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华为固然伟大,但请放下架子,欢迎阅读。
导语
Introduction
原本以技术创新和合作为本的华为,如今在一些合作伙伴眼中,却成了 " 技术独裁者 " 的代名词。
作者丨易 天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靳鹏辉
此时的华为,恰如彼时的宁德时代,也到了风口浪尖的时候。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每一个领军企业都有其独特的历程和故事。而当这些企业走到某个关键时刻,它们往往会成为公众和市场的焦点,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压力。
和宁德时代一样,入局汽车产业的华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质疑。在智能汽车这一新兴领網域中,华为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迅速成为了行业的焦点。然而,与其合作的汽车制造商们在这场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却展现出了不同的应对态度和策略。
华为与各大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既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风波。从技术整合到市场策略,从合作模式到利益分配,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而这些变数和不确定性,不仅考验着华为,也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
最典型也是最近掀起波澜的,包括了奇瑞、长安、赛力斯和极狐等一众合作伙伴的身影。在与华为的合作过程中,它们不仅面临着技术整合、市场定位等共性问题,在与华为携手共进的同时,也在经历着各自的利益交织与策略博弈。
4 个伙伴 " 不堪其扰 "
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的加速,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并未给所有合作伙伴带来预期的顺利与成功。在一些合作案例中,华为的强势姿态和策略反而引发了合作伙伴的不满和反弹,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挑战与摩擦?
奇瑞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曾被寄予厚望,最初被外界视为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借助科技巨头实现技术跃迁的典型案例。然而,智界 S7 的难产却将双方的合作关系推向了风口浪尖。从疑似奇瑞员工的爆料中,虽然被奇瑞方面快速辟谣,但我们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华为在智界 S7 项目中占据了绝对的技术主导地位,车机系统完全由华为提供。然而,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华为却未能及时向奇瑞交付必要的軟體版本,甚至领导试驾车的軟體都需要华为工程师手动刷写,这种情况无疑严重影响了智界 S7 的研发进度和交付计划。
更令奇瑞感到不满的是,华为在合作中的态度显得不够尊重。面对智界 S7 难产的问题,华为方面似乎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反而将责任推给了奇瑞。奇瑞高层甚至因此引咎辞职,可见双方矛盾的严重性,也使得双方的合作关系雪上加霜。
与奇瑞相比,长安汽车对华为的批评则更加直接和严厉。在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董事长朱华荣对华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朱华荣认为,华为在发布产品和广告时过于夸张,甚至误导消费者,这与长安汽车的价值观严重不符。
朱华荣的愤怒不仅仅是针对华为的产品和广告策略,更是对华为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担忧。在朱华荣看来,华为的一些做法正在破坏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这对于长安汽车这样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与奇瑞和长安不同,赛力斯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似乎找到了新的生机,明面上看是赢家,实际上赛力斯也算是输家。近年来持续亏损的赛力斯在与华为合作后,亏损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这让赛力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需要华为的技术和品牌支持来提振市场表现;另一方面需要承受与华为合作带来的高昂成本和压力。但即便如此,赛力斯依然选择相信华为,期待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难。
对于赛力斯而言,与华为的合作无疑是一场豪赌。赛力斯在合作中失去了对技术的掌控权和市场的主导权,这使得赛力斯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包括持续的亏损,以及自身推出蓝电品牌的不温不火,都让赛力斯独自面对着巨大挑战。
极狐汽车的困境在于,尽管与华为展开了深度合作,但并未能借助华为的力量实现突围。极狐汽车原本希望通过与华为的合作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然而在实际合作中极狐汽车却发现自己成了华为战略布局中的一枚棋子。
极狐曾对与华为的合作抱有颇高的期待,希望能够借助华为的力量实现品牌突围。然而,随着华为 HI 模式与智选车两种模式合作车型的相继落地,极狐却发现自己成了背景板。为了摆脱困境,极狐汽车不得不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包括转型。
无论是奇瑞的 " 掀桌子 " 式做法、长安的 " 重拳出击 ",还是赛力斯的 " 苟且偷生 "、极狐的 " 敢怒不敢言 ",这些事件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华为在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处理上显得过于霸道。
作为一家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华为自然有着自己的标准和要求。然而,在与合作伙伴的合作过程中,过于霸道和强势的做法往往会引发对方的反感和不满。这不仅不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双方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霸道的 " 技术独裁者 "?
从表面上看,智界 S7 难产的原因是华为未能及时交付軟體版本,导致项目进度受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双方在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和技术主导权方面的分歧,这背后反映的是双方在合作理念、利益分配和技术掌控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奇瑞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商,希望通过与华为的合作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然而,在实际合作中,奇瑞却发现自己沦为了华为的 " 打工仔 ",不仅在技术方面受到华为的严格限制,而且在市场方面也难以摆脱华为的影响。
与奇瑞相比,长安汽车在与华为的合作中表现出了更加坚定的态度和更加明确的策略。面对华为在营销和产品发布方面的强势地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开发声,批评华为的行为不符合长安的价值观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这无疑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是一次必要的突围。
在与华为的合作中,长安始终坚持自己的品牌理念和市场定位,不愿被华为的光芒所掩盖。因此,当华为的行为触及到长安的底线时,长安选择了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对。这种坚守并非固步自封,而是基于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理解。长安汽车明白,在智能汽车时代,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依然至关重要。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每一步都充满了变数和挑战。作为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汽车制造商,赛力斯在这场合作中无疑被置于了一个较为被动的位置。这不仅体现在双方的谈判力度上,更体现在后续的合作模式和资源分配中。
在合作初期,华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就让赛力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在技术研发上与华为保持同步,赛力斯不得不加大在研发领網域的投入,包括引进新技术、培训人才以及优化生产流程等。这些举措无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对于规模有限的赛力斯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更为严峻的是,与华为的合作并未给赛力斯带来预期中的市场回报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尽管赛力斯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其市场表现却依然不尽如人意。亏损的阴影如同梦魇般笼罩着这家企业,让其在与华为的合作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极狐汽车在与华为的合作中经历了从期待到失望的心路历程,作为北汽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狐曾对与华为的合作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借助华为的力量实现品牌突围和市场拓展。然而,现实却给了极狐一记沉重的打击。
与华为的合作并未给极狐带来预期中的曝光度和关注度提升,反而让其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境地。华为 HI 模式与智选车两种模式合作车型的相继落地让极狐感到无奈和沮丧,而销量不佳和市场表现平平更是让极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华为在汽车领網域的合作策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一连串的涟漪和反思。其强势的技术掌控姿态、对短期利益的过分追求以及对合作伙伴的尊重缺失,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汽车这个高度复杂且需要多方协同的产业中,华为的 " 技术霸权 " 无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这种做法不仅与汽车行业的开放、协同精神背道而驰,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华为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原本以技术创新和合作为本的华为,如今在一些合作伙伴眼中,却成了 " 技术独裁者 " 的代名词。
缺乏对合作伙伴的尊重和理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华为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合作伙伴的诉求和利益。这种 " 一言堂 " 做法不仅难以达成共识和形成合力,更可能导致合作效果不佳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华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华为在汽车领網域的整体布局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毫无疑问,在这场利益交织与策略博弈中,各方都在努力寻求自身的突破和发展机遇。然而,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在智能汽车时代的大潮中,传统汽车制造商与科技巨头的合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