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5000万人,6亿点赞,刀郎炸裂复出!当年笑他的人,如今活成笑话,欢迎阅读。
不曾想到,打破歌手线上演唱会纪录的,不是天王天后,不是流量鲜肉。
而是沉寂十余年,几乎没有任何曝光度的他——
刀郎!
上周五晚八点,开播仅半小时,便有两千万人涌入直播间,朋友圈的自来水持续刷屏。
演唱会过半,观看人数已狂飙至 4100 万;
当《罗刹海市》伴奏响起,该数据上升至 5000 万,刀郎也打破此前由周杰伦保持的视频号直播纪录。
即便如此,事后仍不乏网友表示没见到宣传,看到一定会支持。
3 个半小时,6 亿点赞,似乎更能说明刀郎在民间的影响力——
真诚,才是出圈的必杀技;
你为公众付出多大诚意,他们也将回馈多少真心。
01
刀郎将演唱会的时间定在今年的夏末秋初,是下了心思的。
20 年前的那个夏天,一首《2002 年的第一场雪》横空出世,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刀郎沙哑的嗓音中独代浓烈的情感,既有西網域的嘹亮与粗犷,亦有让人为之感动的深情歌词。
听完这首歌,全国歌迷悟了:原来除了你侬我侬的爱情,竟然有人能把对地網域感情唱得如此深情。
《冲动的惩罚》让人感叹对私密感情的书写尺度;
《情人》又让人频频听出欧美式的浓情蜜意;
回头再听民歌《敖包相会》,观众才真正发现刀郎的确才华了得。
同年,刀郎凭借 270 万销量,领跑整个华语影坛。
爆火之后的 20 年间,刀郎被持续非议和中伤。
" 没什么审美 "
" 农民听的歌 "
" 直接丢进垃圾桶 "
种种黑水,至今仍充斥在互联网上。
作为当事人,彼时正在巅峰期的刀郎,却选择 " 半隐退 ",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刀郎的 " 挥手自兹去 ",像是一种告别,也像是一种宣誓。
20 年间,国内文娱行业突飞猛进发展,明星、网红,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流量的浪潮中狂欢。
有人曾将 2004 年称为华语音乐的巅峰。
言外之意,后来的 20 年,华语音乐,一直在走下坡路。
刀郎对此,从未表达过什么。
直到 2023 年,新专辑《山歌寥哉》如平地惊雷,一首首曲风悠扬、歌词玄妙的歌曲,直接屠榜。
一时间,我们才知道,刀郎根本没有置身事外。
对非议和口水,他从不回应;
但对作品和创作,他锱铢必较。
演唱会上,刀郎定义了一首音乐何谓「闪亮」——
唯有灵魂的碰撞、心性的包容,才能达到无需言语的默契。
毕竟行至音乐处,无需言语声。
02
刀郎这场《知交》演唱会,不仅创造了流量上限,还突破了人数下限。
3 个半小时的演唱会,无主持、无伴舞、无嘉宾、无妆造、无道具 ...
刀郎一个人,打满全场。
有人说,这是某种去伪存真的抗议表达;
但真正了解刀郎生平后,才发现这是他性情的一部分。
生于四川的刀郎,原名罗林。
父母都是文艺阵线上的前辈,并不希望刀郎从事文艺工作。
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刀郎从小由哥哥照料。
一次偶然中,哥哥带刀郎去表哥家玩。
眼前的纷繁的五线谱,在表哥的乐器演奏下,竟成为一段段美妙的旋律。
这一刻,音乐创作的神奇,深深打动了年幼的刀郎。
这之后,刀郎会常常泡在表哥的乐器房,痴迷起来,就忘记了时间。
半玩半学,刀郎学会了编曲和乐器。
也是在表哥的强烈建议下,生活节俭的父母,置办了一台钢琴。
本以为就此走上了音乐之路。
但刀郎的人生,立刻遭到了无法弥补的重创。
在一次与哥哥的争吵中,妈妈因护年纪小的刀郎,将哥哥骂出了家门。
本以为怄两天气就回来了。
但再次见到哥哥,却是阴阳两隔。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哥哥不幸身亡。
这件事,成为刀郎内心永久的伤痛。
内疚、悔恨、思念 ...
种种情绪盘踞在内心。
于是我们在他的音乐中,总能听到种种悲怆的复杂情绪。
16 岁那年,刀郎离开了家乡。
他给自己规划的路线也很简单粗暴:不依靠父母关系,单枪匹马。
先是在歌厅做服务生;
然后是给酒吧驻唱歌手打杂;
最后结交好友,组建乐队。
这一段经历中,刀郎受尽了奚落和白眼,但为了学习音乐积攒经验,刀郎都忍了下来。
彼时,内地正流行罗大佑,所以他们给乐队起名 " 手术刀 "。
作为主唱,「刀郎」的艺名就有了。
毕竟没有包装和运营,乐队没有名气。
零星收入下,还是解散了。
这当然没浇灭刀郎的热情。
每当穷困潦倒时,他都会回想与乐谱第一次相遇时的曼妙神奇。
真正的打击,是妻子的不辞而别。
尽管收入微薄、没什么前途,妻子多次劝他 " 务实 ",谋一份 " 营生 ",但刀郎还是执拗地坚持着梦想。
女儿出生 40 天的早上,刀郎看着妻子留下的字条,才发现妻子早就去意已决 ...
很长一段时间里,刀郎都萎靡不振。
尽管把女儿给了父母照顾,但他在西南多个城市的辗转后,都没有什么起色。
海南走穴时光,刀郎曾有过一段还不错的日子。
但没过多久,就退出了乐队。
因为那不是他想要的音乐。
商演、驻唱、出专辑 ...
能尝试的,他都尝试了。
尽管每次都是热情满满,但每次都是成果寥寥。
年迈父母、陪伴孩子、物质供养,这些传统中国男人应该做到的事,刀郎通通缺位了。
巨大压力中,时间终于来到了 2004 年。
《2002 年的第一场雪》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此时,16 岁的青葱少年,已经成长为 33 岁的中年大叔。
看到这儿,大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刀郎演唱会去掉了修饰。
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跌宕后,洗去铅华也是种必然选择。
03
在资本造神、流量涌入的快餐时代,为什么刀郎的演唱会能打动人?
与其说具备一流的音乐素养,不如说是被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所打动。
过去的 20 年间,他不在江湖,江湖却流传着他的传说。
单从曲目来看,刀郎的音乐既有悠扬婉转的江南小调,也有恢弘浓烈的新疆木卡姆;
广西山歌、川江号子也被他巧妙地融入到音乐中;
另外,歌词中不乏《聊斋志异》《山海经》这些脱胎于老百姓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故事桥段,带听众进入奇诡志怪图景之中,经得起反复揣摩。
如果没有对百姓真实生活的体察,刀郎做不出如此鲜活的旋律。
与今天乐坛某些「跳大神」的舞台片段相比,刀郎作品的厚重感不言而喻。
此外,刀郎自带「去商业化」的草根属性。
从第一张专辑开始,刀郎专辑就做到了0 宣传。
无论是歌声传递的情感,还是个人的履历,都有浓重的草根弱势群体色彩,不被主流圈层接纳,却自带原始生命力。
换句话说,华语乐坛越烂,刀郎的地位也就越高。
抛开那些挖苦和贬低,要知道哪怕仅凭借 20 年前的号召力,在短视频时代想翻红、带货,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但他始终选择淡出大众视野。
他的徒弟云朵,曾被问到,为什么刀郎这些年不出来唱歌了。
云朵回答:他不喜欢抛头露面,只想安安静静做音乐。
朴实无华的回答背后,是一颗摒弃诱惑、甘于寂寞的心。
人人都自我标榜是凡高的年代,却没有人敢割耳朵。
距离从家乡出走,已过去匆匆 37 年。
不知 53 岁的刀郎,如今回望这一路走来会作何感想?
也许哥哥去世的伤痛已经结疤
妻子离去的身影也已模糊
但十岁那年,表哥家院落中跳动的音符,一定像精灵般,时常出现在他的午夜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