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iPhone 為何不上快充,歡迎閱讀。
iPhone 15 系列臨近發布,相關的新聞也越來越多,最近有傳,iPhone 15 系列快充或更新,最高 40W 有線快充。
老狐忍不住要笑了,蘋果這更新幅度還真 " 大 ",國產廠商動辄一兩百 W 快充,你還三四十 W,擱這養生呢?
國產廠商的快充,大多能上到 100W,個别 " 激進 " 的,例如不久前被曝光的紅米 Note 13 Pro,甚至能上到 300W。
但也有 " 不跟随 " 的國產廠商,比如華為,無論是去年的旗艦 Mate 50 系列,還是今年的次旗艦 P60 系列,快充的最高規格都是 66W。
為什麼有的品牌快充功率高得驚人,有的卻鍾情 " 慢充 "?這其實是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
為何要有快充
在功能機時代,并沒有什麼快充概念,當時還是采用更換電池、萬能充等方式進行充電。
當時的手機電池,大多是鎳镉電池,體積大密度小,而且什麼時候充電也有講究,最好是用到快沒電再充,否則電池容量容易下降。
功能手機的充電功率,大約是 0.35A 到 0.8A,充滿一塊電池,大概需要三個小時。
不過,由于一塊電池可以用上好幾天,加上可以更換電池,因此在那個時候,快充并沒有很大的需求。
蘋果手機的出現,使可拆卸電池逐漸退出舞台,手機和電池的一體化,突破了液态電解質對于電池厚度的限制,讓電池的形狀更 " 自由 "。
不過,充電卻不 " 自由 " 了,以前手機沒電,換電池即可,現在用戶只能老老實實等着充電。
加上電池容量越來越大,充電速度也必須要加快,那種動辄幾個小時的充電速度,任誰都受不了。
快速充電,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的标配,快充的原理,就是在電池容量固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充電功率,以縮短充電所需的時間。
快充還牽涉到一個叫 " 快充協定 " 的東西,所謂快充協定,可以理解為手機和充電器之間的 " 暗号 "," 暗号 " 對上,就能實現快充,對不上就用不了。
快充協定分為公有協定和私有協定,公有協定即不同品牌的充電設備能相互通用,第三方廠商也能生產和銷售設備。
至于私有協定,就是某品牌的快充設備,不能用于其他品牌,第三方廠商也不能生產和銷售該品牌的快充設備。
那時的安卓手機,普遍使用 USB BC 1.2 協定,該協定是公有協定,由 USB-IF 協會頒布,支持 5V 1.5A,最大 7.5W 充電功率。
現在我們嗤之以鼻的 iPhone" 快充 ",在那個時候,卻是領先安卓手機的。
iPhone 從領先到落後
初代 iPhone 的充電器,是一個 5V1A 5W 的充電器,但并非大眾熟知的五伏一安,而是類似于 iPad 的充電器。
2010 年,蘋果發布初代 iPad,首先支持 5V 2A 充電,并且 iPhone 也能兼容,這時候的 iPhone 充電速度,比安卓手機快。
2012 年 9 月,iPhone 5 發布,和 iPhone 5 一起出現的,則是被無數人視為 " 萬惡之源 " 的 Lightning 接口。
與此同時,安卓手機依然在使用最高 7.5W 的充電功率,但這個功率已經跟不上時代,必須更新。
2013 年,高通推出 QC 1.0 協定,支持 5V 2A,安卓手機正式進入 10W 時代,從而實現對蘋果的反超。
不久,高通推出 QC 2.0 協定,把電壓提升到最高 12V,在 2A 電流下,能實現 18W 快充。
2014 年,OPPO 推出了 22.5W 快充,一下子震驚業界。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它的經典廣告詞 " 充電 5 分鍾,通話兩小時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把快充的優勢表露無遺。
快充這個概念,開始被消費者看重,原本不太重視快充的各家廠商,紛紛轉過身去,發布自己的私有快充協定。
市面上出現各種各樣的私有協定,有華為的 22.5W SCP、魅族的 24W mCharge、努比亞的 26W NeoCharge 等。
随着越來越多安卓手機開始使用 USB-C 接口,基于該接口的公有快充協定,也先後出現。
高通發布 QC 3.0 協定,USB IF 也推出 USB Power Delivery(PD)快充協定。
QC 3.0 協定最大支持 36W 快充,向下兼容 QC 2.0,而擁有極強兼容性的 PD 協定,則支持 20W 快充。
蘋果在 2017 年加入 PD 協定,但受限于接口和電池容量,iPhone 8/X 系列的最高充電功率,只有 15W。
當蘋果的快充功率還在擠牙膏時,安卓則一飛衝天,50W、60W、120W、240W...... 蘋果被遠遠抛在身後。
最新的 iPhone 14 系列,充電功率最高只有 29W,以這個功率給 iPhone 14 Pro Max 充電,差不多兩小時才能充滿。
國產不說旗艦,就算千元機也有 65W 的功率,半小時内就能充滿。
快充真的會傷電池嗎
為什麼蘋果對快充一直不情不願?主要是因為 Lightning 接口,從 iPhone 5 到 iPhone 14,蘋果用了十年。
Lightning 接口只有一對觸點用來供電,無法支持更大功率的快充,27W 就是 iPhone 的快充極限。
相比之下,USB-C 接口有 5 對供電觸點,除去給 Emark 芯片供電的一對觸點,還有 4 對觸點可以用來供電,給快充留下充足空間。
所以,當使用 USB-C 接口的安卓手機可以在快充做文章時,蘋果就只能擠牙膏。
如果不是歐盟強制要求蘋果更換接口,估計蘋果還能繼續 Lightning 十年,畢竟躺着就能拿授權費,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為何人們對 iPhone 15 更換 USB-C 接口會如此期待,只有抛棄 Lightning,iPhone 才能迎來真正的快充。
除了接口,也有不少人認為,蘋果是為了安全起見,使用比較保險的充電方法,可以讓電池在多年後仍然保持良好的狀态。
大多數快充技術,都是通過大電流或高電壓來實現快充,因此無法避免高溫、高壓等極易損傷電池的行為。
實際上,很多廠商的快充,功率不會用到那麼高,例如小米 13 Ultra,快充最高 90W 功率,但在實際充電的時候,也就用到五六十 W。
像華為和榮耀,已經開始放棄對快充的内卷,Magic 5 Pro 的快充功率最高為 66W(實際為 45W)。
此外,快充真的會傷害電池嗎?有博主專門進行了實測,該博主花費近 2 年時間,對 10 台 iPhone 和 10 台安卓手機進行實驗。
iPhone 在使用一年半,慢充和快充分别達到 500 次電池循環次數後,慢充和快充的電池健康度,分别下降 11.8% 和 12.3%,兩者僅相差 0.5%。
同樣,在慢充和快充均達到 500 次電池循環後,安卓手機慢充和快充的電池健康度,分别下降 8.8% 和 8.5%,慢充下降得還快點。
無論是快充還是慢充,都存在合理的電池壽命損傷,單純說快充會加快電池壽命衰減,其實站不住腳。
何況,現在的廠商,也會通過電池健康算法或電池管理芯片等手段,以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作為電池技術的重要補充,現階段的快充技術,已經很成熟,能真切地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所以蘋果為何不上快充?老狐認為,就是單純不想上,畢竟銷量不愁,還能留到以後出新機的時候,作為一個賣點。
不管以後能不能當賣點,蘋果還是快點趕上腳步吧,就一個快充還被對手落下那麼多,也太丢人了。
參考資料:
差評:iPhone 用上 USB-C 後,我看蘋果還有啥理由不給快充!
網絡圖片
編輯:陳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