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储能产业大爆发:万亿市场谁来分羹?,欢迎阅读。
文|李佳晅
编辑|张睿
【亿邦原创】装上属于自己的家庭储能系统,就像是拥有了一个巨型充电宝,用户可以在电价谷底时给充电宝充电,到电价高峰时或限电停电时,用充电宝为自己的用电设备供电,从而实现经济性用电,在极端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证电力供应,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同样的原理,储能还可以应用到工厂和商店等场景中,实现在电能低价时充电,高价时放电,节约用电成本,当前,电费对一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如果利用储能系统为企业平衡电价峰谷值,将有效节约企业用电成本;同时还可以增强用电稳定性,避免在限电或停电时停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基于这些优势,储能的应用场景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
通俗来讲,储能设施就是一块大电池,通过充放电循环实现其经济性的价值,常见的储能方式包括光伏、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过去两年,中国储能市场迎来了飞速增长的阶段。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3》显示,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59.8GW,意味着具有近 6 千万度电的存放电规模,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 25%,年增长率 38%。新型储能技术继续高速发展,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 10GW,达到 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 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 141%。
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预计,到 2025 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到 2030 年预计接近 3 万亿。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储能行业的投入正在呈喷井式爆发,长城证券预计,今年储能一级市场的投融资金额将实现 200% 增长。
那么储能行业的哪些环节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日前,亿邦动力探访储能企业、投资方、研究机构、储能行业协会等不同角色,梳理储能行业现状及持续火爆的原因。
01
现状:资本踊跃入场 上游更受关注
当前,储能市场受到资本空前的热烈追捧。目前为止 2023 年储能赛道披露的融资共 53 起,仅 7 月就有 5 起融资事件,来看最近一个月发生的储能融资事件:
7 月 5 日,海辰储能完成 C 轮融资,由国寿股权和金融街资本共同领投,金额超 45 亿元,是已知目前储能行业 2023 年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海辰储能是一家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企业。7 月 3 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显示,海辰储能上市辅导备案已获受理,正式进入 IPO 上市流程。
同日,还有两家储能公司宣布完成融资,分别是和储能源和采日能源。和储能源成立于 2021 年,是厦门一家柔性储能系统集成厂商,本轮为 Pre-A 轮融资,万创投行担任融资财务顾问,融资金额共计 1000 万元。采日能源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智慧储能系统提供商,本次是采日能源第四次融资,由工业富联和三行资本领投,星汉资本担任财务顾问,金融未披露。
7 月 18 日,固态电池太蓝新能源完成数亿元 Pre-B 轮融资,由中金旗下基金、正奇控股联合领投,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7 月 27 日,储能科技公司大秦数能完成 B 轮及 C 轮融资,B 轮融资由优山资本领投,C 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累计融资金额数十亿元。
华兴资本投资银行事业部总经理、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组负责人周亮对亿邦动力表示,储能行业整体向好,不同储能技术存在不同的增长空间,全行业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过程。
储能行业存在多种不同的环节,从上游原材料及设备到中游储能系统及集成,再到下游电力系统储能应用。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结构件以及组装设备等。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制造,一般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储能变流器(PCS)四大组成部分。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电力系统储能。
那么,哪个环节中的角色更受资本偏爱?从今年以来储能行业的融资事件来看,锂电池和钠电池电芯及关键原材料、储能系统集成、PCS 等储能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是资本关注的大热门。
这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观点相契合:目前,锂离子电池是储能技术的主流,其他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发展。过去一段时间许多锂电企业大幅度扩张,扩张后的企业缺乏投融资机会,使得投资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更上游的环节,例如主材料、辅材料、设备等。
锂电和钠电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锂电原材料下跌到 15 万元 / 吨时,对钠电的打击严重。行业内普遍认为,如果锂电长期保持低位,研发钠电的必要性将会丧失。锂电价格回弹是钠电的发展的较强驱动力。
相比较锂电池,液流电池在成本、寿命、安全性上都存在优势,长期来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技术成熟度尚且不足。飞轮储能虽然应用场景较窄,但调频响应速度快,因此在市场上也存在机会。周亮提到,氢能在一个相对更早期的发展阶段,但氢能或将成为是储能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因此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02
原因:储能火爆的三个关键点
储能行业全方位受到关注,其火爆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从投资、政策以及市场需求三个角度都能找到对应的答案。
▎原因一:3060 提供长期确定趋势
2020 年,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是新能源圈经常提到的 "3060" 战略。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加速变革以及 "3060" 双碳目标的转型需求,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要实现 3060 双碳目标,中国规划了庞大的新能源发展布局,而解决新能源不稳定性的关键就是进一步开发经济性与安全性兼顾的储能技术,这也将催生中国的储能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 在国家提出 3060 战略之后,整个新能源的大趋势非常明确。从投资和投行的角度来讲,要看一个非常长期的确定性的趋势,这种二三十年的一个确定的趋势在国内投资圈是非常少的。" 周亮说。
在目前大的市场环境下,行业中共识性的机会正在变少,在热点板块轮动频繁的当下,新能源的确定性尤为突出,这也是投资人开始关注储能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二:新能源配储引发需求激增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认为,储能产业发展受政策推动,政策引导是储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近两年,储能相关政策频繁出台。
2021 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电力系统各环节储能应用给予的规划引导与保障支持,提出 2025 年 30GW 的累积装机指标,为未来储能产业发展指定了明确的路径。2022 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 600 余项,主要集中在储能规划、实施方案、技术研发、市场机制、安全规范等领網域。
其中,新能源配储是各个省份重点支持方向,近期逐步加大了独立储能发展要求。目前,国内已有 23 个省市颁布了新能源配储政策,要求新能源电站通过自建或租赁的方式,按装机容量 10%-20% 比例配置储能设备,因此储能需求被政策进一步扩大。
硬性配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发展清洁低碳的新能源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的核心目标,而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 " 双碳 " 目标的关键载体。但由于新能源存在阵发的特性,因此为了平衡发电高峰和谷底的电量,在功率上能够实现实时的平衡,并提升系统的容量系数,提升能源的消纳能力,削峰填谷,使新能源电力平稳流入电网,配备相应的储能系统是大势所趋。
根据《2023 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从应用场景看 2022 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情况,集中式新能源配储项目投运个数 93 个,装机功率 2.2GW,占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比例的 37.9%,居第一位。中信证券预计,2023 年,国内新能源装机增长将进一步提速,对储能需求的扩张有望带来进一步放大效应。
▎原因三:工商业储能异军突起
自 2021 年起,各地电价峰谷价差逐步明显,使工商业储能具有了初步经济性,但由于主要材料碳酸锂价格偏高,因此工商业储能项目落地很少。今年,碳酸锂价格下跌,使得储能电池主要材料成本下降约 10%,工商业储能呈现爆发式增长。
什么是工商业储能?当前的工商业储能系统主要通过 " 低电价时充电,高电价时放电 ",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通过提高能源稳定性、降低能源成本、应对能源波动性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为工商业领網域需求侧用户提供可靠、高效的能源储备和供应体系。峰谷电价差扩大后,工商业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也可以得到相应提升。工商业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工业园区、港口岸电、充换电、配电站、矿场等,目前工业园区是主要应用场景。
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已经初见成效。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目前,国内有 22 个省份的工商业储能都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性。尤其在浙江、广东等地,每天两个波峰和波谷可以做到 " 两充两放 ",预计回本周期已经在 3-4 年之间。
经济性先行,工商业储能还将存在大量的潜在市场。中信证券认为,随着国内峰谷价差拉大、产业链价格下降、各地补贴政策加码和需求侧响应等盈利模式逐步落地的利好催化下,国内工商业储能项目收益率迎来显著提升,内生经济性有望推动市场实现加速成长,预计 2023 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或达 3GWh 以上,产业链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03
未来:商业模式迭代 出海是重要路径
尽管政策向好,需求侧不断扩大,但储能行业的竞争依旧十分激烈。在行业内,大家形成的普遍共识是:储能商业化模式还尚未成熟,有很长的路要走。大部分储能企业正在被一个问题困扰:如何从万亿级的市场中分走一块蛋糕?
当前储能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为:上游企业主要从事研发工作,盈利模式较为单一;而中下游面临许多细分的环节,存在将储能项目的工程、采购和施工统一承包的总承包商模式(EPC),项目建设 - 经营 - 转让模式(BOT)等不同的商业模式的选择。
目前,部分头部企业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已经率先布局抢占市场份额。那么新兴企业寻求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变得尤为关键。
寻求核心竞争力存在多条路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认为,随着新能源投资的增加,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成为关键问题。如果新型储能技术能够满足风电、光伏快速配置的需求,就有可能成为增长最快的技术。此外,储能技术还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这也是技术型储能企业的着重发力点。
以解决储能电池安全性为例。储能电池故障组引发火灾、爆炸,储能电站与电网连接不当引发电网事故,建立在室外的储能电站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用电事故 …… 都是困扰储能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乐创能源董事长潘多昭透露,为了规避安全风险,许多大型储能设施并没有投入使用。没有使用,自然无法实现其经济价值。致力于提供电池安全性解决方案的乐创能源聚焦用户侧,用规模化检测电池的方式,判断充放电并积累数据以进行工程、维护和制定关键策略,以提升储能电池安全性。2022 年内,乐创能源已完成 3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数亿元。
此外,从海外市场寻求增长的路径是否可行?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多集中在用户 + 工商侧,当前,欧洲电价高升,用户储能的经济性大幅提升,用户储能装机意愿大幅提升。中金预测,今年全球储能需求有望突破 189GWh,中、美、欧为三大主要市场。
新能源财经公司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将投资 2620 亿美元部署 345GW/999GWh 的新型储能系统,到 2030 年全球累计部署新型储能系统将达到 358GW/1028GWh。全球储能市场在 2030 年前将以 33% 的年均复合速率保持高速增长,因为极端气候和能源短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储能装机增速将超过 50%。中国和美国合计约占 2030 年全球累计储能装机容量的 54%。
部分企业已经率先进行海外布局,并取得较大的进展:今年 3 月,宁德时代宣布与电池储能项目开发公司 HGP 签署 450MWh 电池储能项目供货協定,用于美国公用事业级和分布式储能项目;6 月 15 日亿纬锂能宣布获两家美国企业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订单,共计 23.389GWh;同月,海辰储能与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 Powin 正式达成框架采购合作協定,首批将交付 1.5GWh 储能电池产品。
中信证券认为,全球储能增长有望维持高增速,储能出海渗透率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