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没了雷军加持,小米15系列成了小米不能输的战役,欢迎阅读。
去年,首发搭载高通骁龙 8 Gen3 处理器的小米 14 系列取得了十分亮眼的销量成绩。小米手机 2023 年第四季度销量也因此同比暴涨 38%,力压华为、荣耀、OPPO、vivo 等品牌,一跃成为国产手机品牌当季第一,小米 15 系列居功至伟。
今年年初,雷军宣布将全身心投入到小米汽车业务之中,之后将由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兼任小米品牌总经理,今后我们将很难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看到雷军的身影。
这一举动令部分米粉开始担心小米手机接下来的发展,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雷军就是小米手机的灵魂。不过从随后发布的小米 14 Ultra、小米 Civi 4 Pro 来看,小米手机的迭代主线仍十分稳健,没有受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接下来小米最受观众的莫过于年度旗舰小米 15 系列。在经历多方爆料后,小米 15 系列核心配置和发布时间也愈加清晰。在没有雷军加持后,小米 15 系列能否延续小米 14 系列的出色表现,将是今年手机圈的最大看点之一。
1、极大概率首发骁龙 8 Gen4。
作为骁龙 8 Gen3 移动平台的首发机型,小米 14 系列凭借出众的性能、强悍的影像和均衡的配置,成为 2023 年年末最热门的智能手机系列。或许是看到了小米 14 系列的成功,今年的小米 15 系列也将延续前代的操作,首发骁龙 8 Gen4 移动平台。
数码博主 @智慧皮卡丘表示,小米 15 手机将继续首发搭载骁龙 8 Gen4,并且可能提前到 10 月左右发售。结合高通预计在 9、10 月发布骁龙 8 Gen4 处理器的相关爆料,今年小米 15 系列或许会比小米 14 系列要来得更早。
图源:微博
作为参考,小米 13 系列于 2022 年 12 月 11 日发布,12 月 14 日首销;小米 14 系列于 2023 年 10 月 26 日发布,10 月 31 日首销。不难发现,小米近两年的新机迭代节奏有加快的迹象,所以即使小米 15 系列在 10 月初发布,也不足为奇。
回归手机硬體配置,小米 15 系列的最大亮点无疑是首发搭载骁龙 8 Gen4 处理器。对比前代,骁龙 8 Gen4 处理器的提升幅度非常大。这颗芯片由台积电 3nm 工艺打造并且采用自研 Oryon 内核,核心架构更新为 "2+6" 的全大核方案,预计 CPU 和 GPU 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最直观的性能跑分也已经出炉,在 GeekBench 6 跑分中,骁龙 8 Gen4 单核 2845 分,多核 10628 分,对比骁龙 8 Gen3 处理器单核 2200 分,多核 7200 分的跑抽成绩有明显提升,这也是高通历史上首个跑分过万的移动平台处理器。值得一提的是,骁龙 8 Gen4 处理器还支持高通最新 AI 引擎和 LPDDR5T,小米 15 系列在 AI 方面的表现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2、大概率支持单点超声波指纹技术。
除了核心处理器外,小米 15 系列最吸引人的另一卖点可能是支持单点超声波指纹技术。相比于小米 14 的短焦指纹和小米 14 Pro、小米 14 Ultra 的超薄屏下指纹技术,单点超声波指纹技术优势在于识别效率和安全性更高,并且受湿手和污渍影响较小。
图源:OPPO
超声波指纹技术在 2015 年由高通公司提出,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一直只有寥寥几个品牌的部分机型选用了该方案,例如 vivo X Fold、魅族 21PRO。据悉,国产品牌汇顶科技在不久前研发了全新的单点超声波指纹方案,预计会在小米 15 系列上首发。
3、大概率继续采取直曲双尺寸。
而在螢幕方面,小米 15 系列大概率和小米 14 系列直曲双尺寸的策略保持一致,将分为直面屏和曲面屏设计。小米 15 标准版采用 6.36 英寸 OLED 直屏,螢幕黑边将进一步缩窄;小米 15 Pro 则采用曲面屏,具体参数有待揭秘。直曲屏双尺寸的策略在小米 14 系列上已经得到过验证,确实能满足消费者更多元化的购机需求,在螢幕越来越大的手机市场,一台好的小直屏旗舰手机已经成了稀缺产品。
继小米 14 Ultra 首次使用卫星通信技术后,小米 14 Pro 钛金属版也搭上末班车,成功用上了卫星通信技术。从小米这一举动来看,卫星通信技术下放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4、有可能标配卫星通信技术。
有消息称,小米 15 Pro 将支持卫星通信技术。如果爆料属实,那么小米 15 Pro 高端属性又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但卫星通信是否会对小米 15 Pro 的销售产生正面影响,或许还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此前就有部分网友对加价支持卫星通信技术的小米 14 Ultra 表达了不满,他们更倾向于无卫星通信版的小米 14 Ultra。
如果小米 15 Pro 仍采取加价策略,小米 15 Pro 的售价将会与小米 15 标准版拉开更大的差距。
5、或将用金沙江电池提升续航。
小米 14 4610mAh 的电池容量对于小屏旗舰来说,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但对比其他大尺寸机型,更小的机身空间代表着先天劣势,续航表现也稍显逊色。参考小米 14 Ultra 最新搭载的金沙江电池,其采用了最新的硅碳负极技术,能让电池体积降低 8%,同时电池最高能量密度提升至 779Wh/L,续航提升了 17%。如果小米想提升小米 15 的续航表现,那么金沙江电池将很大几率被应用到小米 15 系列上,届时小屏旗舰也能实现更长的续航时间。
6、更强大的主摄方案强化影像优势。
影像方面,小米 15 系列还将采用更强的主摄方案,由小米 14 系列的豪威 OV50H 更新为 OV50K。小米 15 Pro 还会用上 OV64B 潜望长焦,而超广角镜头大概率仍是 JN1。小米 15 受限于机身尺寸限制,并不会加入潜望长焦镜头。
图源:雷科技摄制,左为小米 13 Pro,右为小米 14 Pro
至于高刷新率、高频护眼调光、IP68 级别防水防尘等外围参数,小米 15 系列也不存在缺席的情况。
总之,与小米 14 系列相比,小米 15 系列在性能、影像、指纹解锁、续航等核心配置上均进行了更新,并且小米 15 Pro 还新增了卫星通信功能。对于今年有换机需求的朋友来说,小米 15 系列确实值得期待。
然而,在高度内卷的旗舰手机市场,小米想让小米 15 系列重现小米 14 系列的熱賣景象,或许还需要提供更多才行。
1、定价:涨价概率高,能否卖得动?
雷军在小米 14 系列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小米 14 将是最后一个 3999 元起售的旗舰机,未来小米将不再局限于这个价格段。并且随着小米 15 Pro 加入卫星通信功能,加价 500 元的传统也有可能得到延续。
图源:小米
这意味着小米 15 系列的起售价将进一步上探,有预测认为,小米 15 将取消 8GB 版本,让 12GB+256GB 版本成为起始配置。而小米 14 12+256GB 版本售价 4299 元,我们暂且认为小米不涨价,那么小米 15 的起售价将来到 4299 元。
近些年小米冲击高端市场颇见成效,回顾小米 2023 年前三季度财报,单机利润的提高,令小米在营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润增长。众所周知,大多数手机品牌的高端旗舰机型利润都十分微薄,主要还是要靠线下手机「回血」,而对于小米来说,主打线下市场的小米 Civi 系列销量、口碑表现平平,难以创造更高的收益。小米 14 系列成功让小米成为能够靠高端机型盈利的品牌,接下来的数字系列机型自然需要在定价上更为谨慎。
2、AI:小米在 AI 手机上依然在观望。
2024 年,除了小米与华为外,头部手机厂商无不在重注 AI 手机战略,其中 OPPO、vivo、荣耀、魅族都在战略上对 AI 以及 AI 手机进行投资,比如荣耀提出 " 四层架构 " 的独特的 AI 硬體理念,OPPO 也高调宣布拥抱 AI。国际巨头三星与苹果也在重注 AI,三星提出 AI For All,最新旗舰 Galaxy S24 通过与百度等合作落地 AI 手机概念,苹果停止造车项目转而 All In AI(甚至被传欲与百度 AI 战略合作)。然而华为和小米在 AI 手机上却给人感觉比较低调,甚至可以说还在观望。
说起小米的 AI 应用,最具代表性的必然是小米 14 Ultra 上的 AI 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除此之外,植入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小爱同学、相册图片智能清除等 AI 功能也让人印象深刻。据小米官网介绍,其 MiLM-6B 大模型在百亿内参数大模型排名第一。
不得不说,就现阶段而言,小米手机在 AI 方面的探索是足够的,但各家手机品牌的 AI 手机其实并没有拉开太大差距,并且还不断有领先技术出现。比如马斯克旗下 AI 初创企业 xAI 官宣正在开源 3140 亿参数的混合专家模型 Grok-1、苹果公司研发团队公布了 300 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 MM1。
正如上文所说,小米手机目前在 AI 摄影方面的探索已足够亮眼,但想要让小米 15 系列复刻小米 14 系列的销量表现,还是得给消费者足够多的惊喜,至少小米应该展示一些它在 AI 手机上的理念、认知和实力。
总的来说,小米 15 系列目前已知更新还是相当有诚意的,在处理器、指纹解锁、影像、续航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提升,并且还保留了小米 14 系列特色的直曲屏双设计方案,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而小米 15 系列在提高定价后是否会失去这部分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又是否能跟小米 14 系列一样成为用户换机的前几选择,一切还是未知数。
数字系列是小米手机最核心的产品线,手机业务则是小米的大本营业务。在小米 SU7 开售的关键时刻,小米手机业务作为 " 大后方 " 不能有任何闪失。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强调 " 人车家 " 独特理念,而 " 人 " 的场景离不开小米手机、小米平板、小米手环等个人随身设备的加持。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小米 15 也将在 " 人车家 " 即如何与 " 车 " 更好地互联协同上,给出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