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李想:不是理想了不起,是时代了不起,欢迎阅读。
撰文 / 张霖郁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师 超
早几年,恐怕没人预料到理想会率先冲过 100 万辆,成为首家冲线的新势力企业。
它并不具有先发优势。
融资不是最多,第一款车下线并未引发如潮的好评和曝光量,反而因增程路线激起争议。
当年的理想,为节省开支,连距离他们交付中心 4 公里不到的北京车展都放弃了参展,他们仅在车展海报上委婉地邀请大家顺路来交付中心看车。
2024 年 10 月 18 日,理想汽车第 100 万辆车交付,李想作为理想汽车创始人内心不知会如何回望和评价这些过往。
在 10 月 14 日的第 100 万辆整车下线仪式上,他说:" 今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我想这一刻大家在此相聚,不只是为理想汽车见证,更是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自主品牌中高端汽车首次实现 100 万辆下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不是理想汽车了不起,而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了不起。"
李想把 100 万辆成功下线的原因,归功于供应链协同的成果。
58 个月,从 0-100 万辆
2018 年 10 月 18 日,理想的首款车型理想 ONE 在北京亮相。
在产品和营销上,理想的做法区别于其他新势力品牌,这款车只有一个配置,一个价格,没有暗藏的选项。官宣的 42 项豪华配置以及 38 项主被动安全配置都是标配。
这是理想的产品战略,沿用至今。
一款车演变出多个版本;豪华、科技、舒适性配置拉满,匹配上比消费者预期略低的价格;最少的 SKU 带给消费者以及终端销售人员最低的理解以及沟通成本。得益于这样的平台化策略,理想之后推出 L 系列时,更高的零部件通用率带来了更大的供应规模,也促成了更优秀的成本控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意味着空气悬架、智能驾驶、智能空间等一系列豪华和智能化配置都可以成为标配。
理想 ONE 是在 2019 年四季度开始交付。当时正赶上疫情,整个国内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店端无法销售。
理想 ONE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交付,当时理想品牌的声量并不像今天。
为了卖车增加新车的传播量,当时李想本人在 2020 年 4 月 18 日晚,在北京顺义的交付中心连线虎哥直播,当时他在直播卖车方面并没有经验,虎哥说他 " 太实在 "。
即便如此,2020 年 6 月,理想 ONE 累计交付破万,到了 2021 年 11 月,这款车已经单月交付量破万了。2022 年 10 月,理想 ONE 已累计实现销量 20 万量,这款车当年成为现象级车型,很多业内人士不明白一款售价 30 万元以上、增程驱动,并且还拿不到相应的国家补贴,这款车竟然月销过万。
2022 年 10 月,理想 ONE 换代成理想 L8,理想内部重新梳理并定义了产品序列,理想 ONE 这一名字不复存在。
L9 成为理想增程 SUV 中的旗舰产品,价格在 40 万元以上的区间;L7 和 L8 在 30 万元 -40 万元之间,这两款车的区别主要在于 5 座和 6 座;2024 年新上市的 L6 则是在 20 万元至 30 万元之间;纯电车型 MEGA 是理想在 MPV 细分市场的旗舰车型。
理想的产品始终定位在 20 万元以上的家庭用车。
100 万辆的产品构成里,据汽车商业评论了解,首款车型理想 ONE 累计交付量突破 21 万辆,理想 L9、理想 L8、理想 L7 的累计交付量分别为 21 万辆、18 万辆、22 万辆。而今年全新车型理想 L6,自 4 月 18 日发布以来,月销已经超过 2 万辆,这一数字是很多车企多个产品才能实现的销量。月销稳定在 2 万辆,不到半年累计交付突破 11 万辆,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爆款产品。
也是供应链的 100 万辆
" 昨天在现场,我很自豪,过去三年太痛苦了,无能为力,我们和供应商一起经历过来了。" 理想汽车供应链副总裁孟庆鹏在媒体沟通会上有感而发,前一天是理想的供应商大会。
就像宝马之于采埃孚、丰田之于爱信,大众之于博世一样,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好的合作模式最终是相互成就,共担风险和收益。
李想本人曾经说过选择合作伙伴的三个要求。一是细分行业的小龙头,技术层面足够的专注;二是创始人还在公司努力工作,不只看眼前利益;三是拥有相对健康的资本储备。
但理想早年从 0-1 阶段时,在供应链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选择。他们当时寂寂无名,不惜一切代价找到行业内最好的供应商,因为第一款车要卖得好,必须要有知名零部件大厂的背书。
打造理想 ONE 的阶段,为了获得零部件大厂的供应,理想的采购老大要去介绍公司理念以及价值主张。很多顶级供应商,需要创始人或核心管理层亲自上门介绍。
理想 ONE 出生的时间并不好,疫情开始时赶上交付,之后又赶上芯片荒。
当时理想 ONE 共有 180 个供应商,在保供上和其他企业一样遇到很多困难。这一特殊时期,因外企供应商的制度限制了他们的反应速度,所以理想在那时开始布局国产化,在一些零部件的品类上,培育本土的供应商。疫情结束后,外企供应商一把手来华,中国新能源行业包括理想的活力改变了他们的认知,加上理想 ONE 的火爆,这些大厂开始愿意拿出最好的政策。
理想有一套名为 " 连山系统 " 的数字化质量预警系统,汇川联合动力是重点的试点供应商。汇川联合动力总部位于苏州,从 2016 年开始配套理想双电控产品,2019 年开发了三合一电驱动桥,2021 年和理想成立了合资公司,名为汇想。
连山系统是大数据平台,把供应商的生产平台与理想的平台打通,双方随时可以知道生产情况,一旦有问题第一时间就能够发现。同时,连山系统接入了很多工艺参数,如果出现偏值马上提醒,不用等出现质量问题才发现。
双方平台的打通,需要供应商具有开放的态度以及对理想的信任,毕竟要开放自己的数据和工艺给整车厂。
理想在每一款新车的制造过程中,会对供应商提出更高的目标。比如对汇川联合动力提出了 " 零安抛 " 的目标。安抛是指由于车辆故障导致不能行驶抛锚的概率," 零安抛 " 意味着不允许发生此类故障。
" 今年,我们把零安抛的目标纳入了公司目标中。虽然从数字上看,百万分之几百和零似乎差距不大,但零安抛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在用户端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这不仅涉及到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而且单靠汇川联合动力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这还需要理想的大数据支持和质量团队的协助。这里一楼有一个大会议室里有人在开会,那就是理想汽车的质量团队,他们每天都在工厂里,审查我们的生产线,以实现零安抛的目标。" 汇川联合动力乘用车销售部副总经理张坪剑说。
他说,在质量体系和方法论方面,汇川联合动力承认自己不如理想汽车,这就需要理想汽车来赋能他们。理想定期为汇川联合动力的质量工程师培训,双方会有质量沟通。
" 理想汽车会给我们做培训,我们也有一些新入职的质量工程师,理想会与我们合作进行赋能和培训。这是理想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对理想的要求,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他说。
相互成就
理想一直以来被行业认为是 " 抠厂 ",他们很少把大笔资金花在品牌活动上,但对于供应商而言,据汽车商业评论了解,理想的付款周期口碑是非常靠前的,对于未能兑现的产能,理想也做出相应的赔偿。
务实可能是比较中肯的评价。在与供应商的沟通中,有些供应商回想起当年对理想团队的印象。
" 当时理想的负责人常常扛着几十公斤重的电机来到我们公司进行标定工作。当时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他需要乘坐高铁携带重达几十公斤的电机从北京来到我们这里。这些同事如今都已经晋升为高级总监。正因为这种文化让我们非常认同理想汽车这家企业,尽管他们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时甚至让我们感到有些难受,但我们非常欣赏这种务实的态度。" 一位供应商说。
汇川联合动力当年因为没有服务乘用车企的经验而被传统车企拒之门外,但从为理想提供双电控产品到三合一电驱动桥,8 年时间,他们 2024 年上半年的业绩比去年又翻了一番。
" 我们业务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敢把国外的这些企业做成我们的学习榜样,因为觉得差距太大了,连追赶都不敢。得益于整车厂创新的时候我们也同时跟进,一方面是能力跟上,另一方面是速度跟上,这就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机会。" 汇川联合动力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杨睿诚说。
他说,在过去的中国汽车行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一百强当中,基本上都是非核心部件,轮胎、轮毂、内饰等企业,但现在已经有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出现,已经不只是中国了,而是全球前十了。他认为接下来中国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会越来越多。
随着理想汽车的产销规模不断扩大,理想已经逐步完成自己的供应链生态圈。他们与供应商之间紧密合作,相互赋能,最终彼此成就,如空气悬架供应商孔辉、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智驾芯片供应商地平线等 20 余家年轻的合作伙伴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
10 月 14 日那天,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低调出现在理想第 100 万辆下线仪式上,他既没有公开演讲,也没有接受媒体采访。理想的几次发布会现场,曾毓群也曾到场支持。
从 0-100 万辆,理想完成了第一阶段,同时也向行业证明了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