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特斯拉Robotaxi上路,产业寡头化进程被提速?,欢迎阅读。
文丨麟山
出品丨师天浩观察(shitianhao01)
2024 年 10 月 11 日,特斯拉召开主题为 "We,Robot" 的 Robotaxi 演示活动,发布了名为 Cybercab 的 Robotaxi。据了解,Cybercab 仅有两座,采用蝶翼式车门,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板,完全依赖特斯拉的 FSD。
特斯拉 CEO 马斯克介绍称,CyberCab 的成本将低于 3 万美元,交通成本约为 0.2 美元 / 英里,预计于 2026 年开始生产。
图源:特斯拉
粗看起来,作为一家车企,特斯拉推出 CyberCab 有些不务正业,但事实上,特斯拉的 Robotaxi 构想几乎与自家的智能电动车上市相同步,称得上是公司的 " 第二条曲线 "。早在 2016 年 7 月,特斯拉就在 " 宏图第二篇章 " 中阐述了 Robotaxi 理念," 让车辆闲置的时候,通过分享帮车主赚钱 "。
事实上,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Robotaxi 确实有可能颠覆汽车产业。
Frost&Sullivan 预测,2030 年中国 L4 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有望达 9.5%,Robotaxi 市场规模将达 4888 亿元。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 Tom Narayan 在研报中表示,随着 Robotaxi 技术逐步成熟,消费者将不会再购买私家车。在此背景下,特斯拉确实有必要提前布局 Robotaxi。
因 Robotaxi 极具想象力,目前不止特斯拉,谷歌、百度、如祺出行等企业也在布局相关业务。比如,2024 年 6 月,百度的萝卜快跑在武汉提供全无人驾驶叫车服务,引发网友热议。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也宣称,计划于 2026 年推出 Robotaxi。
尽管特斯拉此前的 Robotaxi 发布会颇为无聊,对投资者也没有太强的吸引力,但此番特斯拉切入 Robotaxi 赛道,还是清晰无误昭示出,马斯克对自家的 FSD 技术足够自信。随着 FSD 入华以及 Cybercab 量产,一众中国 Robotaxi 玩家,或将直面特斯拉这个凶悍的 " 拦路虎 "。
1
马斯克虚晃一枪,FSD 极具威慑力
尽管早已明确提出 Robotaxi 构想,并且马斯克也屡屡宣传 Robotaxi 概念,但特斯拉的 Robotaxi 业务却屡屡跳票。
早在 2019 年,马斯克就宣称,2020 年某个时间,特斯拉将拥有 100 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不过如我们所见,2020 年时,特斯拉的 Robotaxi 业务并未落地。
2022 年,马斯克将特斯拉 Robotaxi 的量产时间推迟至 2024 年,并宣称将 " 扔掉方向盘或踏板 "。终于,2024 年 4 月,特斯拉官宣,将于 8 月 8 日推出 Robotaxi。不过,特斯拉的 Robotaxi 又延期 2 个月,最终于 10 月 11 日正式问世。
复盘特斯拉 Robotaxi 业务的发展史可以发现,2024 年后,其 Robotaxi 产品落地速度明显加快。这或许是因为特斯拉的 FSD 技术逐步成熟。
图源:何小鹏
2024 年 3 月,FSD Beta 测试计划结束,"FSD Beta" 更名为 "FSD (Supervised)"。与此同时,基于 " 端到端 " 技术的 FSD V12 在北美大规模推送,好评如潮。何小鹏体验完 FSD V12.3.6 后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FSD 在硅谷和高速表现极好,可以达到很高的分数。"
考虑到特斯拉的 Cybercab 取消了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板,其显然高度依赖自动驾驶技术。而 FSD V12 高度成熟,无疑是特斯拉 Robotaxi 业务落地的关键推手。
即便两年后才会生产,但 Cybercab 在此时发布,也从侧面说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这或许会给竞争对手带来较强的威慑力。
与大部分车企采购开放供应链的智驾方案,并且需要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不同,特斯拉拥有自研智驾芯片,并且采用纯视觉方案,技术和成本优势都更为明显。
图源:信达证券
比如,最新款的特斯拉车型搭载了 HW4.0 自动驾驶硬體,拥有第二代 FSD 芯片,CPU 内核从 12 个增加至 20 个,算力从 144 TOPS 提升到 720 TOPS。对比而言,其他车企的旗舰车型大多采用双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仅为 568 TOPS。
自研芯片不止可以带来更高的算力,还决定了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硬體和軟體算法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特斯拉发力更具竞争力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充分挖掘出了 HW4.0 自动驾驶硬體的潜在价值。
接受采访时,英伟达 CEO 黄仁勋对外表示,"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方面遥遥领先。特斯拉第 12 版全自动驾驶汽车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一点是,它是一个端到端的生成模型。"
据了解,早在 2022 年末,特斯拉就开始布局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马斯克曾表示,"FSD V12 端到端模型迭代主要受到云端算力资源掣肘。" 目前,特斯拉正重金堆算力,计划于 2024 年底前,对 DOJO 超算中心投资超 10 亿美元,将算力提升至 10 万 PFLOPS。对比而言,其他车企算力中心的算力仅为 1000 PFLOPS 左右。
当然了,Cybercab 之所以可以落地,不止受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与否影响,也与成本高低息息相关。即便现阶段有了革命性的自动驾驶成本,但整车成本居高不下,Robotaxi 也难以大规模推广。
马斯克曾宣称," 与其他汽车公司相比,特斯拉的特点就是实现了‘不可思议’的垂直整合 "。过去几年,特斯拉将触手伸向上游产业链,布局自研芯片、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再叠加数以百万出货量带来的规模效应,特斯拉汽车拥有极强的成本优势。此外,特斯拉汽车采用纯视觉方案,不搭载成本高昂的激光雷达,成本还可以进一步下探。
马斯克宣称,CyberCab 的成本将低于 3 万美元,约为人民币 21 万元。而沙利文披露的《2024 年中国 Robotaxi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 Robotaxi 的单车产品投入约为 30 万元左右,显著高于特斯拉的 CyberCab。
2
Robotaxi 混战多年," 三强多弱 " 格局初显
尽管特斯拉带火了 Robotaxi 概念,但事实上,过去几年,Robotaxi 产业一直在蓬勃发展,目前行业已经涌现诸多玩家,并且已有成熟的产品上路。
图源:中金点睛
中金点睛研报显示," 目前中美两国在 Robotaxi 商业化探索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其中美国明星 Robotaxi 企业包括特斯拉、谷歌、Cruise 等,中国知名企业则包括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等。
图源:谷歌
在美国市场,2024 年以来,谷歌 Waymo 的 Robotaxi 不断扩大服务区網域,6 月在旧金山面向全網域用户开放无人驾驶出行服务。2024 年 8 月 20 日,Waymo 宣布,在美国每周无人车付费出行次数突破 10 万次,相较 5 月份的 5 万次翻倍。
无独有偶,2024 年 5 月,Cruise 也宣布重启 Robotaxi 业务运营,在亚利桑那州测试有安全员的 Robotaxi。
在中国市场,2023 年以来,百度的萝卜快跑也开始加速落地,目前已于全国 11 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实现超一线城市全覆盖。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7 月 28 日,萝卜快跑在全国累计提供超 700 万次的乘车服务;2024 年 Q2,萝卜快跑提供约 89.9 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 26%。
尽管目前 Cruise、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 Robotaxi,但这些企业的 Robotaxi 车队还不成气候,均处于追赶梯队。
简言之,目前全球 Robotaxi 行业呈现 " 三强多弱 " 的局面,其中特斯拉的 Robotaxi 产品虽然尚未上线,但由于具备出众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成本控制能力,想象力非凡,而谷歌和百度也依托海量的订单,跻身 Robotaxi 强队。
虽然目前全球 Robotaxi 行业竞争格局已逐渐清晰,但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尚处发展起步期,各个企业 Robotaxi 产品的技术路径并不一致。
整体而言,由于缺少海量量产汽车提供数据助力技术迭代,Waymo、百度等科技公司走 " 跨越式 " 路线,试图一步到位,实现 L4 级 + 自动驾驶;而以特斯拉为主的车企,由于拥有海量的数据,可以不断结合数据迭代,因而走 " 渐进式 " 路线,先从 L2/L3 级辅助驾驶起步,一步步实现 L4/L5 级自动驾驶。
事实上,不同的技术方案,也决定了不同科技公司自动驾驶技术有不同的可靠性。
图源:Guidehouse Insights
2023 年初,Guidehouse Insights 披露的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分析报告显示,Waymo、百度、Cruise 等走 " 跨越式 " 路线的公司自动驾驶技术得分均超 80,排名靠前,位列 " 领导者 " 梯队。反观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仅有 28 分,位列 " 跟随者 " 梯队。
将上述分析报告和目前已经推出 Robotaxi 服务的企业交叉对比可以发现,目前已经推出 Robotaxi 服务的企业,大部分为位列 " 领导者 " 梯队的科技公司。即便特斯拉的 FSD V12 已实现跨越式进步,其 Robotaxi 服务依然需要等到 2026 年才会正式上线。
凡此种种,从侧面说明,现阶段 " 跨越式 " 路线更适合 Robotaxi,而 " 渐进式 " 路线需要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才能支撑起 Robotaxi 业务。
3
商业化拐点临近,萝卜快跑们还需加速
其实从 Robotaxi 运营的角度出发," 跨越式 " 路线和 " 渐进式 " 路线的目标高度趋同,都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完全自动驾驶、高安全性等体验。
之所以目前 " 跨越式 " 路线走得更远,主要是因为其依赖高精度地图,并且可在单一场景实现车路协同,显著提升了无人车在复杂路况下的应对能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大部分走 " 跨越式 " 路线的 Robotaxi 都仅在少数城市上线,并未全面铺开。
不过,随着有关部门逐渐意识到 Robotaxi 的商业价值,诸多地方政府均开始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51 个城市已开展无驾驶人车辆公开道路试点示范。这预示着,基于 " 跨越式 " 路线的 Robotaxi 有大规模落地的可能。
与此同时,随着端到端技术逐渐成熟,目前诸多走 " 渐进式 " 路线的造车新势力也迈入了高阶智驾时代,支持城市无图 NOA。
图源:理想汽车
比如,2024 年 7 月 15 日,理想汽车正式全量推送无图 NOA,不依赖高精地图等先验信息,即可在全国范围内可导航的城市道路使用智驾功能。对此,理想汽车产品部高级副总裁范皓宇表示," 新一代产品将进入有监督自动驾驶的新阶段。"
可以说,目前无论是依托于 " 跨越式 " 路线还是 " 渐进式 " 路线的 Robotaxi 产品,都已经来到了大规模商业化的临界点。接下来,哪种技术路线能完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以及高安全性,并且同时可以压低无人车的制造成本,哪种 Robotaxi 产品就将席卷市场。
由于已来到大规模商业化的临界点,目前中国 Robotaxi 市场已经异常喧嚣,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等企业都正加紧布局相关业务。其中百度的萝卜快跑作为先行者,已经拥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等企业则刚刚起跑。
图源:百度
过去几年,萝卜快跑除了不断精进自动驾驶技术,更重要的举措,就是致力于压低车辆的制造成本。禾赛科技透露,第六代百度 Apollo 无人车将于 2024 年投放,搭载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整车成本相较上代降低 60%,售价为 20.46 万元,几乎和特斯拉的 Cybercab 一致。
目前,萝卜快跑在全国共投放 2000 台左右 Robotaxi,预计在 2024-2026 年,车队规模将提升至 2 万台左右,覆盖 65 座城市。萝卜快跑六代车队投运后,有望首次实现盈亏平衡,盈亏平衡点的收费标准大约为 0.6 元 /km。
与百度即将跑通 Robotaxi 的商业闭环不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等企业的 Robotaxi 业务还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以如祺出行为例,其虽然被誉为 "Robotaxi 第一股 ",但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3 年底,其仅网联 281 辆 Robotaxi 车辆,Robotaxi 服务仅累计运营 2 万小时,覆盖 545 个站点,完成超 45 万公里安全试运营里程。
或许是因为 Robotaxi 业务进展缓慢,2024 年上半年,如祺出行并未披露详细的 Robotaxi 运营数据,而是重点展示网约车相关业务的营收数据。这也从侧面说明,现阶段 Robotaxi 对于如祺出行来说,还是个遥不可及的 " 故事 "。
无独有偶,尽管宣称自己是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但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文远知行仅售出 19 台自动驾驶出租车、147 辆自动驾驶巴士,持续亏损。
图源:文远知行招股书
耐人寻味的是,因 L4 自动驾驶汽车产品价格异常昂贵,近年来,文远知行不再侧重发展产品业务,而是不断加码服务相关业务,为第三方车企提供智驾相关技术。2024 年上半年,文远知行来自服务业务的营收为 1.29 亿元,营收占比高达 86%。
由此来看,目前文远知行正逐渐远离 Robotaxi 服务商的身份,接下来或许很难在 Robotaxi 领網域和百度一较高下。
总而言之,特斯拉选择在 2024 年 10 月这个时间节点推出 Robotaxi,很大程度上昭示出,依托于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技术极具想象力,即将实现高阶自动驾驶。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走 " 跨越式 " 路线的 Robotaxi 也有了大规模落地的可能。百度、谷歌的 Robotaxi 产品都已蓄势待发。
当然,Robotaxi 能否大规模落地,不光与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与否息息相关,也离不开整车成本下探。目前,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可凭借垂直整合,压低整车制造成本,而与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也通过不断迭代,尽可能压低车辆的成本。
反观文远知行等创业公司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以及供应链资源,迟迟难以压低 Robotaxi 产品的成本,目前已明显落后一程。
由此来看,接下来 Robotaxi 市场,将呈现寡头争斗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