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懂车帝冬测”事件三日之内持续发酵,到底应该还谁一个公道?,欢迎阅读。
∨
"
12 月 11 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发文称 " 坑人的测试!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
撰文|星 辰
编辑|周 展
视觉|慢 慢
故事的开头是12 月 3 日,懂车帝官方宣布 4 日起在漠河针对 50+ 新能源车型展开 2023 冬季测试;
故事的发展是12 月 8 日公布了《2023 冬测混动续航测试》的结果;
结果一出便来到了故事的高潮,以问界为首,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以及起亚等纷纷提出了质疑;
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面对质疑,懂车帝在12 月 14 日将在漠河举行 2023 冬测开放日,诚邀所有参与车企现场观测。
懂车帝冬测
有无意义?
一直以来,纯电续航里程都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冬天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很多消费者更是不敢轻易购买新能源车,很怕冬天冻成一条虫。目前就很多车企的官方数据来看,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新能源车的纯电续航里程也在不断地攀升,那实际上这些车的真实表现又会是怎么样的呢?真的很需要一个有权威的第三方来为消费者试试水。
作为已经持续了三年的懂车帝冬测,一直都备受行业内外的关注。就今年懂车帝发表的测试方法细则来看,很多网友细心的发现在测试前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装备时间,因此有质疑提出" 这一小时的装备已开始消耗电量 ",对测试结果的严谨性产生了一些怀疑。当然换个角度想,懂车帝的这种测试方式,在保证客观科学公平的前提下其实也算还原了一部分用户在冬季用车长时间停留原地等待开空调制热的场景,也并非毫无意义。
一个是偶然
几个是必然?
短短三天内,问界、长城、吉利、起亚、领克、岚图等六家车企先后对于懂车帝的冬测提出了质疑。这大抵是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电气化时代以来,头一次遇到车企集体正面质疑汽车垂媒的测试结果。
事情在不断地发酵,回应也在不断的更新。
Round one
测试视频一经上线,网上铺天盖地的评论也纷纷涌来。面对问界 M7 垫底的结果,网友也开始提出质疑:" 小米刚公开小米汽车发布时间,问界 m7 就被充值帝干到续航只有 55 公里,结果数据被传到伺服器,被发现测试前开窗空调开了 71 分钟,偷偷塞了 240 公斤沙袋,结束测试故意留下百分之二十多的剩余电量,太黑了吧 "
" 某车帝用 50% 的电量消耗,测出全部续航 31%,换算后也是 60% 多了。这是某车帝明目张胆要钱了,这要都同一标准比亚迪是什么外星科技么?50% 的电 80% 的续航达成率 "
更有甚者直接提出再来一次!
面对种种质疑,懂车帝官方也很快做出了第一次的回应:" 测试标准完全统一,所有车型一视同仁。"
Round two
当然光说是无法令人信服,在长城汽车穆峰再次提出:"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标准测试,需要媒体朋友于中国车企一起共创共建。"
懂车帝官方做出了第二次回应:"12 月 14 日上午 9 电,将在漠河举行 2023 冬测开放日。"
Round three
就当大家都觉得那就 14 日见分晓的时候,又有网友曝出了疑似 " 懂车帝冬测招商方案 " 的价格表,价格从 600 万到 1600 万不等。同时领克也对领克 08 车型的测试结果给出了正面回应,认为:" 车辆在测试前进行了 71 分钟的原地空调制热,车门共打开了 6 次,最后一次长达 6 分 39 秒,在开始测试前车辆电量已降低到 77.9%。"
当然,懂车帝也不甘示弱,发出了最终声明。
正义也许虽迟
必到
在初中做物理实验的时候大家应该都知道,要想客观的对比两个事物相同方面的差异,前提就是要控制其他所有变量都是统一的。那对于汽车的测试来说,其需要控制的变量实在是太多了。
这场精彩程度不亚于当红明星绯闻的舆论大赛已经进行了三个回合的比拼,虽然谁胜谁负还无从知晓,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场舆论也反映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12 月 13 日岚图高管公布懂车帝冬测后台数据,其中的数据可以详细到几分几秒车辆开关车门。这也不免让用户对自己的隐私带来担忧。车辆智能化带来的数据解读便利性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的利用还需要车企三思。
当然,对于这场论战的最终结果目前还是未知。但正义也许是虽迟但到,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要理性看待,不能让流量裹挟汽车行业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体,也都不应该被流量绑架,唯流量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