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低俗擦边、胡编乱造,新《红楼》遭痛批,导演被骂出国?!,欢迎阅读。
8 月 16 日,选角备受争议、反复定档搁浅 6 年的经典改编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终于上映。
求锤得锤,不少人看完,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电影上映前的首映礼上,影片导演胡玫高调宣布:
"16 号公映,17 号我就出国了,就不管了,剩下就留给大家吧,电影什么票房爱多少就多少,随他去吧,反正这 18 年我对得起《红楼梦》。"
又是那套文化传承、呕心沥血的大家长式的言论。
走出影院的观众都说,难怪要出国,这是担心口碑被骂、票房太惨提前跑路啊 ~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必将载入烂片史册。
天雷滚滚、胡编乱造
《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其人物群像之繁复、叙事结构之宏大,每一条线索都如同草蛇灰线,细腻而深远,本已蔚为壮观,历来《红楼梦》的创作者,无不致力于贴近原著那错综复杂、绵延不绝的叙事脉络。
想把全部信息量塞进一部 115 分钟的电影中,注定是高危的。
不幸的是,本片并没有足够宏观的视角和格局,对原著试图面面俱到,却终因篇幅所限,导致剧情主线支离破碎,恍若一场由 UP 主精心剪辑的高光片段集锦。
随着 " 刘姥姥进贾府 "、" 元春省亲 "、" 宝钗扑蝶 "、" 黛玉焚稿 " 等经典情节演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过场戏,编剧捉襟见肘的能力也彻底暴露,创作者企图在有限的时间内,强行梳理每一位角色的命运脉络,其难度无异于蚍蜉撼树,最后只能是走马观花,空洞而乏力。
更灾难的是,编剧在改编过程中所谓的 " 创新 ",实则是对原著的胡编乱造。
他们将网络上一种未经证实的解读——贾府谋夺黛玉遗产,直接作为剧本的主线,并为此不惜改变贾府的形象,将其塑造成一个为了家族利益不择手段的家族。
这种改编完全忽略了古代宗法继承制的存在,使得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在遗产问题上的处境变得荒谬可笑。
影片视觉上,打着追求古典韵味的噱头,却意外地混杂了欧洲中世纪繁复奢华的气息,尤其是金色画框与质感装饰物的运用,不伦不类,既非纯粹东方美学,亦非地道西方风情,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氛围。
比如 " 黛玉葬花 " 这一经典场景,竟被演绎成林黛玉在雪山脚下的桃花林中悠然漫步,其画风之突兀,宛如一位护林女战士误入校园歌手大赛,一曲古风《葬花吟》后,竟扛起锄头去劳作,此景此情,实难与原著意境相提并论。
每一帧都仿佛是对中国观众及文化的无情挑战,其所谓的 " 两小时读完原著 " 的豪言壮语,更像是一场对经典的亵渎与灾难。
健步如飞林黛玉、珠圆玉润刘姥姥
影片中更让人咋舌的,是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
以林黛玉为例,原著中那位体弱多病、情感细腻、内敛温婉的林妹妹,在电影中却化身为一位举止轻浮、缺乏贵气的 " 丫鬟式 " 人物。演员虽然年轻,效果上来看,却极具苦相,笑容中透露出刻薄与无礼,与原著形象相去甚远。
对刘姥姥的塑造更让人费解。
原著中那位朴实憨拙、历尽沧桑的底层老妪,在电影中却变得肤色黯淡如土,牙齿参差不齐,笑容中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虽力求真实,却难掩其塑造上的粗糙与片面。
尤其是刘姥姥出场一场戏,本是求人办事远房亲戚套近乎的设定,到了电影里,反倒成了一派养尊处优的富态,不是乡间劳作的老妪,变成了常年锦衣玉食的贵妇。
贾宝玉的形象也是灾难性的。
就连李少红都知道启用杨洋来展现贾宝玉的才华和温润。到了《金玉良缘》里,除了被网友疯狂吐槽的 " 妆太厚 " 外,贾宝玉则成了一位市井气十足的泼皮形象。
这位新演员,不仅看不出任何贵气,反而在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几分粗圹与质朴,与观众印象中的宝二爷判若两人。
王熙凤,精明强干、圆滑世故,在影片中却失去了应有的尊贵与威严,其吃瓜一幕更是显得颇为滑稽,仿佛乡间野趣,而非深宅大院中的高贵举止,那份应有的高贵气质荡然无存。
更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演员,也未能幸免于难。薛姨妈的恶毒、王夫人的庸俗、贾政的失态,每一个角色都仿佛被剥离了原著赋予的复杂人性,变得单薄而可笑。
这不仅仅是对原著的亵渎,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男凝视角下的女性悲哀
不提及那早已封神、难以企及的 87 版电视剧经典。
仅就近两年而言,一部舞台剧《红楼梦》就曾创下过令人瞩目的盛况。同样是改编,这部舞剧却精准地锁定了 " 金陵十二钗 " 这一女性群像所承载的命运悲歌,将其深刻烙印于舞台之上。
舞台剧中,每位女性角色的性格轮廓和宿命轨迹均被细腻勾勒,哪怕是丫鬟杜鹃晴雯等,无一遗漏。编剧借此深刻剖析封建女性苦难与抗争的作品。
到了《金玉良缘》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成了边角料,关晓彤饰演的 " 元春 " 勉强算是创作者们对这一命题的思考和呈现。
虽然六年前关晓彤的身型、气质,跟原著中的元春没有半毛钱关系,但省亲时的一场哭戏,还是让人偶有动容,花季少女深锁皇宫大院、与家人永世两隔。但随即隔着屏风的贾政一嗓子 " 儿啊 ",将这种批判彻底吼的烟消云散。
影片对女性悲剧和封建压迫的探讨,到此就结束了。
被换成了大量猎奇擦边,充斥浓重情色味道的香艳镜头。
比如秦可卿,这个悲剧女性,到了影片中,成了男凝视角下的猎物。薄纱半开露大腿," 扒灰 " 一情节直接给的台词是 " 老爷,不要 "。
太虚幻境大厅,一些卷轴飞来飞去,展开后正是十二钗美图。
幻境仙子引领贾宝玉,下一幕就是风月无限的秦可卿在玫瑰花瓣水面上搔首弄姿,一脸的轻浮和放荡。宝玉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幻境仙子推了下去,宝玉瞬间惊醒,花袭人一摸:你咋湿了?
后面贾琏王熙凤的床戏,不是动作戏,而是两位演员躺在床上硬演。
贾琏跟王熙凤肩并肩头靠头对话,没有前情后果、没有眼神设计,就那么躺着演。
除了擦边,我想不出这样处理的必要性。
观影过程中,观众需要反复确认:这究竟是古典名著的再现,还是误入了另一番风月之地?
可以说,导演充满凝视意味的镜头,反而背离了曹公原著的初心,加重了女性的跨时代悲哀:大清都亡了一百多年了,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仍没逃脱出被消费、被工具化的命运。
曹公一把辛酸泪赋予她们的独特魅力与深度,在银幕上成了纯纸片化的设定。
导演胡玫曾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同为第五代导演,曾以《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佳作赢得广泛赞誉,如今却将这样一部史诗级烂片呈现给观众,而后悄然退场。
回看胡玫导演在影片首映礼上的发言,看似自信洒脱,但在观众浩荡的差评之下,很难不被认定成是某种诡辩和不负责任,这样的结局,无疑是对她过往辉煌的讽刺,也是对观众情感的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