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开幕演说即高光 台北国际电腦展如何变成华而不实,欢迎阅读。
在 6 月 2 日,为期四天的台北国际电腦展 COMPUTEX 2023 终于落下了帷幕。COMPUTEX 作为电腦行业盛会,一直备受行业、DIY 玩家关注,只是本届展会除了黄仁勋在开幕演讲上发布了 DGX GH200 AI 计算平台、Arm 推出 Total Compute Solutions 2023(包含 Cortex-X4 与 Immortalis-G720)外,再也找不到重磅产品,让人感觉 COMPUTEX 越来越华而不实。
为数不多的亮点
根据官方数据,COMPUTEX 2023 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展览,展前预计有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家厂商参展,当中包括 Acer、华硕、明基、铠侠、NVIDIA、PNY 等企业,最终有 47594 名买家以及专业人士参展,较 2019 年疫情前增加了 12%。
但是在进入展馆一刻会发现整个展馆是围绕华硕、微星、技嘉、华擎、明基、威刚、台达等台湾地区品牌举行的,这些企业核心业务大多是筆記型電腦、板卡、显示器、存储器、机电散等电腦相关产业,更多展位是一些零星不认识的品牌,所谓的 NVIDIA 参展不过是一场开幕演说。这些企业能够在台北国际电腦展上拿出读取破万 MB/s 的 PCIe 5.0 固态硬碟,频率更高的 DDR5 内存,在筆記型電腦上提前曝光 Intel 下一代处理器,展示 Wi-Fi7 技术的高带宽,但是他们无法像 Intel、AMD 那样,展示出一款带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 CPU 。
缺少强而有力的新品让展会焦点落在开幕演说上 NVIDIA 的 DGX GH200 以及 Arm 的 Total Compute Solutions 2023 上面。DGX GH200 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平台是黄仁勋在开幕演说上发布的新品,基于 Grace Hopper 超级芯片,共有 18432 个中 Grace CPU,144TB HBM3 内存以及 1 exaflop 算力,在人工智能技术大热的 2023 年里它自然而然成为焦点。Arm Total Compute Solutions 2023 是一个包含 Cortex-X4 、Cortex-A720 、Cortex-A520 、Immortalis-G720 以及 DSU-120 多个新架构,代表未来移动 SoC 的发展方向。可无论是 NVIDIA 还是 Arm 展示的新品、新技术都属于 to B 方向,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同时参展品牌同类过于集中,甚至 2022 年个人电腦出货量前五品牌——苹果、联想、惠普、戴尔、三星无一参加,结果展会拿不出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COMPUTEX 2023 变得更加华而不实。
与 PC 同步发展
台北国际电腦展一直被誉为国际顶级电腦展,为何它会变成今天局面,先从它的诞生说起。1981 年是电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IBM 在这一年推出了首款个人电腦 IBM Model 5150,带动了个人电腦行业发展,同年在台北松山机场旁的外贸协会展览馆上举办了台北市电腦展,直到 1984 年才更名为 "Taipei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w",加上了 " 国际 " 二字,显示出定位变化。
在台北国际电腦展创办初期是依赖台湾本地企业的,比如说在更名的第四届展会(1984 年)上,宏碁、精业扽推出了 8bit/16bit 电腦,但是到了 1987 年第七届展会上,IBM、微软两个巨头已经参展。而且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办展规模,台北国际电腦展不断开辟新展馆,比如说 1989 年重新启动了外贸协会展览馆,1995 年把台北国际会议中心纳入展区之一。在 2000 年展会扩展到台北世贸二馆,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一馆)、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同步办展。
除了展区扩大,台北国际电腦展形式也在不停在变化,1996 年与摩奇创意合作建立了网站,吸引了超过 300 家厂商参与线上展览;英代尔、微软、昇阳联合主办了 " 台北国际电腦论坛 ",与美国 COMDEX、德国 CeBIT 成为全球三大电腦展。不过在 2003 年,由于 SARS 疫情原因,台北国际电腦展一度传出了停办的消息,但是经过主办部門协调,决定将原定于 6 月 2 日至 4 日展览推迟到 9 月进行。在 2020 年,由于疫情造成全球范围影响,COMPUTEX 2020 不得不停办一年。
在 2004 年,Comdex 主办方 MediaLive 宣布无限期停办 Comdex2004,其 CEO 在官网上表示原因:技术主导时代结束,应用主导时代开始。不过 Comdex 停办没有影响到台北国际电腦展发展,它反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腦展,而且一路高歌,到了 2010 年多项数据创了新高,共有 1715 家企业参展以及有 4861 个摊位,展览前三天吸引了 29000 位国际观展人士,6 月 1 日、2 日两天时间里,创造了新台币 73 亿元当场成交金额。
手机兴起 产业外迁
然而 Comdex 的消亡并没有让台北国际电腦展高兴多少天,同样在 2010 年,苹果发布了标志性的智能手机 iPhone 4,这不是第一台 iPhone,但它出色综合表现成功引发了全球抢购,不少人为了获得一台 iPhone 4 彻夜排队,自此智能手机开始代替个人电腦成为科技行业的领头羊。
到了 2012 年全球 PC 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结果 2013 展会参展厂商和摊位数量双双下降,从 2012 年的 1800 家参展商、5300 个展位,下降到 1724 家参展商、5042 个摊位。但是对台北国际电腦展影响最大的不是参展厂商以及摊位数量变化,比如说疫情前的 COMPUTEX 2019,参展厂商有 1685 家,摊位数量为 5508 个,而是参展厂商的整体质量下滑,比如说本届展位实体展出基本是台企,缺少国际级展商。
也许感到疑惑,在过去 10 多年时间台湾 GDP 持续增长,去年达到了 22.71 万亿新台币,几乎是 2010 年的 7.43 万亿新台币三倍,难道就没有新兴血液来支撑台北国际电腦展么?在前 iPhone 时代,台湾就有 OKWAP(英华达)、多普达等知名手机品牌,其中多普达更是赶上 Windows Mobile 了,在 iPhone 问世前就初尝了智能手机的甜头。在进入智能时代后,OKWAP 后继无力,多普达 " 绕身一变 " 成为了 HTC,推出了 G7 四个月销量破千万的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最高时超过 13%。但经历了苹果一系列专利诉讼后 HTC 元气大伤,同时新手机规格、功能完全没法跟上市场节奏,结果在 2017 年手机业务作价 11 亿美元打包出售给 Google 公司。自此从没有台湾手机企业能够为台北国际电腦展输血,展会的路也越走越窄。
不过在过去 10 多年时间里,台湾科技行业并非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以鸿海集团(Foxconn)的代工以及台积电 TSMC 的芯片制造一直强势。我们利用 chatgpt 统计了鸿海方面数据,在 2017 时收入为 48967 亿新台币、拥有约 250 个工厂,到了 2021 年收入增加至 63826 亿新台币、工厂为约 400 个,但是在 2017 年至 2021 年台湾地区工厂数量一直维持在约 50 个。按照台湾产业情报研究提供数据,在鼎盛时期台湾岛内企业约占全球笔记本产量的 89%,台式机(含代工)的 46%,但鸿海工厂增量全部不在岛内,显示了台湾产业外迁非常严重。
而且鸿海和台积电一样,属于上游厂商,它们的产品是面向企业用户的,对一个以终端消费品为主的台北国际电腦毫无主力。更严重的问题是,TSMC 也在逐渐离开台湾,在去年 6 月日本政府批准台积电在熊本县建厂计划,并可能获得 4760 亿日元补贴,同年 12 月台积电宣布扩大在美投资,计划将由 120 亿美元扩大到 400 亿美元。代工、芯片制造外迁将会进一步削弱周边配套行业,让已经走弱的 PC 行业雪上加霜。
结语
台北国际电腦展严重依赖 PC 行业以及本地企业,在 PC 走弱后影响力迅速降低,同时没有抓住智能手机的机遇期实现转型,结果越发空有规模,而没有实质内容。美国 COMDEX、德国 CeBIT 先后在 2005 年、2019 年走向谢幕,现在 TSMC、鸿海双双出走,必然恶化台湾岛内科技行业形式,让台北国际电腦展前路更为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