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讓空保給空乘提飛行箱,合理嗎?,歡迎閱讀。
前幾年,我一朋友說他部門想招個新人,負責一些檔案類的工作,問我有沒有合适的離職乘務員想做。
我問他:有什麼要求,都具體負責些什麼呢?
他說:我把那些我不想幹的活全都寫在工作要求裡了。我抿了抿嘴,心裡說你真 nb。
我一直覺得在各種各樣的職場裡,都存在着一些有關 " 資歷深者 " 與 " 資歷淺者 " 在工作時的 " 潛規則 "。
比如那些最費力不讨好的工作,那些看似沒啥大意義的台賬,那些各種統計類的書面報表等等,一般都會交給新人來做——類似的事情很普遍,每個新人幾乎都是這麼過來的,我也沒覺得有什麼。
比如我當年剛做新乘的時候,每次飛班機都要幫乘務長提 " 藥箱 ",我覺得也算正常,畢竟乘務長姐姐們工作辛苦,大多柔柔弱弱,而我正值血氣方剛,多拿個包感覺不到什麼。
再比如我也見過飛行學員給年長的機長教員拎箱子,這也正常,那是自己職業生涯的領路人,有無數的飛行經驗可以點撥自己,作為後輩,偶爾幫前輩拎個箱子,對教員的提攜照顧表達敬意,也可以理解。
當然也沒有說誰就應該必須怎麼樣巴結誰,大家都是體面人,你今天幫我一把,我明天扶你一下,大家禮尚往來,有些需要 " 待人接物 " 的職場法則,實乃人情世故。
前提是這種 " 幫忙 " 是基于同事、朋友、戰友、前輩後輩的關系,是出于友誼、情誼、禮儀、敬意而產生的自願自發的行為。
我從來沒見過有一家公司把這種 " 人情世故 " 當作是硬性的 " 規定要求 ":比如乘務學員必須要給乘務長提藥箱、飛行學員必須要給教員拎箱子等等——在職場環境裡,用硬性規定來逼迫員工做一些本不是職責範圍内的事,難免會讓人心裡不舒服,也會讓大家原本基于情分的互幫互助變了味道。
上個月,某航保衛部門出了一個讓我覺得更加不可理解的口頭規定,說上下機組車的時候安全員要給所有乘務員拿箱子,如果是遠機位,下飛機時還要把所有乘務員的飛行箱提到飛機下面。
且據這家航司安全員透露,現在公司會通過監控調查,或口頭詢問乘務組,若多次不幫乘務組拿箱子,會視作情節嚴重,安全員要接受停飛處罰。
根據民航局相關規章,安全員的職責有處置擾亂行為、防範非法幹擾行為、在機長授權下主導機上空防安全工作等,所以這家江南某航,安全員沒幫乘務組拿箱子就要停飛的理由是出自何方呢?
即使本意初衷是好的,也讓我對這種基層管理水平和方式方法產生疑問。
在過往十幾年的飛行時光裡,我自然也經常幫乘務員姑娘們提過箱子。很多時候,外面下着雨或下着雪,乘務員們穿着高跟鞋,一邊艱難地維持重心,一邊還要在十幾個箱子裡快速尋找自己的那個,為了趕時間着急忙慌地下車,很容易摔倒,作為乘務員口中的 " 安全員哥哥 ",我幫她們拿個箱子算是個事兒嗎?不算個事。
但如果公司要求我必須這麼做,那這個行為的意義和給人的感覺就完全都變了。
當友好的幫助成為一種被強制的任務,且與自己的本職工作并無任何關聯,你的熱心幫助變成别人心中的理所應當,那同事之間的關系就容易變得緊張和微妙起來。
話說回來,關于下機組車幫女士傳遞飛行箱這件事,其實也并沒有多麼復雜。
一般飛寬體機國際長航線時,一套機組近二十個人,上機組車的時候每個人的飛行箱和過夜大包都堆得滿滿當當,下機組車的時候一件一件翻找确實麻煩,也影響下車速度,姑娘們提着大包小包穿着高跟鞋下車也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所以許多航司約定俗成的做法就是,機組裡的男性同事共同負責幫忙傳遞(不論是男乘務員、男安全員還是男飛行員,包括男性客艙經理和機長),有的負責把箱包提出來,有的負責往車下遞,有的負責在地面擺放,箱子和過夜包都均勻擺在機組車門前的地面上,大家再各自認領,互相道謝,然後拉箱子一起出發。
男同事們共同自願參與這種 " 人情世故 ",更能體現機組同伴間的團結友愛,也可以為後續班機機組成員間更好地工作配合營造和諧氛圍。
再比如,機組排隊進出安檢道口或上下廊橋橋頭堡時,總要穿過幾個門禁,一般情況下最前面開門的同事(不論是乘務員、安全員還是飛行員)都會順手用箱子把門攔住,等所有機組同事都通過後再關上門禁,接受幫助的同事一一道謝,這種同事間彼此給予溫暖善意的做法又何嘗不是我們都樂于接受的職場 " 潛規則 "?
當職場 " 約定俗成 " 變得更有善意、更有溫度、更利于隊伍團結,每個成員都願意自發參與這種團隊合作,這種文化便會慢慢在基層隊伍裡形成土壤。
土壤裡的營養,是團結、信任和溫暖;發出的芽,是凝聚力和戰鬥力;開出的花,則散發着民航業内一直以來欠缺的味道: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