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让空保给空乘提飞行箱,合理吗?,欢迎阅读。
前几年,我一朋友说他部门想招个新人,负责一些檔案类的工作,问我有没有合适的离职乘务员想做。
我问他:有什么要求,都具体负责些什么呢?
他说:我把那些我不想干的活全都写在工作要求里了。我抿了抿嘴,心里说你真 nb。
我一直觉得在各种各样的职场里,都存在着一些有关 " 资历深者 " 与 " 资历浅者 " 在工作时的 " 潜规则 "。
比如那些最费力不讨好的工作,那些看似没啥大意义的台账,那些各种统计类的书面报表等等,一般都会交给新人来做——类似的事情很普遍,每个新人几乎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也没觉得有什么。
比如我当年刚做新乘的时候,每次飞班機都要帮乘务长提 " 药箱 ",我觉得也算正常,毕竟乘务长姐姐们工作辛苦,大多柔柔弱弱,而我正值血气方刚,多拿个包感觉不到什么。
再比如我也见过飞行学员给年长的机长教员拎箱子,这也正常,那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领路人,有无数的飞行经验可以点拨自己,作为后辈,偶尔帮前辈拎个箱子,对教员的提携照顾表达敬意,也可以理解。
当然也没有说谁就应该必须怎么样巴结谁,大家都是体面人,你今天帮我一把,我明天扶你一下,大家礼尚往来,有些需要 " 待人接物 " 的职场法则,实乃人情世故。
前提是这种 " 帮忙 " 是基于同事、朋友、战友、前辈后辈的关系,是出于友谊、情谊、礼仪、敬意而产生的自愿自发的行为。
我从来没见过有一家公司把这种 " 人情世故 " 当作是硬性的 " 规定要求 ":比如乘务学员必须要给乘务长提药箱、飞行学员必须要给教员拎箱子等等——在职场环境里,用硬性规定来逼迫员工做一些本不是职责范围内的事,难免会让人心里不舒服,也会让大家原本基于情分的互帮互助变了味道。
上个月,某航保卫部门出了一个让我觉得更加不可理解的口头规定,说上下机组车的时候安全员要给所有乘务员拿箱子,如果是远机位,下飞机时还要把所有乘务员的飞行箱提到飞机下面。
且据这家航司安全员透露,现在公司会通过监控调查,或口头询问乘务组,若多次不帮乘务组拿箱子,会视作情节严重,安全员要接受停飞处罚。
根据民航局相关规章,安全员的职责有处置扰乱行为、防范非法干扰行为、在机长授权下主导机上空防安全工作等,所以这家江南某航,安全员没帮乘务组拿箱子就要停飞的理由是出自何方呢?
即使本意初衷是好的,也让我对这种基层管理水平和方式方法产生疑问。
在过往十几年的飞行时光里,我自然也经常帮乘务员姑娘们提过箱子。很多时候,外面下着雨或下着雪,乘务员们穿着高跟鞋,一边艰难地维持重心,一边还要在十几个箱子里快速寻找自己的那个,为了赶时间着急忙慌地下车,很容易摔倒,作为乘务员口中的 " 安全员哥哥 ",我帮她们拿个箱子算是个事儿吗?不算个事。
但如果公司要求我必须这么做,那这个行为的意义和给人的感觉就完全都变了。
当友好的帮助成为一种被强制的任务,且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无任何关联,你的热心帮助变成别人心中的理所应当,那同事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变得紧张和微妙起来。
话说回来,关于下机组车帮女士传递飞行箱这件事,其实也并没有多么复杂。
一般飞宽体机国际长航线时,一套机组近二十个人,上机组车的时候每个人的飞行箱和过夜大包都堆得满满当当,下机组车的时候一件一件翻找确实麻烦,也影响下车速度,姑娘们提着大包小包穿着高跟鞋下车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许多航司约定俗成的做法就是,机组里的男性同事共同负责帮忙传递(不论是男乘务员、男安全员还是男飞行员,包括男性客舱经理和机长),有的负责把箱包提出来,有的负责往车下递,有的负责在地面摆放,箱子和过夜包都均匀摆在机组车门前的地面上,大家再各自认领,互相道谢,然后拉箱子一起出发。
男同事们共同自愿参与这种 " 人情世故 ",更能体现机组同伴间的团结友爱,也可以为后续班機机组成员间更好地工作配合营造和谐氛围。
再比如,机组排队进出安检道口或上下廊桥桥头堡时,总要穿过几个门禁,一般情况下最前面开门的同事(不论是乘务员、安全员还是飞行员)都会顺手用箱子把门拦住,等所有机组同事都通过后再关上门禁,接受帮助的同事一一道谢,这种同事间彼此给予温暖善意的做法又何尝不是我们都乐于接受的职场 " 潜规则 "?
当职场 " 约定俗成 " 变得更有善意、更有温度、更利于队伍团结,每个成员都愿意自发参与这种团队合作,这种文化便会慢慢在基层队伍里形成土壤。
土壤里的营养,是团结、信任和温暖;发出的芽,是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出的花,则散发着民航业内一直以来欠缺的味道: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