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为什么市场不喜欢京东的“低价”成绩单,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20 社,作者 | 贾阳
过去这半年,回归的刘强东主导了一场京东大变革,组织人事震动,公司战略转向," 低价 " 成了京东零售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
而要真正做到全网低价,京东多年以来围绕自营建立的商业生态,势必要进行重塑。百亿补贴是表,发展平台 3P 生态(第三方商家)才是里。
京东就像在走平衡木,要把自营的资源分出来给第三方商家,但不能太激进,否则自营本身会受创。
如今低价策略进行了两个季度,它的成果开始清晰。
零售的利润正在毫无置疑的被削弱。而利润的增量来源变成了平台属性的 " 服务板块 ",包括广告收入和物流收入。在规模优势下,京东物流终于获得了盈利。
但京东似乎不再讲述第二曲线。
01 僵局被打破
刘强东最大的担忧就是,在其他渠道崛起过程中,京东的渠道重要性和价格优势丧失了。在全国消费者都在收紧消费预算的大环境下,失去性价比,就等于抛弃用户。
为此,他从去年底重返京东以来,大刀阔斧地改变了徐雷掌舵时期对消费更新的锚定策略。
刘强东对 " 低价 " 这一问题的敏感性,公司失去消费者低价心智的紧迫性,在随后的数据上得到了印证。京东确实陷入了瓶颈。
一季度京东就已经开始推行了低价策略,包括大打苹果牌的百亿补贴,但依然没有挽回零售数据。Q1京东商品收入 1955.64 亿元,较去年同期少 4.33%,是该项数据统计以来首次季度下滑。而 Q1 全国社零网上实物零售额增长 7.3%。京东商品收入增速大大跑输大盘。
而到了 Q2,京东的低价策略有了进一步深化。
比如 " 百亿补贴 " 方式发生了变化,减少了跟其他平台用 " 硬通货 " 正面碰撞。据久谦中台检测的数据,3 月 29 日到 4 月 4 日一周苹果产品在百亿补贴销售额中占比达到 32%;到了 6 月 14 日,苹果 SKU 数量从 3 月的 102 个减少到了 83 个,原来的苹果专区也换成了电腦专区。京东百亿补贴与拼多多同款商品中,京东价格更低的只占低两位数。
也就是说京东的 " 百亿补贴 " 更多是占了一个营销的名头,而真金白银的补贴非常有限。
而在实现低价的另一供给—— 3P 商家方面,京东在跟抖音、淘宝抢夺资源,后两者也正在用 0 元开店等优惠政策大打出手。
为了吸引 3P 商家,京东降低了商家入驻门槛,过去半年,京东取消了自营和第三方商家的部门区隔,精简了自营的品类,将剩余的资源坑位出让给了第三方商家,推进自营和 3P 商家流量平权。这些动作,让 Q2京东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速达到 417%,较一季度呈加速增长态势。
不过这一季度的财务结果,显示出了一些好兆头——第三方商家增加,让京东的平台性收入获得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 3P 对 1P 自营的冲击控制在了比较小的范围。
京东Q2 财报中,最为亮眼就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30.1% 至 541 亿元。其中电商平台和广告收入 225 亿元,同比增长 8.5%;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的同比增速达到 51.5%,京东物流实现营业利润 5.1 亿元同比扭亏,经营效率也大幅提升,经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 0.1% 增长至 1.2%。
这意味着京东的 " 平台性利润 " 确定性地增长。
同时,自营零售规模恢复了增长。Q2京东商品收入 2338.55 亿元,同比增长 3.5%,扭转了 Q1 的负增长态势。不过,价格战显然影响到了自营电商的利润。京东商城板块 Q2 利润 81.4 亿,经营利润率 3.2%,相比去年同期的 3.4% 出现下滑。
这些数据正是京东低价策略想要达成的方向。
02 业绩超预期,股价为什么反而下跌?
京东本季度的整体收入 2879 亿元,同比增速近 7.6%,高于市场预期的 5% 左右增速;经营利润 82.7 亿,市场预期约 60 亿,刨除出售资产获得的 10 亿左右,仍旧是好于预期的。
但这么一份营收和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却让市场投出了 " 跑路 " 票,股价应声下跌。
摩根大通、瑞穗、美国银行、汇丰等国际投行都下调了京东的目标价。主要原因都在于对消费环境的不乐观,以及对行业竞争的不乐观。
京东的这份体面财报,背后其实还存在阴影。
将京东自营商品分类拆开,核心优势品类 3C 数码增长 11.4%,一改几个季度以来的颓势。即便人们消费再收紧,日用品消费是必须的,但京东日用百货的营收增速 -8.6%,持续萎缩。甚至比全国日用品零售增长的大盘还要差很多。
侵蚀来自多方面,管理层的解释是," 业务结构的调整,疫情结束后消费回归线下,和去年这个疫情囤货高基数等等挑战,使我们短期的增速遇到了一些挑战。"
但未来京东日百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复杂,当 3P 商家占据更丰富和低价的供给,势必带来 " 内耗 " 竞争;当外部的盒马、美团买菜等本地零售也持续加码性价比卖点,京东日百的价格、产品多样性和速度要重新获得竞争优势难度很高。
而看上去十分亮眼的 " 平台性收入 " 服务收入(541 亿元,同比增长 30.1%),其实相较上一季度(474 亿元,同比增长 34.5%)已经放缓增速。
其中,第三方广告和佣金业务(225 亿)增速只有 8.5%,维持在个位数,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考虑到去年 Q2 的低基数(增速从二三十个百分点,跌到了个位数),新增商家给京东带来的广告佣金收益并不明显。
前期被开店优惠吸引过来的中小商家,现在是各大平台争抢的 " 香饽饽 ",京东一旦对其提升费率,商家的留存是一个问题。
在二季度财报会上,京东集团 CFO 单甦提到,未来的目标是让第三方商家为京东贡献 60% 的交易额。
但从 Q2 的销售数据来看,京东的品类扩张仍然被自营牵制:2023Q2,京东3C 家电收入占总收入 52.8,2022Q2 占比 51.0%,自营 3C 家电的占比不升反降。
京东要想走好钢丝,平衡住自营和第三方的发展,更大的矛盾和问题可能还在后面。
而服务收入下增速高达 31.2% 的物流收入,高增速一部分来自德邦的并表效应(去年 Q3 并表),下季度这一增长光环也将褪色。
开放生态让京东物流的经营效率得到了优化,尤其在 Q2 利润转正。京东履约费用率从去年二季度的 6.1% 降至 5.8%。京东物流已经正式从一个需要不断输血的重资产包袱,变成了利润飞轮开始转动的效率机器。
但京东要做低价心智,放开了 3P 商家选择物流的自主权,这意味着低价和供应链效率这两大战略是两条平行线,很难带来明显的互相增益效应。
对比互联网老大哥,如今腾讯有了新的增长亮点视频号,给腾讯打开了广告业务的想象力;阿里果断的一拆六让集团各个子业务开始焕发出一些新面貌,估值趋向修复。
京东很稳,在电商领網域的策略也切中了时代需求,但似乎失去了讲述第二增长曲线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