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长城汽车回应懂车帝冬测:请剔除“以商养测”对测试结论的影响,欢迎阅读。
加入轩辕之学 成就新汽车人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由懂车帝冬测引发的行业争议还在继续发酵。
12 月 11 日,懂车帝发布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冬测结果,引起了业内广泛热议。
华为、长城、吉利、特斯拉等多家企业公开对懂车帝冬测的规则和结果提出质疑。
懂车帝回应称,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测试标准,符合用户冬季极寒环境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并于 12 月 14 日在漠河举行 2023 冬测开放日,邀请所有车企现场观测。
同一天下午,长城汽车在保定召开 " 关于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的圆桌论坛 ",与会人员包括长城汽车高层以及来自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汽中心、招商车研、天津大学等部門的十多位专家、学者、机构代表以及多家媒体代表。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大家对冬测结果的关注证明了一件事情," 就是针对各种极限环境的测试标准的缺失,而制定这个标准,是中国汽车企业和媒体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活动现场,长城汽车宣布向全行业开放所有 " 新能源汽车测试平台 ",并倡议其他车企开放测试资源,共同支持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测试,推动更加专业、严谨的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标准。
会议的最后,长城汽车发起了 " 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的七项倡议 ",其中之一为:行业各方应正确认识舆论引导责任,维护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剔除 " 以商养测 " 对测试结论的影响。
这场由冬测引发的行业争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
长城开放所有新能源测试平台
正在漠河开展的 2023 懂车帝冬测,对 50 多款主流车型进行 -40 ℃极寒测试。其中一个项目是对多款增程、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进行测评,结果,领克 08 EM-P、问界 M7、魏牌高山的纯电续航分别为 6.5 公里、10.6 公里、17.4 公里,排名后三位。
结果公布之后,多家车企公开表示对测评结果不认可。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直接下场开怼:" 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直言," 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长城汽车也表示,调取参测车型后台数据进行确认,发现部分测试结果异常。
长城汽车 CGO 李瑞峰表示:" 极限环境下更需要发挥测试验证的可靠性作用,我们的出发点并非输赢,而在于结果与产品本身性能、厂家认证试验结果、用户使用感受有较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再冠以‘专业’的帽子,是对造车人的伤害,对用户决策的干扰。"
懂车帝对质疑进行回应,直言 "2023 懂车帝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测试标准,符合用户冬季极寒环境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 ",并于 12 月 14 日在漠河举行 2023 冬测开放日,邀请所有参与车企现场观测。最终确认到场企业、媒体、行业机构和用户共计 25 组。
同一天下午,长城汽车在保定召开意在提升中国新能源环境测试水平的圆桌论坛。
穆峰首先表示要为中国汽车媒体点赞,指出正是百家争鸣的评测内容,才让更多用户开始关注、了解并逐渐认同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时,也鞭策中国车企追求更加极致的品质水准为用户造好车。
同时,他指出,核心还是要打造标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高质量造车与高标准选车同等重要,为中国用户造好车,选好车,是我们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媒体的共同使命。"
穆峰直言,最近围绕冬测的各种质疑和口水仗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共同寻找建设性提升方案才是关键,也是长城举办圆桌会的原因。
他代表长城汽车承诺:
" 即日起,开放专用于低温测试的黑河冬季试验场,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所有新能源测试平台,我们也全力支持所有媒体朋友在这一平台上开发、开展更多专业视角的测试项目。同时我们郑重呼吁,中国其他车企开放测试资源,提供测试车辆,为支持中国汽车媒体的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评测而努力。"
此外,长城还宣布在明年夏测中开放相应的测试资源。
在极寒实验场方面,长城自建了黑河冬季实验场,涵盖了雪动态广场,冰面 ABS 路,冰雪圆环、低速的分割扩道等 12 种测试场地。
针对新能源车在极寒场景的使用,长城汽车累计建立了测试规范 56 项,围绕着 21 个重点的建设项目打造了全气候环境风洞实验室、黑河冬季极寒整车道路实验场、8 套高低温整车环境舱、14 套零部件 -40 ℃的实验台架等设备。
长城汽车动力平台中心负责人刘宝表示:" 针对 PHEV、HEV 低温油耗的测试,我们会重点对极寒条件下的采暖、排放裂化、冷启动加农、电平衡等难点问题,与油耗的平衡冲突进行优化标定和测试验证。"
发起七项倡议
当前,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的行业标准亟需完善。
天津大学姚春德教授表示,极端条件下的高寒高热高原三高实验,实际上是以前在燃油车的条件下提出来的,而今天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形势下," 混合动力、插电混动以及纯电动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来满足三高测试,来考验产品性能,这是给我们汽车界提出来的一个新考验 "。
中国汽研代表也表示,极端环境测试确实是汽车行业里面标准相对比较薄弱的领網域。" 一个标准的打磨需要反复的测试、论证,是几代人经验的积累、总结、不断深化,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搞几次评测或者搞几个试验,然后博一博眼球,这个是没有意义的。"
汽车商业评论从会上获悉了以下两个信息:
其一,中汽研汽车检测中心呼伦贝尔有限公司联合中汽信息科天津有限公司,将于 2023 年 12 月 22 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新能源汽车极端环境测试技术研讨会暨汽车环境测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
其二,2024 年 1 月 4 日到 10 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车分技术委员会将组织召开汽车极端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标准起草。2023 年第三次工作会议,长城也是参加的起草者之一。
圆桌论坛的最后,与会代表发起了 " 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的七项倡议 "。
内容如下:
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专业、严谨、公正的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维护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行业各方的共同责任。
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应坚持以用户实际需求为中心的原则,为用户切身利益负责。
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认可的标准。
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应建立严格程式认证,应有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中国车企应积极开放专业资源、提供专业能力、分享专业测试经验。
中国车企应为用户提供经得起严苛考验的高品质产品,对正常舆论评价持开放态度。
行业各方应正确认识舆论引导责任,维护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剔除 " 以商养测 " 对测试结论的影响。
行业各方应积极响应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标准、推动标准发布和应用。
对于第 6 点提到的 " 以商养测 " 行业乱象,其实在今年 3 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 第三方测评 " 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就曾提及。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对 350 家 " 第三方测评 " 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 的 " 第三方测评 " 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 的 " 第三方测评 " 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5.7% 的 " 第三方测评 " 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车企、媒体各尽其责
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懂车帝冬测引发的诸多争议,正是因为汽车行业确实面临这样的痛点:车辆出厂会经历各种严格的国家标准测试,但有一个问题是,这些测试标准多是工程标准,与用户实际用车场景有一定差距。
于是,很多媒体在做的这种更关注用户体验的车辆测试,就有了存在价值。
如果媒体测试过程严谨,立场公允,测试结果对用户来说就很有参考价值。但如果测试过程不够严谨,则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误导公众。
另外,以用户体验为主的车辆测试,测试条件不一样,测试标准也不统一,比较容易引发争议。
说到产品测评,12 月 14 日 -15 日,汽车商业评论发起的中国汽车年度贡献奖——轩辕奖,入围的 25 款车型在轩辕奖评审团的复盘体验后,在独立观察员安永的全程监督下,正在进行终评讨论。
轩辕奖自 2013 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持 " 独立于商业、独立于权力、独立于关系 " 的三独原则,通过专业机构的测试以及中外专家的评价,来发现优秀产品,洞见行业趋势。
12 月 16 日下午,第十一届轩辕奖颁奖典礼也将在武汉举行。敬请期待!
说到底,不管是车企还是媒体,都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车企要做好产品,媒体的监督也要立场公正,特别是有可能影响到公众利益的这种评测,更是要谨慎对待。
如果能通过充分、开放的交流,达成一些行业共识,一个有争议的测评事件也有可能成为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契机。
百 " 模 " 大战,将如何改变智能座舱?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