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智能投影仪卖不动了,画质短板是罪魁祸首?,欢迎阅读。
近日,奥维云网(AVC)发布了关于中国家用智能投影线上市场的最新报告,继半年报后,消费级智能投影仪市场再度迎来反弹。
7 月份线上市场实现了零售量和零售额的双重增长,其中零售量年增长率为 16%,零售额年增长率高达 42%。
报告进一步揭示了不同销售渠道的具体表现,其中线上传统电商平台的家用智能投影零售量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8%,但产品均价同比大幅上涨 26.6%,推动了零售额监测规模同比增长 17%。
图源:奥维云网
落到品牌身上,极米、小米、瑞格尔占据了零售量 TOP3,市场份额同比去年均有所上升;零售额方面,极米继续领跑,坚果、当贝紧随其后,三者共同占据了 61% 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小米、Vidda 等品牌。拿下双料第一的极米继续稳固其在家用智能投影仪市场的领先地位。
智能投影仪看似景气的数据之下,潜藏着行业危机。国内智能投影仪市场从 2017 年起正式开启了多年的高速生长,市场规模从每年平均 100 万台左右飙升到了 2022 年的 617.8 万台。要知道,2022 年很多行业都深陷寒冬,而智能投影依旧增势不减,当时已有不少人认为智能投影仪最终会取代智能电视,成为新的家庭中心。
事实上,很多人购买投影仪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大的螢幕,以及更真实更爽的观看体验,再加上国产智能投影仪厂商在智能系统和易用性上的改进,让智能投影仪一度成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 " 大屏电视 ",带动了整个市场的不断增长。
图源:极米
然而,当新鲜感一过,用户真正注重产品的画质体验时,智能投影仪也未能经过时间的考验。2023 年,国内智能投影仪市场首次进入盘整期,至今仍未扭转颓势。尽管 2024 年上半年呈现销量增长的态势,但整体表现依然处于下行通道。
奥维云网(AVC)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2020 年出于尝鲜心理购买智能投影产品的因素占比为 27%,然而到 2024 年占比仅为 12%。另一个坏消息是,消费者对于智能投影产品的使用频率为 " 低频使用 " 的用户占比高达 54%。
这意味着厂商如果无法改善实际使用体验,特别是提供更好的画质,那么被市场抛弃是迟早的事。
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极米和坚果两大智能投影仪品牌的口水战。从朋友圈互怼、直播间辩论,到坚果搞了一场《投影画质公开对决,16 城市民盲测票选》,双方主要争议点在于技术路线的选择上。
图源:坚果
去年 5 月,极米在发布会上讲到三色激光光源技术的问题,其认为三色激光是优点和缺点都异常突出的技术,亮度和色彩都不错,但观看舒适度极差,所以选择放弃了三色激光,但同时也暴露了投影仪整体的尴尬之处。
长期以来,投影仪行业主要分为三种技术路线:LCD、DLP 以及两者结合的 LCOS。DLP 指数字光处理,即要先把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LCD 则是液晶显示技术和投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技术路线,从技术角度来看,三者都不比另外一种更好,它们都拥有超越另外一种的优势,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
实际上,三种技术路线最终在产品层面呈现的显示效果相差不大,用户肉眼很难感知出差异,因此究竟哪种技术路线才是智能投影仪的正解一直没有定论。
虽然显示效果相近,但成本却存在差异,这导致价格天差地别。极米、坚果、当贝等头部品牌多走 DLP 技术路线,价格较高,产品主力价格区间在 2000-3000 元之间,更高的则超过 5000 元;1LCD(即 LCD 中的低端产品)产品价格普遍在千元以内,适用于入门级的家用娱乐场景,成为当前国内智能投影仪市场最主要的增量。
2024 年 LCD 产品进一步挤压 DLP 产品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似乎陷入了低端化竞争的怪圈。
根据洛图科技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在线上市场,2000 元以下价格段的销量份额已接近八成,较去年同期大涨 12.1 个百分点;2000 元以下各价格段线上销量同比均上涨,499 元、500-999 元、1000-1999 元价格段的涨幅分别高达 22%、31% 和 16%;2000 元以上各价格段的销量同比均在下滑。
极米、坚果、当贝等头部品牌其实都面临着同一问题,那就是行业增长萎缩后,如何提高高端产品的销量,也就是所谓的 " 利润款 "。与无数小品牌甚至是贴牌产品竞争百元市场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今年上半年智能投影仪市场量涨价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大家都卷低端市场,最终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很难挣钱。
图源:当贝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高大上的技术,而是好的观看体验,一个比电视性价比高的观看体验。螢幕尺寸方面,智能投影仪已经做到了,但亮度、色彩、对比度等画质方面投影仪相比同价位的液晶电视存在明显的差距,比如清晰度上液晶电视已经基本普及了 4K,但传统电商销售的智能投影产品仍以 1080P 分辨率为主流,4K 分辨率智能投影零售量占比仅为 7%,集中在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
还有,分辨率只是决定画质的参数之一,色彩、亮度、明暗、反射率、视角、动态效果、精细化细节等等,共同决定画质的全部。围绕这些维度,电视厂商们正在卷画质技术的路上高歌猛进。
从 OLED 到 MiniLED 再到 MicroLED,不同大屏厂商都在探寻画质更好一些的显示技术。在 MiniLED 这样的细分显示基础上,又出现了 QD-MiniLED(TCL)、ULED-X(海信)等等厂商自研的迭代技术。为了进一步提升画质,海信等厂商甚至开始自研画质芯片。
总而言之,电视大屏的画质正在持续精进,不断拉开与智能投影仪的距离,相对市面上最新款的电视大屏而言,智能投影仪当前的画质水平只能算是 " 勉强能看清 "。
用户想要更大螢幕的显示,其实想要的是更好的画质,智能投影仪远远无法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可以说,智能投影仪面临着 " 高端上不去、低价下不来 " 的尴尬处境。中高端产品显示效果匹配不上同档位智能电视,低端产品好卖但不赚钱。
从品牌的角度看,智能投影巧妙地融合了电视盒子和原本只在开会时才有人关注的投影仪:在互動上,智能投影和智能电视高度看齐;在体验上,智能投影完美契合了国内用户对电视的大屏需求,但没能摆脱投影产品容易画面变形、漏光、亮度不足等局限性。
确实,几乎所有正经的智能投影仪品牌都在想办法提高投影的光源亮度,或使用短焦激光投影的技术路线来提高画面亮度,但投影亮度不如主流电视依旧是所有投影品牌无法绕过的短板。
回顾相关产品过去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部分场景下,比如专门的影音室、户外场景中,高端旗舰智能投影确实拥有撼动传统显示产品的潜力。
在去年的 UDE(国际半导体显示博览会)上,不少投影品牌选择以户外露营为宣传场景,甚至直接在展馆内撑起一个天幕,以演示智能投影在户外使用的场景。从产品的角度看,智能投影产品无论从形态还是使用方式上,都和露营的户外概念不谋而合。
图源:雷科技
便携性是智能投影仪的一大优点,面对户外场景,我们基本不可能随身携带电视。之前,确实有品牌推出了便携款电视、便携显示器,自带滚轮可移动,类似于大号的 " 闺蜜机,雷科技此前曾评测,不过体验并不够好。
但智能投影仪就不一样了,只需自带幕布或者找到合适的背景,就能迅速搞定一套户外投影组合。唯一的问题是来自太阳的自然光源,智能投影需要等到日落才能获得带来不错的显示效果。
此外,在户外时,智能投影仪集成性令其可以替代蓝牙音箱、大号充电宝等产品,为户外场景提供更多选择。可以说,户外显示或许是如今投影品牌必须考虑的领網域,该领網域的全新客群或许能给谷底期的投影行业带来新的可能性。
除了户外场景外,目前我们也能看到车载投影、HUD 等新尝试,尽管暂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增长焦虑,但也能让厂商们松一口气。
投影仪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过去产品一直活跃在商用和教育领網域,技术更迭十分平缓,并没有出现革命性的进步。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消费端需求的增加令投影仪的画质、体验得到显著提升,催生出激光投影、户外投影等更多类型产品。
智能投影仪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本质是消费端需求的转变。上一次转变带动了整个智能投影仪市场的崛起,这次转变则是技术瓶颈引发的吸引力下降,这也是每一个家电行业都很难逃过的铁律。
现在看来,属于投影仪的黄金增长时代或许已很难再现,彻底取代电视也只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