,N 型 ABC 系列基于 M10 规格 72 版型单玻组件实现量产最高效率 24.27%、交付效率高至 24.0% 以上,2023 年上半年已经开始量产,有望在下半年批量出货。
隆基方面则表示,目前 BC 产能主要为 30GW HPBC 电池项目,已于今年上半年投入量产。管理层透露,目前新产线基本达到此前预期,预计今年底实现达产,目标每个月有 2.2GW 的产出,折合年化产能超过 25GW,基本保证明年 30GW 的产出保障,并且后续新建项目都会是 BC 技术路线。
和此前热炒的钙钛矿技术路线相比,BC 电池的难度系数比钙钛矿要小,光电转换效率的理论值有突破 30% 的可能。但实践中,这一数值如能稳定在 24%-25%,便已是皆大欢喜——即在同等成本下,对当前主流 PERC 电池(理论效率极限较低,目前最高转换效率是由隆基创造的 24.1%)、形成有效压制;显然,BC 电池主要的假想敌其实是 N 型电池。
无论是钙钛矿电池,还是 BC 电池,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规模性量产的成本。特别是正负极栅线全部都在背面的 BC 电池,制造难度比较大,行业尚未摆脱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隆基只有 1.5GW 的 HPBC 电池出货量。钟宝申坦言,主要原因是产能爬坡的难度超出预期。不过隆基方面表示,HPBC 的产线的运行情况已经达到预期,年底开始月产 2.2GW,明年产出 30GW。
隆基绿能董事长 钟宝申
由此引发市场猜测的是,隆基遇到了产品研发和量产对接上的问题,钟宝申也承认 " 管理上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影响那么大 "。目前 BC 电池的产品良率有一定保障,公司 HPBC 的良率在 95%,已经能大规模的量产了,这意味着 HPBC 正处于快速降本的阶段。
对于行业热议的,金属化以及去银降本方案,钟宝申表示:"BC 电池的主流依然是银浆,金属化优势会更大,不同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路线,即使不做复杂的金属化,直接用银浆,优势也够了 "。当然,BC 电池成为产业主流将是 " 未来 5-6 年的事 ",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产业当前仍未跨越成本关。
过剩是毒,只能另辟蹊径
就在隆基宣布押注 BC 电池的当天,国内另外三家光伏巨头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表明立场:" 继续力挺 TOPCon"。在同行眼里,BC 电池只是众多新技术的一种,提前储备,也只是以防不时之需。
这与钟宝申判断的 "BC 电池终将取代 TOPCon 技术 " 截然相反,晶科更是直言,BC 电池虽然看似美观,但依然笃信 TOPCon 才是光伏的中流砥柱。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隆基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在技术路线方面摇摆不定。去年 11 月,公司发布基于 BC 技术路线的 HPBC 电池后,年底又转而宣布投资 30GW TOPCon 电池产能。此次由钟宝申亲自官宣押注 BC 电池,基本确认了隆基在未来光伏产业的增量方向,也意味着 BC 电池将与目前市场主流 TOPCon 和 HJT 直接争夺市场。
隆基之所以选择 BC 电池路线,理由之一是 TOPCon 的投资收益率目前仍低于 PERC。随着 2024 年上半年 400-500GW 的产能投向市场,TOPCon 很快进入相对过剩的状态,必然会导致投资收益压力徒增。
基于 HPBC 电池技术打造的 Hi-MO6 四款组件
" 而 BC 电池正面无栅线,光线照射无反射损失,单瓦发电量比 TOPCON 高 2%~3%,产品的投入产出比有明显的优势。" 钟宝申称隆基聚焦 BC 技术路线,是经过了高强度的研发和审慎地论证之后做出的决定。
" 随着 BC 电池在市场上的出现,相信它会逐步取代 TOPCon。" 隆基管理层所言,显然是不愿陷入技术高度同质化的 TOPCON 赛道,和同行们内卷。
新型电池技术 P-PERCTOPConHJTIBC 理论最高值 24.5%28.5%-28.7%29.2%29.1% 实验室效率 24.06%26%26.8%25.2% 量产效率 22.8%-23.2%23.5%-24.5%23.5%-24.6%23.5%-24.6% 量产难度工序中等,难度低工序多,难度中低工序少,难度中高工序多,难度高生产成本(元 /W)0.6+0.6+0.7+0.7+ 银浆耗量(mg/ 片)80100-120120-220 低于双面 PERC 厚度(um)170-190150-16090-140130-150 产线兼容性主流产线可更新 PERC 产线不兼容 PREC 部分兼容 PERC 设备投资额(亿元 /GW)1.31.53.53.3 量产成熟度已成熟已成熟基本成熟待成熟
新型电池技术路线参数对比
于是,BC 电池便成为其独树一帜,提前卡位保持领跑地位的新选择。
在资本、政府、企业的合力之下,热钱疯狂涌入光伏赛道。截至 2023 年底,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迅速将供给侧推向至 1000W 的高峰。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全球实际需求总和,都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从新鲜出炉的 2023 年上半年财报看,晶科能源、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688472.SH)等前五大光伏组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速在 40% — 325%,组件出货量增速也在 35% — 70%,在增长低迷的 A 股公司中堪称独秀。但截至 8 月 30 日,除了今年 6 月刚回 A 股的阿特斯,其他企业市值均较去年下半年高位 " 腰斩 ",有的甚至跌超六成。显示市场对光伏过剩的担忧。
自 2022 年 7 月开始,隆基绿能股价一路下跌,截至发稿,隆基绿能市值在 2100 亿元左右,股价为 28.10 元 / 股,较最高点 73.54 元 / 股相比,已下跌超过 60%。隆基前董事长李振国表示,光伏行业这几年,行业生态有点类似 2005-2008 年,很多人都想进来赚大钱,这最终造成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可即便是产能过剩,绝大多数玩家依然猛踩油门。毕竟,不扩产就等于自动退出市场份额的争夺战。某种程度上,也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今年以来,隆基的整体产能也在大幅扩张,到年底规划的硅片、电池、组件三环节产能达到 190GW、110GW、130GW,分别比 2022 年底增长 42.3%、120%、53%。其中硅片上半年的出货量 52.05GW,同比增长 31.37%;电池与组件共出货量 29.92GW,同比增长 54.87%,其中组件出货 26.64GW。
光伏板块今年以来持续调整,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各大龙头企业的价格战。隆基在半年报中直言,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为数不多的高景气、快速增长的行业,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和跨界资本,叠加原有企业的扩产,产业终端需求难以消化短时间过快增长的新增产能,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已成为必然,新旧产能将加速迭代,行业的 " 大逃杀 " 即将上演。活下去,成为所有企业的第一要务。
随着中国证监会针对 IPO、再融资作出 6 项监管安排,再融资收紧信号明确。光伏行业疯狂的再融资暂时性地放缓,此时谁手上有更多的现金流就会把握更多的行业主导权。根据半年报数据,隆基手上 561.1 亿元的资金储备在行业内位列第一。
今年上半年,隆基实现营业收入 646.52 亿元,同比增长 28.36%;归母净利润 91.78 亿元,同比增长 41.61%。钟宝申强调,光伏领網域是为数不多保持高增长的万亿行业,尽管接下来增速会放缓,但仍将保持高景气状态。基于对需求的判断,隆基正在各环节投建高效产能,为行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做长期准备。
针对光伏市场竞争加剧、景气度下降的情况,钟宝申虽承认行业增速大概率会比前两年会回落,总是保持 40%、 50% 的增速不现实," 但这么大行业,而且是为数不多保持高增长的万亿行业,维持 15%-30% 已经是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