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iPhone 为何不上快充,欢迎阅读。
iPhone 15 系列临近发布,相关的新闻也越来越多,最近有传,iPhone 15 系列快充或更新,最高 40W 有线快充。
老狐忍不住要笑了,苹果这更新幅度还真 " 大 ",国产厂商动辄一两百 W 快充,你还三四十 W,搁这养生呢?
国产厂商的快充,大多能上到 100W,个别 " 激进 " 的,例如不久前被曝光的红米 Note 13 Pro,甚至能上到 300W。
但也有 " 不跟随 " 的国产厂商,比如华为,无论是去年的旗舰 Mate 50 系列,还是今年的次旗舰 P60 系列,快充的最高规格都是 66W。
为什么有的品牌快充功率高得惊人,有的却钟情 " 慢充 "?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为何要有快充
在功能机时代,并没有什么快充概念,当时还是采用更换电池、万能充等方式进行充电。
当时的手机电池,大多是镍镉电池,体积大密度小,而且什么时候充电也有讲究,最好是用到快没电再充,否则电池容量容易下降。
功能手机的充电功率,大约是 0.35A 到 0.8A,充满一块电池,大概需要三个小时。
不过,由于一块电池可以用上好几天,加上可以更换电池,因此在那个时候,快充并没有很大的需求。
苹果手机的出现,使可拆卸电池逐渐退出舞台,手机和电池的一体化,突破了液态电解质对于电池厚度的限制,让电池的形状更 " 自由 "。
不过,充电却不 " 自由 " 了,以前手机没电,换电池即可,现在用户只能老老实实等着充电。
加上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充电速度也必须要加快,那种动辄几个小时的充电速度,任谁都受不了。
快速充电,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快充的原理,就是在电池容量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充电功率,以缩短充电所需的时间。
快充还牵涉到一个叫 " 快充協定 " 的东西,所谓快充協定,可以理解为手机和充电器之间的 " 暗号 "," 暗号 " 对上,就能实现快充,对不上就用不了。
快充協定分为公有協定和私有協定,公有協定即不同品牌的充电设备能相互通用,第三方厂商也能生产和销售设备。
至于私有協定,就是某品牌的快充设备,不能用于其他品牌,第三方厂商也不能生产和销售该品牌的快充设备。
那时的安卓手机,普遍使用 USB BC 1.2 協定,该協定是公有協定,由 USB-IF 协会颁布,支持 5V 1.5A,最大 7.5W 充电功率。
现在我们嗤之以鼻的 iPhone" 快充 ",在那个时候,却是领先安卓手机的。
iPhone 从领先到落后
初代 iPhone 的充电器,是一个 5V1A 5W 的充电器,但并非大众熟知的五伏一安,而是类似于 iPad 的充电器。
2010 年,苹果发布初代 iPad,首先支持 5V 2A 充电,并且 iPhone 也能兼容,这时候的 iPhone 充电速度,比安卓手机快。
2012 年 9 月,iPhone 5 发布,和 iPhone 5 一起出现的,则是被无数人视为 " 万恶之源 " 的 Lightning 接口。
与此同时,安卓手机依然在使用最高 7.5W 的充电功率,但这个功率已经跟不上时代,必须更新。
2013 年,高通推出 QC 1.0 協定,支持 5V 2A,安卓手机正式进入 10W 时代,从而实现对苹果的反超。
不久,高通推出 QC 2.0 協定,把电压提升到最高 12V,在 2A 电流下,能实现 18W 快充。
2014 年,OPPO 推出了 22.5W 快充,一下子震惊业界。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的经典广告词 " 充电 5 分钟,通话两小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快充的优势表露无遗。
快充这个概念,开始被消费者看重,原本不太重视快充的各家厂商,纷纷转过身去,发布自己的私有快充協定。
市面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私有協定,有华为的 22.5W SCP、魅族的 24W mCharge、努比亚的 26W NeoCharge 等。
随着越来越多安卓手机开始使用 USB-C 接口,基于该接口的公有快充協定,也先后出现。
高通发布 QC 3.0 協定,USB IF 也推出 USB Power Delivery(PD)快充協定。
QC 3.0 協定最大支持 36W 快充,向下兼容 QC 2.0,而拥有极强兼容性的 PD 協定,则支持 20W 快充。
苹果在 2017 年加入 PD 協定,但受限于接口和电池容量,iPhone 8/X 系列的最高充电功率,只有 15W。
当苹果的快充功率还在挤牙膏时,安卓则一飞冲天,50W、60W、120W、240W...... 苹果被远远抛在身后。
最新的 iPhone 14 系列,充电功率最高只有 29W,以这个功率给 iPhone 14 Pro Max 充电,差不多两小时才能充满。
国产不说旗舰,就算千元机也有 65W 的功率,半小时内就能充满。
快充真的会伤电池吗
为什么苹果对快充一直不情不愿?主要是因为 Lightning 接口,从 iPhone 5 到 iPhone 14,苹果用了十年。
Lightning 接口只有一对触点用来供电,无法支持更大功率的快充,27W 就是 iPhone 的快充极限。
相比之下,USB-C 接口有 5 对供电触点,除去给 Emark 芯片供电的一对触点,还有 4 对触点可以用来供电,给快充留下充足空间。
所以,当使用 USB-C 接口的安卓手机可以在快充做文章时,苹果就只能挤牙膏。
如果不是欧盟强制要求苹果更换接口,估计苹果还能继续 Lightning 十年,毕竟躺着就能拿授权费,何乐而不为?
这就是为何人们对 iPhone 15 更换 USB-C 接口会如此期待,只有抛弃 Lightning,iPhone 才能迎来真正的快充。
除了接口,也有不少人认为,苹果是为了安全起见,使用比较保险的充电方法,可以让电池在多年后仍然保持良好的状态。
大多数快充技术,都是通过大电流或高电压来实现快充,因此无法避免高温、高压等极易损伤电池的行为。
实际上,很多厂商的快充,功率不会用到那么高,例如小米 13 Ultra,快充最高 90W 功率,但在实际充电的时候,也就用到五六十 W。
像华为和荣耀,已经开始放弃对快充的内卷,Magic 5 Pro 的快充功率最高为 66W(实际为 45W)。
此外,快充真的会伤害电池吗?有博主专门进行了实测,该博主花费近 2 年时间,对 10 台 iPhone 和 10 台安卓手机进行实验。
iPhone 在使用一年半,慢充和快充分别达到 500 次电池循环次数后,慢充和快充的电池健康度,分别下降 11.8% 和 12.3%,两者仅相差 0.5%。
同样,在慢充和快充均达到 500 次电池循环后,安卓手机慢充和快充的电池健康度,分别下降 8.8% 和 8.5%,慢充下降得还快点。
无论是快充还是慢充,都存在合理的电池寿命损伤,单纯说快充会加快电池寿命衰减,其实站不住脚。
何况,现在的厂商,也会通过电池健康算法或电池管理芯片等手段,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作为电池技术的重要补充,现阶段的快充技术,已经很成熟,能真切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所以苹果为何不上快充?老狐认为,就是单纯不想上,毕竟销量不愁,还能留到以后出新机的时候,作为一个卖点。
不管以后能不能当卖点,苹果还是快点赶上脚步吧,就一个快充还被对手落下那么多,也太丢人了。
参考资料:
差评:iPhone 用上 USB-C 后,我看苹果还有啥理由不给快充!
网络图片
编辑:陈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