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大折疊迎來進一步細化,全能與輕薄你會怎麼選,歡迎閲讀。
日前有傳言稱,小米即将推出的折疊屏新品 MIX Fold3 在做到輕薄機身的同時,還将配備徕卡全焦段四攝,或将成為折疊屏手機中支持焦段最全的產品。而不久前剛剛亮相的榮耀 Magic V2 系列,則實現了僅為 9.9mm 折疊後機身厚度,且搶先在這類產品中搭載了骁龍 8 Gen2 領先版移動平台。
事實上,這兩條消息也代表了未來 " 大折疊 "(即橫向内折疊方案)機型的兩個方向,其一是全功能型,另一個則是向着輕薄、且專精發展。
在產品定位上," 大折疊 " 其實一直都屬于各大廠商旗下最旗艦的產品,并且大多數用户的認知中," 旗艦就應該有旗艦的樣子 ",也就滿足消費者 " 既要、又要、還要 " 的需求,在理想狀态下,當前最高端的硬體、體驗應該全部配備。
小米現款 " 大折疊 " 機型 MIX Fold2
但對于 " 大折疊 " 來説,其實這也是難度極高的要求。例如在滿足用户 " 既要 " 的影像方面,傳聞中的小米 MIX Fold3 就配備了潛望式長焦,補齊了目前同類產品在這一方面的缺憾。
相比直板旗艦,折疊屏機型的機身厚度實際上是需要減半的
這裏的關鍵就是機身厚度,以小米現款 " 大折疊 "MIX Fold2 為例,其折疊狀态下的厚度為 11.2mm、展開後則是 5.4mm,即便後續產品相比這一尺寸會進一步瘦身,但理論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而作為對比,配備了潛望式長焦的小米 13 Ultra 機身厚度達到了 9.06mm,由此可見超大底 + 潛望式長焦模組對于厚度的影響。
影像模組中的光學組件同樣也是影響機身厚度的重要因素
在滿足用户 " 又要、還要 " 的性能和快充等配置上,據稱 MIX Fold3 則将搭載主流的高通骁龍 8 Gen2 主控,并支持 67W 有線快充和 50W 無線快充。其中雖然有線快充的峰值功率并沒有達到目前的最高水平,但考慮到頂級旗艦小米 13 Ultra 也只配備了 90W 有線快充,因此這樣的組合并不意外。而且有傳言稱,MIX Fold3 還将換用新型水滴鉸鏈,在實現機身輕薄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抗摔性。
但想必大多數用户都明白,想要在本就十分擁擠的機身内部塞下更多、更強的硬體配置,以實現更為全面的功能體驗,就必然需要在部分方面做出妥協,否則就必然會導致機身尺寸的 " 放飛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説,全能型 " 大折疊 " 的這種妥協更多的是因為 " 放不下 " 而不得不妥協。
而剛剛亮相的榮耀 Magic V2 系列則很明确地在走輕薄化路線,其僅為 9.9mm 的閉合态厚度便是其最大的產品亮點,也滿足了用户想要輕薄型大折疊的需求。事實上,一直以來手機在實現輕薄化方面也進行了諸多妥協,例如為了能夠實現更薄的機身換用不可拆卸的電池、取消 3.5mm 音頻接口等等。
所以以榮耀 Magic V2 系列為代表的輕薄化方向,無疑是這類機型的最初确定的核心亮點,其他配置方面則需要圍繞這一點來做文章。因此 Magic V2 在滿足用户 " 又要、還要 " 的需求,選擇了諸如性能、螢幕、電池等,用户更為關注的部分深入。
更輕薄、更大容量的電池,也是突出 Magic V2 系列核心亮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如在性能方面,Magic V2 系列就搭載了目前高通旗下最新的旗艦主控骁龍 8 Gen2 領先版,同時也是首款配備這一平台的 " 大折疊 " 機型,在性能方面有着更為突出的表現。而在螢幕方面,Magic V2 系列的内外屏均具備 3840Hz 超高頻 PWM 調光,還支持内外屏雙壓感手寫。
過去,通常以輕薄作為賣點的機型在電池容量以及續航表現上往往有所欠缺,Magic V2 系列此次則通過配備更輕薄、更大容量的 5000mAh 青海湖雙電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種情況。
因此即便是在輕薄化的方向上,最為重要的就是一切都需要以這個核心為基礎,更嚴格苛刻地控制機身尺寸,其他配置則可以因此而妥協。關于這一點,榮耀 CEO 趙明在此前就曾多次強調,Magic V2 系列的輕薄設計經歷了反復打磨,并由此帶來了顯著更有優勢的產品體驗。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説,輕薄型 " 大折疊 " 方案的這種妥協,是因為 " 放不下 " 而不得不舍棄。
所以 " 大折疊 " 的方案與輕薄方案雖然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側重點,但同樣需要在一些方面進行妥協,只是兩者的出發點不同,因此才導致最終呈現的結果也不盡相同,而這也使得其這兩類產品所面向的用户群體有所差異。
雖然在旗艦級市場中,消費者有着 " 什麼都要 " 的需求并無不妥之處,但畢竟技術的進步需要時間的積澱,因此在如今折疊屏機型快速更新迭代的情況下衍生出兩種不同的產品設計方向,也是手機廠商為了盡可能滿足更多用户需求所進行的選擇。
但對折疊屏手機而言,這兩種方向其實并無優劣之分,它們都是滿足細分市場用户需求的產物。而随着未來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兩種方向也可能會走向統一,讓用户不必再為選擇而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