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工业軟體锐评:西门子、SAP大裁员,PLM领網域国产替代的路径分析,欢迎阅读。
文 | 智橙
工业軟體,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软性体现。
长期以来,国外的巨头都霸占着国内外的工业軟體市场,SAP 在 ERP 领網域,西门子在 PLM 軟體领網域(用于制造研发管理),都是呼风唤雨的 " 神仙中人 "。
而在 2024 的尾声,工业軟體巨头们纷纷公布了裁员计划:西门子裁 5000,SAP 裁 10000!
裁员幅度之剧烈,震碎了无数人的眼镜,堪称工业軟體领網域的 " 断臂求生 "。
我们总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可是现在巨头都在裁员,腰部、底部的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在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国产 PLM 厂商能找到 " 国产替代 " 的一线曙光吗?
一、利润下滑 46%,新企业逃离軟體巨头
ERP 軟體的带头大哥 SAP,从 1 月份就计划在 2024 年裁员 8000 人,这一数字一直在向上调整,终于在年底达到了 10000。
即使在德国本土,SAP 也打算裁撤 3500 名员工,占其本土员工总数的 14%。
另一边,同样是在德国,PLM 軟體大佬西门子的裁员人数将可能达到 5000 人,方向也以工厂自动化为主。
西门子的 CEO,Roland Busch 表示裁员的原因是业务不理想,其中数字产业板块的利润出现了令人震惊的 46% 的大幅下滑。
西门子数字业务利润崩盘,是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 PLM 领網域几家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各国都有企业源源不断涌出,大家各凭本事、各显神通,终于卷到行业大哥,逼得大哥也改进业务、降低价格,利润自然崩盘了。
二、命脉握于外国,无异于与虎谋皮
西门子的 Teamcenter 和 SAP 在国内有多火?制造业的外行人可能很难想象。
事实上,国内这么多制造巨头、高新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管理时,用的軟體居然大多是国外的,而且以德国几家軟體巨头为主。
这里面有很多历史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企业一旦选择某个軟體,再更换軟體、进行数据迁移、安装新系统规范数据的成本,将是个天文数字。
就像穷小子贪图富家女的相貌和钱财,娶进门才发现养不起——晚了!
可是嫁妆总有挥霍一空的时候,制造企业找到物美价廉的替代品,同样会和国外大厂的 PLM、ERP 一拍两散。
更何况,工业軟體是工业发展的命脉之一,把我国工业的命脉交到外国企业手里,指望对方帮助自己发展,无异于与虎谋皮。
9 月 20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網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指出要围绕重点行业推动工业軟體更新换代。
涉及航空、船舶、石化、钢铁、汽车、装备、轨道交通、电子等重点行业及模具等重点领網域企业,軟體覆盖 ERP、PLM、CAD、CAPP 等多个方向。
工信部发文的意思很明确—— " 重点行业的企业,不管用了多少年国外軟體,必须站出来带头壮士断腕,只有这样,我国的工业才能有更长远、更安全的发展。"
而大企业带头更换工业軟體,势必影响上下游的供货商和渠道商,从而影响更多中小企业逐步更换工业軟體,形成 " 国产替代 " 的洪流。
三、国内研发軟體发展的四个阶段
制造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无论是大飞机,还是航母,它们的每一个零件都是工程师在 CAD 軟體中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说一千道一万,研发都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关键。
国内对于研发軟體的理解,历经了 CAX、PDM、PLM、云 PLM 四个阶段。
1. CAX 軟體:大同小异
CAX 軟體泛指二维、三维作图和仿真所使用的一系列軟體,中望、浩辰、新迪、CAXA 等企业的产品,起步时往往和国外軟體较为相似,后续也发展出了各自的一些特色功能,但在 3D 建模和仿真方面,和国外差距仍然较大。
2. PDM 軟體:老电视
PDM 軟體是专门的研发数据管理軟體,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分类存储、检索调用各种图纸和文档,这个方向的国内厂商很多,思路同样是效仿国外軟體,部分厂商甚至是代理国外軟體出身。
时至今日,传统的 PDM 軟體就像是台老电视,像素不太够,也看不了网络电视,还时不时出故障,但毕竟还能看。PDM 軟體的使用者大多是一些老牌企业,原因就是我们上述提到的——更换成本太高,于是就成了越来越难用的 " 传家宝 "。
3. PLM 軟體:PDM+
PLM 軟體可以视为 PDM 軟體的 PLUS 版,理想的 PLM 可以对产品的全流程进行管理,实际上,因为开发方向、客户行业不同,不同的 PLM 往往集成的功能也有差异,常见的功能包括 CAX 集成、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工艺管理等。
4. 云 PLM:大路和小路
云 PLM 则是更新的概念,其基本要求就是,軟體部署在远程伺服器上,避免企业花钱购买硬體,目前而言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 " 视野开拓的大路 ":将传统的 PDM、PLM 的数据、程式搬到云上,让企业远程访问数据库和功能,和传统的 PDM、PLM 功能大体一致;
另一种是 " 前途未卜的小路 ":完全基于云端架构,对整个 PLM 系统重新开发,能实现传统 PDM、PLM 不具备的很多功能,成本也更低,但是因为需要另起炉灶,也没有可以参考的同行,不仅仅是国内企业望而却步,即使是国际巨头,也迟迟不愿尝试。
四、制造业 + 云原生 PLM,撬动全球市场
所以,说了近两千字,我们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在做什么?
十年前我们对整个市场进行了调研,得出了一个结论:亦步亦趋固然可以快速做出 " 自主研发 " 的軟體,但是,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坚定地走云原生 PLM 这条路。
而在云 PLM 系统的研发、落地中,智橙发现,国外的軟體、国外的模式,在我们国内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场景,存在很明显的 " 水土不服 ",国外产品那种 PLM/PDM 搬上云的逻辑,完全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云原生的 PLM,是灵活的、模块化的,軟體服务商应当深入每一个行业,比如泵阀、输配电、工程机械,又比如线束、LED、齿轮箱,探索最佳实践,把所有功能做成灵活的模块,根据企业的现状,由专业顾问将最合适的方案打包给企业。
企业在使用云原生 PLM 时,有行业模板可以参考,无需购买赘余的功能,也不用进行繁琐且后续服务昂贵的二次开发和定制化部署,节约了大量的初始投入成本和后续的投入。
以泵阀行业为例,泵阀行业版 PLM 既有泵阀行业需要的 BOM 选配、快速出小样图等功能,也有云原生带来的轻量化预览、基于模型的在线会议等功能。
当然,事情有利就会有弊,那么代价呢?
代价就是 " 难 ":云原生 PLM 系统开发的难度、深入行业的难度。
国内起步早的厂商,比如智橙,在 2015 年就开始做云原生 PLM,在 2020 年才做出符合国内企业研发生态的 PLM 系统。而深入行业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历经十年的沉淀,才有得到制造细分领網域的协会、企业、院校认可的(泵阀等)行业版 PLM 问世。
自主研发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根根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柱子撑起来的。
PLM 就像是雕琢柱子的匠人,由国外的工匠,雕琢国内的石材,所建立的楼阁,虽然也不会有大问题,但仍然受制于人,且成本高昂。
而自主研发的云原生 PLM,会让企业的产品研发更简单、更高效,以更低的成本,设计出更高参数、更多规格的产品,打开国内乃至全球的市场。
只有工业軟體厂商和国内制造企业携手并进,才能用云原生 PLM 为杠杆,一起撬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