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从2到107!科创板医药股最大市值逾1600亿,最小市值不到15亿,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韩迅
图片来源:图虫
科创板开市已四年。四年间,挂牌科创板的生物医药企业完成了从 2 家到 107 家的突破。
截至 2023 年 7 月 22 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 546 家,总市值超 6.4 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类企业为 107 家,合计市值约为 1.28 万亿元。iFind 数据显示,在科创板 107 家生物医药企业中,百济神州(688235.SH)的市值最大,约为 1625.41 亿元;爱威科技(688067.SH)市值最小,仅为 14.76 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制表
从 2 到 107 的突破
2019 年 7 月 22 日上午 9 时半,科创板正式扬帆起航,首批 25 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仅有 2 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分别是心脉医疗 ( 688016.SH ) 和南微医学 ( 688029.SH ) 。
心脉医疗是一家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领網域,主要产品是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南微医学是内镜诊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生产商,主要产品包括内镜诊疗器械和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等。
上市首日,心脉医疗市值为 113.94 亿元,南微医学市值为 146.98 亿元。四年后,两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保持平稳,心脉医疗和南微医疗的的市值分别为 126.08 亿元、151.78 亿元。
继心脉医疗与南微医学挂牌上市之后,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2022 年 10 月 11 日,分子砌块头部企业毕得医药(688073.SH)挂牌科创板,成为第 100 家科创板上市药企。
从 2 家到 100 家上市药企,科创板用了逾三年的时间。
" 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是目前科创板上市药企的主要行业分类,创新药主要集中在这些企业里。"7 月 21 日,一家券商的医药行业研究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尽管医药股在基金今年二季度整体配置中仍处超配状态,但是较 2020 年二季度的仓位还是降低了很多," 我们觉得医药的需求明显,当前位置的估值依旧性价比很高,尤其是科创板里面还是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标的企业。"
2023 年 6 月 20 日,抗体药物企业智翔金泰(688443.SH)挂牌上市,至此科创板上市药企达 107 家。
2 家药企市值超千亿
自 2019 年 7 月开板以来,科创板市场已迎来 107 家医药类企业上市。截至 2023 年 7 月 22 日,市值最大药企是百济神州,市值超 1600 亿元。
图片来源:图虫
百济神州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聚焦血液肿瘤、实体瘤等领網域,是首个在纳斯达克、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创板三地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2022 年,该公司实现营收约 95.66 亿元,同比增长 26.06%;归母净亏损 136.42 亿元,同比增亏 39.96%。2023 年一季度,百济神州实现营业收入约 30.66 亿元,同比增长 57.4%;归母净亏损 24.47 亿元,同比收窄 14.64%。
东吴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朱国广预计,百济神州 2023 年至 2025 年的营收分别为 140.0 亿元、203.0 亿元和 288.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6%、45% 和 38%。现有临床后期及商业化产品将在 2030 年实现 623 亿元的销售峰值,相对估值给予 5 倍 PS,合理市值为 3115 亿元;采用 DCF 估值法,对应合理市值为 2664 亿元。
同样拥有千亿市值的另一家科创板上市药企是联影医疗(688271.SH),公司市值约为 1124.96 亿元,这家企业是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在高端设备上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其众多核心零部件已实现自产自研,并在该领網域拥有较强的领先优势,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太平洋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谭紫媚预计,联影医疗 2023 年至 2025 年的营收分别为 118.14 亿元、149.27 亿元、184.5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7.38%、26.35% 和 23.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71 亿元、25.81 亿元和 32.09 亿元,分别增长 25.06%、24.62% 和 24.33%。
在科创板医药股市值 TOP10 企业中,除了百济神州、联影医疗以外,还包括华熙生物(688363.SH)、华大智造(688114.SH)、君实生物(688180.SH)、荣昌生物(688331.SH)、百利天恒(688506.SH)、奕瑞科技(688301.SH)、神州细胞(688520.SH)和惠泰医疗(688617.SH),市值分别约为 452.21 亿元、393.07 亿元、386.98 亿元、345.88 亿元、324.81 亿元、275.79 亿元、246.09 亿元和 245.44 亿元。
截至 2023 年 7 月 22 日,科创板医药股市值 TOP10 企业的市值总计约为 0.54 万亿元,占科创板医药板块总市值 1.28 万亿元的 42% 左右。
亏损药企尚有 25 家
多家科创板药企的市值较小,爱威科技截至 7 月 22 日的市值仅约为 14.76 亿元。
爱威科技是一家主营业务为医疗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及配套体外诊断试剂、医用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细分行业为体外诊断行业,主要涉及其中的尿液、粪便、体液、生殖道分泌物、血液检验等领網域。
2021 年 6 月 16 日,爱威科技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一度最高涨至 45.50 元,市值最高达到 30.94 亿元。相对于历史最高点,爱威科技目前的市值几乎是 " 腰斩 ",也难以获得机构投资者的关注。"(爱威科技)太小了,我们基本不会覆盖。" 上述某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如是说。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多家明星药企的市值表现也不佳,例如昔日疫苗巨头康希诺(688185.SH),该股在 2021 年 6 月 23 日曾一度涨至 798 元,公司市值最高达到 1971.06 亿元,也曾是市值近 2000 亿元的科创板公司。此后,康希诺股价再难回巅峰,截至 2023 年 7 月 22 日,股价已跌至 77.94 元,总市值 192.86 亿元,还不足巅峰期市值的十分之一。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康希诺 2020 年 8 月上市至今,仅 2021 年实现盈利,2020 年和 2022 年分别亏损 3.97 亿元和 9.09 亿元。2022 年 6 月 10 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修订和相关指引的发布,标志着科创板正式接纳未盈利医疗器械行业主体。
上述医药行业研究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类科技公司上市,是科创板的特点。" 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不能以是否盈利为衡量标准,主要看其产品的前景如何,研发团队是否具备创新研究能力等。当然,也不是所有不盈利的医药企业都能上市,例如此前的轩竹生物就暂停了 IPO 申请。" 这名研究员说。
2022 年,亏损的科创板医药企业包括百济神州、君实生物、荣昌生物、迈威生物等 25 家。其中,亏损额度最大的是百济神州,去年亏损约 136.42 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制表
2023 年一季度,百济神州实现归母净利润 -24.47 亿元,2022 年同期为 -28.66 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同比缩小。东莞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魏红梅认为,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 69%,快于公司经营费用增速。" 公司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产品结构丰富且研发实力较强,核心产品加速放量,亏损有望逐渐缩小。" 魏红梅表示。
" 资本市场政策为处于研发阶段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但也从核心技术、阶段性成果、市场空间、技术优势、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上述医药行业研究员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