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從2到107!科創板醫藥股最大市值逾1600億,最小市值不到15億,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韓迅
圖片來源:圖蟲
科創板開市已四年。四年間,挂牌科創板的生物醫藥企業完成了從 2 家到 107 家的突破。
截至 2023 年 7 月 22 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 546 家,總市值超 6.4 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類企業為 107 家,合計市值約為 1.28 萬億元。iFind 數據顯示,在科創板 107 家生物醫藥企業中,百濟神州(688235.SH)的市值最大,約為 1625.41 億元;愛威科技(688067.SH)市值最小,僅為 14.76 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制表
從 2 到 107 的突破
2019 年 7 月 22 日上午 9 時半,科創板正式揚帆起航,首批 25 家企業挂牌上市。其中,僅有 2 家生物醫藥類企業,分别是心脈醫療 ( 688016.SH ) 和南微醫學 ( 688029.SH ) 。
心脈醫療是一家從事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主動脈介入醫療器械領網域,主要產品是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南微醫學是内鏡診療器械行業的重要生產商,主要產品包括内鏡診療器械和腫瘤消融設備及耗材等。
上市首日,心脈醫療市值為 113.94 億元,南微醫學市值為 146.98 億元。四年後,兩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保持平穩,心脈醫療和南微醫療的的市值分别為 126.08 億元、151.78 億元。
繼心脈醫療與南微醫學挂牌上市之後,越來越多的創新藥企業先後登陸科創板。2022 年 10 月 11 日,分子砌塊頭部企業畢得醫藥(688073.SH)挂牌科創板,成為第 100 家科創板上市藥企。
從 2 家到 100 家上市藥企,科創板用了逾三年的時間。
" 生物制品、化學制藥和醫療器械是目前科創板上市藥企的主要行業分類,創新藥主要集中在這些企業裏。"7 月 21 日,一家券商的醫藥行業研究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盡管醫藥股在基金今年二季度整體配置中仍處超配狀态,但是較 2020 年二季度的倉位還是降低了很多," 我們覺得醫藥的需求明顯,當前位置的估值依舊性價比很高,尤其是科創板裏面還是有不少值得關注的标的企業。"
2023 年 6 月 20 日,抗體藥物企業智翔金泰(688443.SH)挂牌上市,至此科創板上市藥企達 107 家。
2 家藥企市值超千億
自 2019 年 7 月開板以來,科創板市場已迎來 107 家醫藥類企業上市。截至 2023 年 7 月 22 日,市值最大藥企是百濟神州,市值超 1600 億元。
圖片來源:圖蟲
百濟神州是中國創新藥出海的龍頭企業,主營業務聚焦血液腫瘤、實體瘤等領網域,是首個在納斯達克、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創板三地上市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2022 年,該公司實現營收約 95.66 億元,同比增長 26.06%;歸母淨虧損 136.42 億元,同比增虧 39.96%。2023 年一季度,百濟神州實現營業收入約 30.66 億元,同比增長 57.4%;歸母淨虧損 24.47 億元,同比收窄 14.64%。
東吳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朱國廣預計,百濟神州 2023 年至 2025 年的營收分别為 140.0 億元、203.0 億元和 288.0 億元,分别同比增長 46%、45% 和 38%。現有臨床後期及商業化產品将在 2030 年實現 623 億元的銷售峰值,相對估值給予 5 倍 PS,合理市值為 3115 億元;采用 DCF 估值法,對應合理市值為 2664 億元。
同樣擁有千億市值的另一家科創板上市藥企是聯影醫療(688271.SH),公司市值約為 1124.96 億元,這家企業是國内醫學影像設備龍頭企業,在高端設備上擁有較強的技術儲備,其眾多核心零部件已實現自產自研,并在該領網域擁有較強的領先優勢,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基于公司核心業務板塊分析,太平洋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譚紫媚預計,聯影醫療 2023 年至 2025 年的營收分别為 118.14 億元、149.27 億元、184.58 億元,同比增速分别為 27.38%、26.35% 和 23.66%;歸母淨利潤分别為 20.71 億元、25.81 億元和 32.09 億元,分别增長 25.06%、24.62% 和 24.33%。
在科創板醫藥股市值 TOP10 企業中,除了百濟神州、聯影醫療以外,還包括華熙生物(688363.SH)、華大智造(688114.SH)、君實生物(688180.SH)、榮昌生物(688331.SH)、百利天恒(688506.SH)、奕瑞科技(688301.SH)、神州細胞(688520.SH)和惠泰醫療(688617.SH),市值分别約為 452.21 億元、393.07 億元、386.98 億元、345.88 億元、324.81 億元、275.79 億元、246.09 億元和 245.44 億元。
截至 2023 年 7 月 22 日,科創板醫藥股市值 TOP10 企業的市值總計約為 0.54 萬億元,占科創板醫藥板塊總市值 1.28 萬億元的 42% 左右。
虧損藥企尚有 25 家
多家科創板藥企的市值較小,愛威科技截至 7 月 22 日的市值僅約為 14.76 億元。
愛威科技是一家主營業務為醫療臨床檢驗分析儀器及配套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細分行業為體外診斷行業,主要涉及其中的尿液、糞便、體液、生殖道分泌物、血液檢驗等領網域。
2021 年 6 月 16 日,愛威科技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一度最高漲至 45.50 元,市值最高達到 30.94 億元。相對于歷史最高點,愛威科技目前的市值幾乎是 " 腰斬 ",也難以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關注。"(愛威科技)太小了,我們基本不會覆蓋。" 上述某券商醫藥行業研究員如是説。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多家明星藥企的市值表現也不佳,例如昔日疫苗巨頭康希諾(688185.SH),該股在 2021 年 6 月 23 日曾一度漲至 798 元,公司市值最高達到 1971.06 億元,也曾是市值近 2000 億元的科創板公司。此後,康希諾股價再難回巅峰,截至 2023 年 7 月 22 日,股價已跌至 77.94 元,總市值 192.86 億元,還不足巅峰期市值的十分之一。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康希諾 2020 年 8 月上市至今,僅 2021 年實現盈利,2020 年和 2022 年分别虧損 3.97 億元和 9.09 億元。2022 年 6 月 10 日,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标準的修訂和相關指引的發布,标志着科創板正式接納未盈利醫療器械行業主體。
上述醫藥行業研究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允許未盈利的生物醫藥類科技公司上市,是科創板的特點。" 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究不能以是否盈利為衡量标準,主要看其產品的前景如何,研發團隊是否具備創新研究能力等。當然,也不是所有不盈利的醫藥企業都能上市,例如此前的軒竹生物就暫停了 IPO 申請。" 這名研究員説。
2022 年,虧損的科創板醫藥企業包括百濟神州、君實生物、榮昌生物、邁威生物等 25 家。其中,虧損額度最大的是百濟神州,去年虧損約 136.42 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制表
2023 年一季度,百濟神州實現歸母淨利潤 -24.47 億元,2022 年同期為 -28.66 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同比縮小。東莞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魏紅梅認為,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同比增長 69%,快于公司經營費用增速。" 公司作為國内創新藥龍頭企業,產品結構豐富且研發實力較強,核心產品加速放量,虧損有望逐漸縮小。" 魏紅梅表示。
" 資本市場政策為處于研發階段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上市機會,但也從核心技術、階段性成果、市場空間、技術優勢、持續經營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上述醫藥行業研究員認為,未來将會有更多的生物醫藥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