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智能驾驶“关门之战”,为何就是汽车终局“启幕之战”?,欢迎阅读。
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开春,就是各家用智驾小视频抢占消费心智的关键时期。因为随着智能驾驶 " 进城 " 的进度越来越快,明年高阶智能驾驶势必会成为中高端以上车型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智驾为核心,又会让现有汽车产业链的地位等级彻底重塑。中国汽车的终局之战,已经不会太远了。
你去问任何一个大众消费者,他需不需要汽车能自己开,大多数的答案一定是不需要或者不放心。但是,当一些头部品牌做出了好用的智能驾驶,并且先集中火力让 15% 的尝鲜者、创新者、兴趣者用起来,那么剩下 85% 的大众消费者就会逐渐被影响、被同化。
上一轮电动化就是遵循这样的趋势,直至今天,新能源在新车中的销量占比已接近四成,,一些新兴玩家已经涌现出来,对老牌玩家形成了冲击,新格局初步形成。而智能化将是下一仗,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厂家,将会彻底退出,剩下厂家的座次排序也会重新树立,汽车市场的格局也会因此彻底重塑。
此时,谁是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我们会以高阶城市智能驾驶的开通作为评判标准,因为这代表智能驾驶技术上已经实现了软硬體的融通,也能控制多区網域规模化开通的成本,还有足够的车队数量与云端训练来保证数据闭环。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明年可以把智能驾驶 " 开进城里 " 的品牌,包括特斯拉、华为系、蔚小理、极氪、极越、智己和腾势,可能还有一个尚处未知的小米。
以技术和工程的角度来看,特斯拉依然还是第一档。
因为特斯拉已经量产了真正意义上的 " 端到端 ",也就是把感知、决策和规控都整合到一个 AI 大模型中,并且在新技术引领应用、车队数量、伺服器训练上都处于领先。加上明年 FSD 很有可能进入中国,中国的智驾之战,已经不能再将特斯拉置之事外。
华为系和蔚小理,目前在国内跑在前面。
这几家都是已经或者即将大规模推送城市高阶智能驾驶的品牌。其中华为系和小鹏进度相对领先,技术、工程积累、数据闭环上做得比较靠前。蔚来因为有 " 第四颗 Orin" 的群体智能加持,目前泛化能力规模化普及的加速度是最快的。而理想即将推送的新系统,也会在技术与体验上追赶进度。
接下来是极氪和极越。
前者从 Mobileye 的黑盒子方案逐渐切换成 Orin+ 自研算法,后者依靠百度的自动驾驶能力快速进入战场,接下来两者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然后是智己和腾势。
这两家都绑定了 Momenta 这家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供应商,也都宣布要在明年年中后开通城市高阶智能驾驶。
至于其它绝大多数的传统大厂,在自研、选择供应商、组建车企联盟之间还在纠结。而且因为智能驾驶需要企业建立高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关系,才能保证高效迭代、成本可控,这和传统车企的组织与文化是有冲突的。
所以,智能化的趋势,会让中国的新兴车企们,面对一个建立新技术代差的机遇,也面对一个在品牌力与消费心智上跨越老牌车企的机遇。
一旦头部品牌在智能化领網域做出了让 " 兴趣用户 " 们关注的成果,那么消费者就会像现在涌入新能源汽车一样,去关注智能化更强的品牌。久未变动的汽车市场,会因此迎来格局彻底重塑。此时,距离中国汽车从传统燃油向智能新能源转变的终局之战,就不会太远了。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到 B 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