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為什麼市場不喜歡京東的“低價”成績單,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20 社,作者 | 賈陽
過去這半年,回歸的劉強東主導了一場京東大變革,組織人事震動,公司戰略轉向," 低價 " 成了京東零售未來三年最重要的戰略。
而要真正做到全網低價,京東多年以來圍繞自營建立的商業生态,勢必要進行重塑。百億補貼是表,發展平台 3P 生态(第三方商家)才是裡。
京東就像在走平衡木,要把自營的資源分出來給第三方商家,但不能太激進,否則自營本身會受創。
如今低價策略進行了兩個季度,它的成果開始清晰。
零售的利潤正在毫無置疑的被削弱。而利潤的增量來源變成了平台屬性的 " 服務板塊 ",包括廣告收入和物流收入。在規模優勢下,京東物流終于獲得了盈利。
但京東似乎不再講述第二曲線。
01 僵局被打破
劉強東最大的擔憂就是,在其他渠道崛起過程中,京東的渠道重要性和價格優勢喪失了。在全國消費者都在收緊消費預算的大環境下,失去性價比,就等于抛棄用戶。
為此,他從去年底重返京東以來,大刀闊斧地改變了徐雷掌舵時期對消費更新的錨定策略。
劉強東對 " 低價 " 這一問題的敏感性,公司失去消費者低價心智的緊迫性,在随後的數據上得到了印證。京東确實陷入了瓶頸。
一季度京東就已經開始推行了低價策略,包括大打蘋果牌的百億補貼,但依然沒有挽回零售數據。Q1京東商品收入 1955.64 億元,較去年同期少 4.33%,是該項數據統計以來首次季度下滑。而 Q1 全國社零網上實物零售額增長 7.3%。京東商品收入增速大大跑輸大盤。
而到了 Q2,京東的低價策略有了進一步深化。
比如 " 百億補貼 " 方式發生了變化,減少了跟其他平台用 " 硬通貨 " 正面碰撞。據久謙中台檢測的數據,3 月 29 日到 4 月 4 日一周蘋果產品在百億補貼銷售額中占比達到 32%;到了 6 月 14 日,蘋果 SKU 數量從 3 月的 102 個減少到了 83 個,原來的蘋果專區也換成了電腦專區。京東百億補貼與拼多多同款商品中,京東價格更低的只占低兩位數。
也就是說京東的 " 百億補貼 " 更多是占了一個營銷的名頭,而真金白銀的補貼非常有限。
而在實現低價的另一供給—— 3P 商家方面,京東在跟抖音、淘寶搶奪資源,後兩者也正在用 0 元開店等優惠政策大打出手。
為了吸引 3P 商家,京東降低了商家入駐門檻,過去半年,京東取消了自營和第三方商家的部門區隔,精簡了自營的品類,将剩餘的資源坑位出讓給了第三方商家,推進自營和 3P 商家流量平權。這些動作,讓 Q2京東新增商家數量同比增速達到 417%,較一季度呈加速增長态勢。
不過這一季度的财務結果,顯示出了一些好兆頭——第三方商家增加,讓京東的平台性收入獲得了顯著提高,與此同時 3P 對 1P 自營的衝擊控制在了比較小的範圍。
京東Q2 财報中,最為亮眼就是服務收入,同比增長 30.1% 至 541 億元。其中電商平台和廣告收入 225 億元,同比增長 8.5%;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的同比增速達到 51.5%,京東物流實現營業利潤 5.1 億元同比扭虧,經營效率也大幅提升,經營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 0.1% 增長至 1.2%。
這意味着京東的 " 平台性利潤 " 确定性地增長。
同時,自營零售規模恢復了增長。Q2京東商品收入 2338.55 億元,同比增長 3.5%,扭轉了 Q1 的負增長态勢。不過,價格戰顯然影響到了自營電商的利潤。京東商城板塊 Q2 利潤 81.4 億,經營利潤率 3.2%,相比去年同期的 3.4% 出現下滑。
這些數據正是京東低價策略想要達成的方向。
02 業績超預期,股價為什麼反而下跌?
京東本季度的整體收入 2879 億元,同比增速近 7.6%,高于市場預期的 5% 左右增速;經營利潤 82.7 億,市場預期約 60 億,刨除出售資產獲得的 10 億左右,仍舊是好于預期的。
但這麼一份營收和利潤均超出市場預期的财報,卻讓市場投出了 " 跑路 " 票,股價應聲下跌。
摩根大通、瑞穗、美國銀行、匯豐等國際投行都下調了京東的目标價。主要原因都在于對消費環境的不樂觀,以及對行業競争的不樂觀。
京東的這份體面财報,背後其實還存在陰影。
将京東自營商品分類拆開,核心優勢品類 3C 數碼增長 11.4%,一改幾個季度以來的頹勢。即便人們消費再收緊,日用品消費是必須的,但京東日用百貨的營收增速 -8.6%,持續萎縮。甚至比全國日用品零售增長的大盤還要差很多。
侵蝕來自多方面,管理層的解釋是," 業務結構的調整,疫情結束後消費回歸線下,和去年這個疫情囤貨高基數等等挑戰,使我們短期的增速遇到了一些挑戰。"
但未來京東日百面臨的挑戰可能更復雜,當 3P 商家占據更豐富和低價的供給,勢必帶來 " 内耗 " 競争;當外部的盒馬、美團買菜等本地零售也持續加碼性價比賣點,京東日百的價格、產品多樣性和速度要重新獲得競争優勢難度很高。
而看上去十分亮眼的 " 平台性收入 " 服務收入(541 億元,同比增長 30.1%),其實相較上一季度(474 億元,同比增長 34.5%)已經放緩增速。
其中,第三方廣告和傭金業務(225 億)增速只有 8.5%,維持在個位數,低于市場預期。尤其是考慮到去年 Q2 的低基數(增速從二三十個百分點,跌到了個位數),新增商家給京東帶來的廣告傭金收益并不明顯。
前期被開店優惠吸引過來的中小商家,現在是各大平台争搶的 " 香饽饽 ",京東一旦對其提升費率,商家的留存是一個問題。
在二季度财報會上,京東集團 CFO 單甦提到,未來的目标是讓第三方商家為京東貢獻 60% 的交易額。
但從 Q2 的銷售數據來看,京東的品類擴張仍然被自營牽制:2023Q2,京東3C 家電收入占總收入 52.8,2022Q2 占比 51.0%,自營 3C 家電的占比不升反降。
京東要想走好鋼絲,平衡住自營和第三方的發展,更大的矛盾和問題可能還在後面。
而服務收入下增速高達 31.2% 的物流收入,高增速一部分來自德邦的并表效應(去年 Q3 并表),下季度這一增長光環也将褪色。
開放生态讓京東物流的經營效率得到了優化,尤其在 Q2 利潤轉正。京東履約費用率從去年二季度的 6.1% 降至 5.8%。京東物流已經正式從一個需要不斷輸血的重資產包袱,變成了利潤飛輪開始轉動的效率機器。
但京東要做低價心智,放開了 3P 商家選擇物流的自主權,這意味着低價和供應鏈效率這兩大戰略是兩條平行線,很難帶來明顯的互相增益效應。
對比互聯網老大哥,如今騰訊有了新的增長亮點視頻号,給騰訊打開了廣告業務的想象力;阿裡果斷的一拆六讓集團各個子業務開始煥發出一些新面貌,估值趨向修復。
京東很穩,在電商領網域的策略也切中了時代需求,但似乎失去了講述第二增長曲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