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新能源汽车冬测的热度仍未散去:这一次问界M7「遥遥领先」,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官方
前不久,懂车帝的冬测活动引起轩然大波,一众车企对其测试结果表达公开质疑。而质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懂车帝的测试标准被指不够完善。比如只统一了空调温度这一变量,但未说明测试过程中的车辆速度和加减速轨迹是否统一。
众所周知,影响新能源汽车续航的因素复杂且多变。要做到客观标准,就要尽可能多地将所有变量统一,至少要做到将消费者能关注到的变量都统一。
对此,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车企站出来呼吁,应全力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监管机构、车企、测评机构、媒体和用户共同协力,制定更加贴合用户实际应用场景、实际环境条件、 实际工况条件的新能源测试标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严谨、更公正、更客观的评测结果。
同时,长城汽车也在《关于共建新能源测试标准的倡议》中提到,媒体的评测是监督、是鞭策,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视角,也让更多用户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这表明长城汽车不反对媒体开展测试活动,但反对不严谨的测试。
虽然质疑声仍在,但新能源汽车冬测的热度仍未散去。近日,AutoLab 拉上了当下 6 款热门新能源汽车,让它们在寒冷环境中上演正面 PK,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各自在寒冷天气中的续航表现。
这次的测试地点为张家口市崇礼区,该地以冬季寒冷著称,冬季最低气温接近零下 30 摄氏度,虽然没有达到像最北边的漠河那样的寒冷程度,但贵在贴近多数北方用户的实际用车环境。
据悉,本次参与测试的 6 款车型分别是方程豹豹 5、坦克 400Hi4-T、魏牌蓝山、理想 L8、新问界 M7 以及小鹏 G6。测试当天的温度为 -15 ℃到 -3 ℃。而测试开前前统一的变量依次为:将所有车辆整备至满油满电状态;测试时驾驶员统一上下车、开关空调,并将空调設定为统一的 24 ℃三挡风;车辆均开启 LCC 功能编队行驶;测试速度 110km/h ( 道路限速 100km/h);为进一步控制变量,所有混动车辆均选取了 90%SOC-30%SOC 作为纯电续航测试,之后则是开启纯电优先模式,先将车辆行驶至发动机介入后,开始计算馈电油耗。
相关测试人员告诉钛媒体 App,本次测试路程为 300 公里,路况包括高速、城区等用户实际驾车场景。测试过程中为编队行驶,头车带队,后面 6 辆测试车由 ACC 控制速度,驾驶员不允许踩刹车和油门。
最后的测试结果是,问界 M7 以 "7.53L/ 百公里的馈电油耗、90.9% 的续航达成率 " 排名 5 款混动车第一。但坦克 400 的燃油续航达成率甚至超过 100%,只是馈电油耗不及问界 M7。
总体来看,5 台混动车续航成绩均超出预期,馈电油耗除方程豹豹 5 之外,都控制在 10L/100km 以内。而方程豹豹 5 与坦克 400 由于是硬派越野车的原因,从尺寸、重量以及风阻上都处于劣势,所以馈电油耗相对来说较高一些,但总体都是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
而为了追求准确性,AutoLab 又对上述 5 款混动车进行了第二轮测试。本轮测试将前置条件进行了变更,测试了 300 公里,取了其中 200 公里匀速路段(测试速度 110km/h)的数据计算综合油耗。所有车辆均設定为智能模式或油电混合模式,其余变量与第一轮保持一致。
测试结果显示,这一次的问界 M7 真的遥遥领先了,综合油耗低至 4.27L/100km,而理想 L8 以 " 巨大 " 的劣势位列倒数第一。两台硬派越野则是难分伯仲。据相关测试人员介绍,理想 L8 的劣势是其逻辑的差异的原因,在油电混合模式下,纯电续航只消耗了 21km,而其他车型的纯电续航均消耗在 60km 以上,因此综合的油耗更高一些。
在空调制热效率测试环节,由于室外温度不能恒定,且受风向等干扰,无法做到精准的控制变量。因此借用了长城汽车哈弗技术中心的风洞试验室,对六台测试车进行一次极寒温度空调制热效率测试。
据悉,保定哈弗技术中心环境风洞试验室是国内最专业的试验室之一,该风洞试验室覆盖温度范为 -40 ℃ ~60 ℃,湿度范围覆盖 5%-95%RH,最高模拟风速可达 250km/h;此外该风洞还能够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光照以及雨雪天气。
在测试时,六台测试车辆统一将电量充电至 55%,混动车辆燃油保证在 50% 以上,并且在环境温度为零下 30 ℃的风洞试验室中静置 12 小时。
相关测试人员介绍表示,经过对六台测试车辆的多轮制热测试,结果显示,问界 M7 依然遥遥领先,主驾头部温度从零下 20 度升温至 26 度,仅消耗 10 分 26 秒。而其余车型在从零下 20 度升温至 21 度所消耗的时间非常接近,由于部分车型空调策略问题,可以看出在 21 度往后,理想 L8 与小鹏 G6 的温度上升就比较缓慢。
总体来看,不论是在纯电续航达成率上,还是在馈电油耗和综合油耗上,亦或是空调制热效率上。参与的测试车辆均有超乎预期的表现。这说明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各家车企在技术方面也都在同步进步。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王瑞昊,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