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大折叠迎来进一步细化,全能与轻薄你会怎么选,欢迎阅读。
日前有传言称,小米即将推出的折叠屏新品 MIX Fold3 在做到轻薄机身的同时,还将配备徕卡全焦段四摄,或将成为折叠屏手机中支持焦段最全的产品。而不久前刚刚亮相的荣耀 Magic V2 系列,则实现了仅为 9.9mm 折叠后机身厚度,且抢先在这类产品中搭载了骁龙 8 Gen2 领先版移动平台。
事实上,这两条消息也代表了未来 " 大折叠 "(即横向内折叠方案)机型的两个方向,其一是全功能型,另一个则是向着轻薄、且专精发展。
在产品定位上," 大折叠 " 其实一直都属于各大厂商旗下最旗舰的产品,并且大多数用户的认知中," 旗舰就应该有旗舰的样子 ",也就满足消费者 " 既要、又要、还要 " 的需求,在理想状态下,当前最高端的硬體、体验应该全部配备。
小米现款 " 大折叠 " 机型 MIX Fold2
但对于 " 大折叠 " 来说,其实这也是难度极高的要求。例如在满足用户 " 既要 " 的影像方面,传闻中的小米 MIX Fold3 就配备了潜望式长焦,补齐了目前同类产品在这一方面的缺憾。
相比直板旗舰,折叠屏机型的机身厚度实际上是需要减半的
这里的关键就是机身厚度,以小米现款 " 大折叠 "MIX Fold2 为例,其折叠状态下的厚度为 11.2mm、展开后则是 5.4mm,即便后续产品相比这一尺寸会进一步瘦身,但理论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作为对比,配备了潜望式长焦的小米 13 Ultra 机身厚度达到了 9.06mm,由此可见超大底 + 潜望式长焦模组对于厚度的影响。
影像模组中的光学组件同样也是影响机身厚度的重要因素
在满足用户 " 又要、还要 " 的性能和快充等配置上,据称 MIX Fold3 则将搭载主流的高通骁龙 8 Gen2 主控,并支持 67W 有线快充和 50W 无线快充。其中虽然有线快充的峰值功率并没有达到目前的最高水平,但考虑到顶级旗舰小米 13 Ultra 也只配备了 90W 有线快充,因此这样的组合并不意外。而且有传言称,MIX Fold3 还将换用新型水滴铰链,在实现机身轻薄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抗摔性。
但想必大多数用户都明白,想要在本就十分拥挤的机身内部塞下更多、更强的硬體配置,以实现更为全面的功能体验,就必然需要在部分方面做出妥协,否则就必然会导致机身尺寸的 " 放飞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全能型 " 大折叠 " 的这种妥协更多的是因为 " 放不下 " 而不得不妥协。
而刚刚亮相的荣耀 Magic V2 系列则很明确地在走轻薄化路线,其仅为 9.9mm 的闭合态厚度便是其最大的产品亮点,也满足了用户想要轻薄型大折叠的需求。事实上,一直以来手机在实现轻薄化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妥协,例如为了能够实现更薄的机身换用不可拆卸的电池、取消 3.5mm 音频接口等等。
所以以荣耀 Magic V2 系列为代表的轻薄化方向,无疑是这类机型的最初确定的核心亮点,其他配置方面则需要围绕这一点来做文章。因此 Magic V2 在满足用户 " 又要、还要 " 的需求,选择了诸如性能、螢幕、电池等,用户更为关注的部分深入。
更轻薄、更大容量的电池,也是突出 Magic V2 系列核心亮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在性能方面,Magic V2 系列就搭载了目前高通旗下最新的旗舰主控骁龙 8 Gen2 领先版,同时也是首款配备这一平台的 " 大折叠 " 机型,在性能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而在螢幕方面,Magic V2 系列的内外屏均具备 3840Hz 超高频 PWM 调光,还支持内外屏双压感手写。
过去,通常以轻薄作为卖点的机型在电池容量以及续航表现上往往有所欠缺,Magic V2 系列此次则通过配备更轻薄、更大容量的 5000mAh 青海湖双电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
因此即便是在轻薄化的方向上,最为重要的就是一切都需要以这个核心为基础,更严格苛刻地控制机身尺寸,其他配置则可以因此而妥协。关于这一点,荣耀 CEO 赵明在此前就曾多次强调,Magic V2 系列的轻薄设计经历了反复打磨,并由此带来了显著更有优势的产品体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轻薄型 " 大折叠 " 方案的这种妥协,是因为 " 放不下 " 而不得不舍弃。
所以 " 大折叠 " 的方案与轻薄方案虽然各自都有着自己的侧重点,但同样需要在一些方面进行妥协,只是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因此才导致最终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而这也使得其这两类产品所面向的用户群体有所差异。
虽然在旗舰级市场中,消费者有着 " 什么都要 " 的需求并无不妥之处,但毕竟技术的进步需要时间的积淀,因此在如今折叠屏机型快速更新迭代的情况下衍生出两种不同的产品设计方向,也是手机厂商为了尽可能满足更多用户需求所进行的选择。
但对折叠屏手机而言,这两种方向其实并无优劣之分,它们都是满足细分市场用户需求的产物。而随着未来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两种方向也可能会走向统一,让用户不必再为选择而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