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飞凡汽车:智驾遇槛,回归平凡,欢迎阅读。
处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汽集团新一轮改革红潮愈演愈烈。前有集团高层更换,后有旗下部门被迫整合,求变势在必然。
同为上汽发力新能源的汽车品牌,眼看着智己逐渐敲开高阶智驾大门,同门兄弟飞凡却即将迎来不同的命运。
近日,多家媒体爆料称,上汽研发总院负责飞凡品牌智能驾驶业务开发的团队 PP-CEM 负责人,即上汽智驾首席产品官 Pia Hu 已经离职。同时,PP-CEM 团队解散以后,全员调整,共计有两百多人。
尽管上汽集团至今仍未给出正面回应,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飞凡汽车发展形势确实不太乐观。
成立两年有余,仍未出圈
回首过往,成立于 2021 年 10 月的飞凡汽车,自问世以来便背负争议。
彼时的荣威品牌由于技术老化和产品本土研发能力不足,导致品控一再被外界唱衰。借助新能源崛起浪潮,试图重塑的荣威,将新能源业务剥离,成立了 "R" 品牌,飞凡汽车应运而生。
业务重构以后,飞凡接连推出了 R7、F7 等几款车型,市场表现仍待解决。据不完全统计,飞凡汽车 2023 年累计销量约 2 万辆,月销量不到 2000 辆,这与成立之初高达 70 亿元的投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要知道,同为上汽旗下的智己汽车在 2023 年累计销量同样不算突出,仅卖出 3.8 万辆,但凭借着刚上市的智己 LS6,已经开始扭转品牌不利局势,甚至带领整个品牌在去年 12 月一举突破 " 万 " 辆。
时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飞凡汽车 CEO 吴冰曾立下多次 flag,诸如 "R7 要在 2022 年卖出 10000 辆 "" 到 2025 年,飞凡汽车将成为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头部企业 "。但伴随着吴冰的升任,飞凡汽车的命运在王骏接手以后,还未看到实质性改变。
外界不免心生疑虑:上汽是否有意扶持旗下智己品牌,从而放弃飞凡汽车?
据悉,上汽研发总院成立于 2022 年 3 月,彼时金杰盂担任上汽研发总院首席科学家、飞凡智驾数字中心首席科学家,Pia Hu 担任上汽智驾首席产品官,成为智己、飞凡、荣威、MG 等品牌整车层面的研发平台。
在两人的带领下,团队 PP-CEM 自研出 Rising Pilot 智驾系统分别搭载在 R7 和 F7 两款车上,可以说,飞凡在智驾领網域取得的成功离不开两人的助力。
但去年年初开始,创新研发总院一直处在动荡之中,裁员、降薪接连被曝出。彼时,金杰盂选择在年中离职,该由零束科技 CTO 孟超接手。在这期间," 双星 " 之一的 Pia Hu 逐渐走向台前,代替金杰盂担任讲解工作。
" 研发总院的整合是失败的,各个分公司、各个部门的壁垒墙还很厚,彼此间的沟通比跟外部公司沟通都难。" 透过一些员工的话术,这或许也是飞凡 OTA 进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许是嗅到了上汽对飞凡汽车或多或少的疏离,在金杰盂离开以后,Pia Hu 也被迫离职。至此,上汽创新研发总院两位核心人物全部离开。
在飞凡智驾团队被砍以后,上汽给旗下员工提供了三个方案:一是转岗到上汽零束軟體,二是去上汽研发总院,三是接受 "N+1" 遣散。
" 这件事情其实已经发酵近一年之久,只不过近期才靴子落地。" 一位上汽集团内部员工透露,后续飞凡的智驾开发将由零束科技支持。
飞凡丢失的市场,谁来买单?
纵观国内智能驾驶领網域,2024 年可以称得上元年。小鹏、蔚来、理想、问界等众多品牌开通了各自的城市 NOA。
就在 1 月 23 日,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也已经开通了城市 NOA,首城选在了上海。未来还将开放至深圳、苏州、北京、广州等 100 多家城市,可谓风头正盛。
相比于智己在智驾领網域的风生水起,飞凡似乎拿下了同根不同命的悲情剧本。
此前,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飞凡汽车有意改命 " 以价换量 "。比如,将 R7 的价格从 27.99 万降到 18.99 万。高达 9 万元的降幅,相比前几个月三位数销量确实有所回暖,但依然距离融入主流汽车消费市场有着很大差距。
从运营模式上,不同于智己独立运营,飞凡仍旧未跳出上汽乘用车体系。上汽研发总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乘用车分公司代工生产。
而在营销打法上,虽然飞凡汽车打出了 " 豪华纯电 " 这样的标签,但较之理想、蔚来等品牌而言,其市场声量和消费者认知度却显得有些 " 隐入尘烟 "。
一方面,早在创业初期,飞凡汽车就多次深陷 " 质量 " 信誉危机,招致负面缠身,从而影响了后续品牌发展。另一方面,与智己在打法上的雷同,以及价格上的些许重叠,让飞凡汽车的优势并不凸显。
上汽集团内部飞凡和智己是否存在博弈,外界不得而知,但明显,上汽集团对于飞凡的支持力度并不大。举个简单例子,在各大商超当中,我们能窥见很多汽车品牌星罗棋布的网点,却很少见到有飞凡汽车的身影。
在如今车企大举降本增效的当下,未能在业绩上带来实质性改变的飞凡汽车,是否会成为上汽集团的弃子,仍等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