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狂吃鸡爪的朱梓骁是“假人”,直播带货岂能如此忽悠,欢迎阅读。
抠图式直播带货暴露了一些从业者的短期主义心态。
全文 1638 字,阅读约需 3 分钟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王言虎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朱梓骁的吃播视频被用抠图方式嵌入了直播间。图 / 网络视频截图
" 早上刷直播,他在吃鸡爪,晚上刷他还在吃。" 近期,不少网友在多个带货直播间发现,演员朱梓骁在主播旁边一言不发、低头吃鸡爪的画面,原来是抠图将网红明星的吃播视频嵌入直播间,不少网友吐槽这种 " 鬼畜 " 画面看得人 " 大腦宕机 "。
你以为全天直播吃鸡爪的朱梓骁如此敬业,实际上,那只是个循环播放的 " 赝品 "。问题是,你不仔细看,人家也不告诉你,即便有文字提示,有的画面也尽量将字号做小,放在犄角旮旯,明摆着就是不想让你看出破绽,目的是为了请君入瓮,割你韭菜。
有人指出这种模式叫 " 直播切片带货 ":通过对一些热门主播的直播内容进行二次剪辑,以短视频形式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借助主播的影响力,实现主播 IP 价值的重复利用。据说 " 疯狂小杨哥 "、郝劭文以及去年陷入 "2000 多个真假董宇辉 " 风波的东方甄选,都通过这种模式所获不菲。
然而,必须分清的是,行业中普遍流行的短视频 " 切片带货 " 与直播中植入 " 假人 " 带货有明显不同:
前者,只不过是将直播内容切割剪辑成短视频,再附上商品链接进行带货,画面是原生的、真实的,产生直接的背书效果。
而后者,则是通过 " 抠图 " 等技术方式,将画面植入到另一场直播中,为消费者营造 " 以假乱真 " 的幻觉。消费者以为现场实时直播的是朱梓骁,实际上,此 " 朱梓骁 " 非彼朱梓骁。用一个不是现场直播的 " 朱梓骁 ",告诉消费者这个就是正在直播的朱梓骁,这就是一种欺骗。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更为严肃的法律问题。植入朱梓骁直播画面带货,是否取得了授权?朱梓骁在这场经营活动中,属于广告代言人还是商品经营者?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朱梓骁是否以及应当如何担责?
因而,抠图式直播带货,不只是一个欺骗消费者的问题,更涉及复杂的知识产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应当引起相关机构、商户以及主播的重视。
直播带货这一商业模式,自诞生以来,行业就始终呈现出一种 "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 的火热状态。这的确是一个可以一夜造富的行当,李佳琦、薇娅与 " 疯狂小杨哥 " 们的成功,让许多人看到了行业掘金的无限可能。不论是明星重量級人物,还是草根大众,都想入局这一赛道,以图分一杯 " 泼天的财富 "。
但是,快速的造富模式也在滋生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很多人从事直播带货,只是想赚快钱、" 捞一把 ",并不把行业生态的长远发展作为自身责任。
这些年,与行业快速成长相伴的是各种产品质量、虚假营销、价格误导以及大主播的偷税漏税问题。你可以说这是 " 成长的阵痛 ",但癣疥之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医治,必将殃及整个行业的健康躯体。
切片带货作为行业认可的商业模式,可以视作直播带货经济的新增量,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无不显示出这一行业将快钱赚到极致的短期主义心态。
一场直播还不过瘾,从业者们还要绞尽腦汁再分拆出若干个变现场景," 磨刀霍霍 " 向消费者的钱包。这并非原罪,但这种精致的搞钱心态,不免让人五味杂陈。
抠图式直播带货,则是在切片带货中,走出了荒腔走板的另一个高峰。这必然算不得什么商业模式的新物种了,因为其触及了商业经营中最本质的东西:真实与诚信。商业世界自有其价值尺度," 赚到钱 " 不是唯一标准,靠打破规则换来的财富,不应当被鼓励。
直播带货作为一个迅猛发展中的行业,依然前景广阔。据艾瑞咨询测算,2023 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 4.9 万亿元,同比增速为 35.2%。不论是个人财富实现,还是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业者都有理由将直播带货引入一个正确的轨道。
这就需要直播带货从业者尽快摒弃赚快钱 " 捞一把 " 心态,尊重规则,尊重消费者。至少,别再侮辱消费者智商。
值班编辑 古丽 康嘻嘻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 " 新京报评论 "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星标 " 新京报 "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 " 在看 ",分享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 ( 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 ) 为自媒体平台 " 网易号 " 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