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沒了雷軍加持,小米15系列成了小米不能輸的戰役,歡迎閱讀。
去年,首發搭載高通骁龍 8 Gen3 處理器的小米 14 系列取得了十分亮眼的銷量成績。小米手機 2023 年第四季度銷量也因此同比暴漲 38%,力壓華為、榮耀、OPPO、vivo 等品牌,一躍成為國產手機品牌當季第一,小米 15 系列居功至偉。
今年年初,雷軍宣布将全身心投入到小米汽車業務之中,之後将由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兼任小米品牌總經理,今後我們将很難在小米手機發布會上看到雷軍的身影。
這一舉動令部分米粉開始擔心小米手機接下來的發展,畢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雷軍就是小米手機的靈魂。不過從随後發布的小米 14 Ultra、小米 Civi 4 Pro 來看,小米手機的迭代主線仍十分穩健,沒有受到人事變動的影響。
接下來小米最受觀眾的莫過于年度旗艦小米 15 系列。在經歷多方爆料後,小米 15 系列核心配置和發布時間也愈加清晰。在沒有雷軍加持後,小米 15 系列能否延續小米 14 系列的出色表現,将是今年手機圈的最大看點之一。
1、極大概率首發骁龍 8 Gen4。
作為骁龍 8 Gen3 移動平台的首發機型,小米 14 系列憑借出眾的性能、強悍的影像和均衡的配置,成為 2023 年年末最熱門的智能手機系列。或許是看到了小米 14 系列的成功,今年的小米 15 系列也将延續前代的操作,首發骁龍 8 Gen4 移動平台。
數碼博主 @智慧皮卡丘表示,小米 15 手機将繼續首發搭載骁龍 8 Gen4,并且可能提前到 10 月左右發售。結合高通預計在 9、10 月發布骁龍 8 Gen4 處理器的相關爆料,今年小米 15 系列或許會比小米 14 系列要來得更早。
圖源:微博
作為參考,小米 13 系列于 2022 年 12 月 11 日發布,12 月 14 日首銷;小米 14 系列于 2023 年 10 月 26 日發布,10 月 31 日首銷。不難發現,小米近兩年的新機迭代節奏有加快的迹象,所以即使小米 15 系列在 10 月初發布,也不足為奇。
回歸手機硬體配置,小米 15 系列的最大亮點無疑是首發搭載骁龍 8 Gen4 處理器。對比前代,骁龍 8 Gen4 處理器的提升幅度非常大。這顆芯片由台積電 3nm 工藝打造并且采用自研 Oryon 内核,核心架構更新為 "2+6" 的全大核方案,預計 CPU 和 GPU 性能将得到顯著提升。
同時最直觀的性能跑分也已經出爐,在 GeekBench 6 跑分中,骁龍 8 Gen4 單核 2845 分,多核 10628 分,對比骁龍 8 Gen3 處理器單核 2200 分,多核 7200 分的跑抽成績有明顯提升,這也是高通歷史上首個跑分過萬的移動平台處理器。值得一提的是,骁龍 8 Gen4 處理器還支持高通最新 AI 引擎和 LPDDR5T,小米 15 系列在 AI 方面的表現或許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2、大概率支持單點超聲波指紋技術。
除了核心處理器外,小米 15 系列最吸引人的另一賣點可能是支持單點超聲波指紋技術。相比于小米 14 的短焦指紋和小米 14 Pro、小米 14 Ultra 的超薄屏下指紋技術,單點超聲波指紋技術優勢在于識别效率和安全性更高,并且受溼手和污漬影響較小。
圖源:OPPO
超聲波指紋技術在 2015 年由高通公司提出,在過去近十年時間裡,一直只有寥寥幾個品牌的部分機型選用了該方案,例如 vivo X Fold、魅族 21PRO。據悉,國產品牌匯頂科技在不久前研發了全新的單點超聲波指紋方案,預計會在小米 15 系列上首發。
3、大概率繼續采取直曲雙尺寸。
而在螢幕方面,小米 15 系列大概率和小米 14 系列直曲雙尺寸的策略保持一致,将分為直面屏和曲面屏設計。小米 15 标準版采用 6.36 英寸 OLED 直屏,螢幕黑邊将進一步縮窄;小米 15 Pro 則采用曲面屏,具體參數有待揭秘。直曲屏雙尺寸的策略在小米 14 系列上已經得到過驗證,确實能滿足消費者更多元化的購機需求,在螢幕越來越大的手機市場,一台好的小直屏旗艦手機已經成了稀缺產品。
繼小米 14 Ultra 首次使用衛星通信技術後,小米 14 Pro 钛金屬版也搭上末班車,成功用上了衛星通信技術。從小米這一舉動來看,衛星通信技術下放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4、有可能标配衛星通信技術。
有消息稱,小米 15 Pro 将支持衛星通信技術。如果爆料屬實,那麼小米 15 Pro 高端屬性又将得到進一步增強。但衛星通信是否會對小米 15 Pro 的銷售產生正面影響,或許還沒有人能給出确切答案。此前就有部分網友對加價支持衛星通信技術的小米 14 Ultra 表達了不滿,他們更傾向于無衛星通信版的小米 14 Ultra。
如果小米 15 Pro 仍采取加價策略,小米 15 Pro 的售價将會與小米 15 标準版拉開更大的差距。
5、或将用金沙江電池提升續航。
小米 14 4610mAh 的電池容量對于小屏旗艦來說,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但對比其他大尺寸機型,更小的機身空間代表着先天劣勢,續航表現也稍顯遜色。參考小米 14 Ultra 最新搭載的金沙江電池,其采用了最新的矽碳負極技術,能讓電池體積降低 8%,同時電池最高能量密度提升至 779Wh/L,續航提升了 17%。如果小米想提升小米 15 的續航表現,那麼金沙江電池将很大幾率被應用到小米 15 系列上,屆時小屏旗艦也能實現更長的續航時間。
6、更強大的主攝方案強化影像優勢。
影像方面,小米 15 系列還将采用更強的主攝方案,由小米 14 系列的豪威 OV50H 更新為 OV50K。小米 15 Pro 還會用上 OV64B 潛望長焦,而超廣角鏡頭大概率仍是 JN1。小米 15 受限于機身尺寸限制,并不會加入潛望長焦鏡頭。
圖源:雷科技攝制,左為小米 13 Pro,右為小米 14 Pro
至于高刷新率、高頻護眼調光、IP68 級别防水防塵等外圍參數,小米 15 系列也不存在缺席的情況。
總之,與小米 14 系列相比,小米 15 系列在性能、影像、指紋解鎖、續航等核心配置上均進行了更新,并且小米 15 Pro 還新增了衛星通信功能。對于今年有換機需求的朋友來說,小米 15 系列确實值得期待。
然而,在高度内卷的旗艦手機市場,小米想讓小米 15 系列重現小米 14 系列的熱賣景象,或許還需要提供更多才行。
1、定價:漲價概率高,能否賣得動?
雷軍在小米 14 系列發布會上明确表示,小米 14 将是最後一個 3999 元起售的旗艦機,未來小米将不再局限于這個價格段。并且随着小米 15 Pro 加入衛星通信功能,加價 500 元的傳統也有可能得到延續。
圖源:小米
這意味着小米 15 系列的起售價将進一步上探,有預測認為,小米 15 将取消 8GB 版本,讓 12GB+256GB 版本成為起始配置。而小米 14 12+256GB 版本售價 4299 元,我們暫且認為小米不漲價,那麼小米 15 的起售價将來到 4299 元。
近些年小米衝擊高端市場頗見成效,回顧小米 2023 年前三季度财報,單機利潤的提高,令小米在營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實現了淨利潤增長。眾所周知,大多數手機品牌的高端旗艦機型利潤都十分微薄,主要還是要靠線下手機「回血」,而對于小米來說,主打線下市場的小米 Civi 系列銷量、口碑表現平平,難以創造更高的收益。小米 14 系列成功讓小米成為能夠靠高端機型盈利的品牌,接下來的數字系列機型自然需要在定價上更為謹慎。
2、AI:小米在 AI 手機上依然在觀望。
2024 年,除了小米與華為外,頭部手機廠商無不在重注 AI 手機戰略,其中 OPPO、vivo、榮耀、魅族都在戰略上對 AI 以及 AI 手機進行投資,比如榮耀提出 " 四層架構 " 的獨特的 AI 硬體理念,OPPO 也高調宣布擁抱 AI。國際巨頭三星與蘋果也在重注 AI,三星提出 AI For All,最新旗艦 Galaxy S24 通過與百度等合作落地 AI 手機概念,蘋果停止造車項目轉而 All In AI(甚至被傳欲與百度 AI 戰略合作)。然而華為和小米在 AI 手機上卻給人感覺比較低調,甚至可以說還在觀望。
說起小米的 AI 應用,最具代表性的必然是小米 14 Ultra 上的 AI 大模型計算攝影平台。除此之外,植入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小愛同學、相冊圖片智能清除等 AI 功能也讓人印象深刻。據小米官網介紹,其 MiLM-6B 大模型在百億内參數大模型排名第一。
不得不說,就現階段而言,小米手機在 AI 方面的探索是足夠的,但各家手機品牌的 AI 手機其實并沒有拉開太大差距,并且還不斷有領先技術出現。比如馬斯克旗下 AI 初創企業 xAI 官宣正在開源 3140 億參數的混合專家模型 Grok-1、蘋果公司研發團隊公布了 300 億參數的多模态大模型 MM1。
正如上文所說,小米手機目前在 AI 攝影方面的探索已足夠亮眼,但想要讓小米 15 系列復刻小米 14 系列的銷量表現,還是得給消費者足夠多的驚喜,至少小米應該展示一些它在 AI 手機上的理念、認知和實力。
總的來說,小米 15 系列目前已知更新還是相當有誠意的,在處理器、指紋解鎖、影像、續航等方面都有不錯的提升,并且還保留了小米 14 系列特色的直曲屏雙設計方案,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而小米 15 系列在提高定價後是否會失去這部分追求性價比的用戶,又是否能跟小米 14 系列一樣成為用戶換機的前幾選擇,一切還是未知數。
數字系列是小米手機最核心的產品線,手機業務則是小米的大本營業務。在小米 SU7 開售的關鍵時刻,小米手機業務作為 " 大後方 " 不能有任何閃失。與此同時,小米汽車強調 " 人車家 " 獨特理念,而 " 人 " 的場景離不開小米手機、小米平板、小米手環等個人随身設備的加持。因此,我們有理由期待,小米 15 也将在 " 人車家 " 即如何與 " 車 " 更好地互聯協同上,給出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