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重回增长背后:阿里云在AI淘到了金,还要“卖铲子”,欢迎阅读。
文 / 陈锋
编辑 / 子夜
"1+6+N" 组织变革后的第一个季度,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
8 月 10 日,阿里巴巴公布了 2024 财年一季度财报。本季度阿里实现营收 2341.57 亿元,同比增长了 14%,高于过去四个季度 -0.09%、3%、2%、2% 的增速;利润端,阿里巴巴这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343.32 亿元,同比增长了 50.98%,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 449.22 亿元,同比增长了 48%。
其中,阿里云智能集团已经从此前短暂的下滑态势中走出,重回增长通道。
二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为 251.23 亿元,同比增长了 4%。而按照阿里云的上市时间表及增长态势,阿里云分拆上市前的年收入将超 1000 亿元,规模优势将更加明显。
图源阿里云微信公众号
今年以来,在大模型带来的 AI 变革不断加速、AI 生态不断繁荣、业界对大模型等 AI 服务商业化探索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阿里云本季度也在 AI 大模型领網域落地了研究成果、服务体系,AI 战略效果初显。
从阿里云的这份季度报告来看,一方面它实现了业绩的全面回暖,稳住了当下;另一方面阿里云也在 AI 变革中激流勇进,加速布局,而这能帮助它开拓未来的增长空间。
在电话会上,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也表示,"AI 相关服务所带来的增量机会才刚刚开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各行各业的结合,阿里云将长期从中受益。"
在新的机会面前,阿里云迅速跟进,成了第一批淘金者,此外,它还将目光放在了 " 卖铲子 " 上,释放技术红利,加速大模型产品及生态布局,持续推进算力普惠和 AI 普及。
阿里云重回增长,规模优势显现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阿里巴巴 CFO 徐宏表示,阿里巴巴强劲的财务表现,得益于所有业务分部均实现了业绩提升。
客观来看,阿里云并非本季度阿里增速最亮眼的集团,但其透露出的几个信号却值得关注。
一方面,阿里云止住了过去几个季度增速下滑的趋势,实现了业绩回暖,总收入(包括阿里生态体系内外客户的收入)达到 251.23 亿元,同比增长了 4%。
阿里云的利润也实现了增长。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云经调整 EBITA 利润增长了 106% 至 3.87 亿元。
阿里在财报中指出,从产品角度来看,阿里云的收入增长主要由存储、网络、人工智能计算相关产品所带动,部分被内容分发网络需求同比恢复常态化所抵消;从客户群体角度来看,阿里云的增长则由金融服务、教育、电力和汽车行业收入所驱动,部分增长被主动管理项目式云服务收入的举措所抵销。
也就是说,如果剔除掉主动收缩项目制收入,及 CDN 这类低质量业务的影响,阿里云的收入增幅会更高。
另一方面,结合本季度 251.23 亿元的营收以及阿里云的回暖迹象,可以预计,阿里云 2024 财年的营收极有可能迈过千亿门槛。
今年 5 月,张勇发布全员信称,计划未来 12 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而按照上市计划表,阿里云分拆上市前的年度收入,将超过千亿,这对阿里云在资本市场的前景无疑是一重大利好。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则在于,阿里云重新回到增长、并且规模优势持续显现的前提下,规模效应也会持续释放出来,有更大机会扩充市场份额。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 年)》显示,当前,我国云计算市场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2022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为 40.91%,远高于全球 19% 的增速。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增速(亿元),图源信通院
不过与高增速相对应的是,尽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公有云市场,但目前企业云上支出占整体 IT 支出的比重仅仅不到 3% ——张勇在财报会上也提到了这点,他认为,在云基础设施的渗透方面,依然存在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阿里云建立了规模优势后,在当下正在加速爆发的 AI 革命趋势下,在 AI 上的战略布局,有望成为长期的增长引擎。而且从阿里云过去一段时间的进展来看,其 AI 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AI 的 " 矛 ",正在转化为增长的引擎
今年上半年,大模型赛道持续火热,如何通过 AI 赋能各行各业、释放更高的生产力,也成了众多大模型玩家极力探索的方向。
前段时间的 "2023 阿里云峰会 " 上,张勇提到,AI 大模型加速了智能时代的到来,所有企业在智能化时代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他认为,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未来人们将看到应用爆发、效率革命,AI 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生产力。
在这背后,阿里云过去一个季度在大模型领網域持续布局,在布局速度、广度以及深度上,其 AI 战略都已经展现出了明显成效。
从行业视角来看,在大模型领網域的持续布局,将成为阿里云在 AI 时代的突围利器,而无论是大模型产品侧,还是生态侧,阿里云的能力积累,最后都会成为撬动业绩增长的引擎。
今年 4 月初,阿里云宣布自研大语言模型 " 通义千问 " 开启邀测,其是基于 " 通义 " 大模型技术研发,具备回答问题、创作文字、编写代码、提供各类语言的翻译服务、文本润色、文本摘要、扮演角色进行对话等多项能力。
在开放企业邀测后短短一个月内,就有包括通讯、电子产品、企业服务、金融信息等行业在内的近 20 万企业用户申请了测试。目前,阿里云正在与大批头部企业联合打造专属的大模型。
图源阿里云微信公众号
在阿里内部,多个应用也早已用上大模型。此前,钉钉、天猫精灵等均已接入了通义千问,向企业用户赋能。比如 5 月 31 日,面向企业用户,钉钉斜杠 "/" 正式启动邀请测试,开放了钉钉群聊、文档、视频会议及应用开发等场景。
在通义千问的能力加持下,用户输入 "/",即可让 AI 自动进行开发应用、写文章、画画、整理纪要等要求。
再到 6 月,阿里云又上线了聚焦音视频内容的 AI 新品 " 通义听悟 ",成为国内首个开放公测的大模型应用产品。其接入了 " 通义千问 " 的理解与摘要能力,能帮助用户高效完成对音视频内容的转写、检索、摘要和整理。
图源阿里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数据显示,发布当月,通义听悟累计了 36 万用户数,处理音频时长 5 万小时,处理文字超过 8 亿。
而在通义千问、通义听悟之后,阿里云还在 7 月份推出了 AI 绘画的创作大模型 " 通义万相 ", 这一模型能够辅助人类进行图片创作,潜在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艺术设计、电商、游戏和文创等。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紧锣密鼓的大模型布局背后,依靠的是长期以来的深度布局与技术积累。
目前,阿里云是少数几个在底层算力、网络、存储、大数据、AI 框架、AI 模型等技术层,拥有 AI- 云计算全栈技术能力的公司之一,也是为数不多拥有超万亿参数大模型研发经验的企业之一。这让它在大模型领網域积累起了一定的优势。
比如阿里达摩院是最早启动大模型研究的机构之一,从 2018 年底就已经投入大模型研发。
这种先发优势后来得到了延续。2021 年阿里先后发布了国内首个超百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及语言大模型、训练实现了全球首个 10 万亿参数 AI 模型。再到去年阿里推出通义大模型,在语言及多模态能力、超大模型、通用统一模型等多个技术维度上,也处于第一梯队。
再比如在算力层面,阿里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云计算服务商,这为阿里在大模型领網域的研发提供了坚固的算力体系支撑。阿里还拥有中国唯一的自研云作業系統飞天,建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智算中心 " 飞天智算平台 "。
而具备了在云基础设施能力上、大模型领網域的技术积淀后,我们看到,阿里云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当一个 AI 领網域的 " 掘金者 " 了,它的下一个目标,是 " 卖铲子 "。
也就是说,除了自己下场布局大模型外,阿里云接下来将把技术与能力释放出去,帮助更多的大模型创业者、互联网公司等,做好大模型。
下一步,阿里云要 " 卖铲子 "
今年上半年,大模型竞争呈现白热化、大模型产品层出不穷的现状下,在底层算力、存储、网络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层面具备规模优势的顶级云厂商们,同样盯上了 " 卖铲子 " 的生意。
比如亚马逊,2023 年第二季度,亚马逊云计算部门 AWS 表现亮眼,净销售额达到 221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12%,高于华尔街预期的 10%。
而在大模型掀起的这场 AI 变革中,亚马逊除了推出 Titan 这一大语言模型之外,还推出了 "Bedrock" 这一生成式 AI 服务。
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 · 贾西表示,"Bedrock 不仅仅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还可以访问多个领先的大型语言模型公司,例如 Anthropic、Stability AI、AI21 Labs、Cohere 以及亚马逊自己开发的 Titan 大型语言模型。"
前段时间,亚马逊云宣布全面扩展 Amazon Bedrock,同时发布了新功能 Amazon Bedrock Agents 功能——客户无需管理人和基础设施,即可通过 Amazon Bedrock 利用简单的 API 接口,访问基础模型,以构建和扩展其生成式 AI 应用程式。
由此来看,从阿里云到亚马逊云,这些顶级云厂商在大模型这条路上的思路大体是一致的:即下场做大模型的同时,也要加速构建大模型生态,满足大模型产业中不同玩家的需求。
阿里云就表示,将致力于服务好各种大模型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各行各业专属大模型和垂直行业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
在财报会上,张勇也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基于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来进行模型训练和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由于短期内全球供应链方面的挑战,使得这样的需求只得到了部分满足,AI 相关服务所带来的增量机会刚刚开始得到释放。
举个例子,最近 AIGC 领網域 C 端产品 " 妙鸭相机 " 爆火,这同时带来了暴涨数百倍的算力需求,因为 " 妙鸭相机 " 的相片生成需要庞大的 GPU 算力进行计算,而 " 妙鸭相机 " 通过在阿里云上进行扩容,目前算力不足的难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图源妙鸭相机微信小程式
AI 产品的出现带来算力等基础设施需求井喷,而各行各业对大模型的需求也在爆发,同样带来了新的增量机会。
比如前段时间,阿里云与西门子签署了战略合作協定,根据協定,双方将基于西门子 Xcelerator 与 " 通义大模型 ",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工业等多场景的应用与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同时,西门子也将借助阿里云的 AI 大模型,优化和提升西门子 Xcelerator 线上平台的用户体验。
再从本季度阿里云的动作来看,除了 " 通义 " 系列大模型的接连亮相外,其也在大模型生态培育上动作不断。
一方面,阿里云的开源 AI 社区 " 魔塔 " 的生态还在不断丰富。
另一方面,8 月 3 日,阿里云将通义千问两款同为 70 亿参数的开源模型 Qwen-7B、Qwen-7B-Chat 上架了魔塔社区,这两款模型均免费、可商用。这意味着,通义千问开始正式对外开源。
图源阿里云微信公众号
值得注意的是,对阿里云这类 " 卖铲子 " 的公司而言,开源社区的生态丰富度越高,潜在的增长空间也会更大。
原因在于,未来各类大模型创业公司以及各行各业加速使用大模型,都会带来巨大的算力消耗和相关服务需求,而开源社区越丰富,AI 的使用门槛在某种程度上会更低,云厂商能提供的服务范围也会更广。
比如阿里云对魔塔社区的目标,就是将其培育成中国最大的 " 大模型自由市场 "。
长远来看,随着魔塔社区的进一步扩大,以及阿里云大模型的开源力度越来越大,一方面,阿里云大模型生态的能力会持续增强,正如张勇所说," 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利用我们的模型进行细调、微调,可以适应他们自身的行业,帮助他们做个性化的、专属的应用。"
另一方面,开源生态的进一步繁荣,又会持续增强生态吸引力,阿里云有机会借此刺激更多客户需求,为云计算份额增长带来新的可能。
结语
今年 4 月,张勇曾公开表示,让计算成为公共服务,是阿里云始终不变的追求,在这一追求下,阿里云未来核心要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让算力更普惠,推动自研技术和规模化经营的正循环,持续释放技术红利;
第二,让 AI 更普及,让每家企业的产品都能接入大模型更新改造,并有能力打造自己的专属大模型。
从这份分拆后的首份季度报道来看,无论是加速布局大模型 " 掘金 ",还是持续夯实大模型生态 " 卖铲子 ",阿里云的目的都很明确,即加速算力普惠和 AI 普及。
这一过程中,阿里云作为这场 AI 变革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增长潜力无疑也得到了进一步释放。
毕竟,这场由大模型带来的技术变革,只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对云厂商而言,在新的竞争局面下,谁能更好地做好技术、培育好 AI 生态、赋能好生态合作伙伴,谁就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