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对AR步枪的复进系统的创新改造的SIG方案 /// 对Sig MCX模块化步枪有深度的全面解析,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单兵装备 Author Yudya
往期好文荐读:
1.中国 201 型通用机枪的机构原理与内部细节解析 /// 全网最深刻解析新型通用机枪的文章
2.QBZ-191 系列步枪最经典的点评文章之一 /// 切磋琢磨 191 ( 新步枪 ) ,剑拔沉埋便倚天
3.史上最先列装的模块化步枪 /// 将模块化进行到底的制式装备
4.中国新型 QJB-201 型 5.8mm 班用机枪的揭秘文章 /// 全网对新一代班用机枪最最全最爆的解读文章,没有之一
5对美国枪挂式榴弹发射器的深度研究 /// 中国枪挂榴弹发射器论证的必参资料.
6.中国 CS/LS7 型冲锋枪的内部揭秘 /// 中国 QCQ171 型冲锋枪的创新与使命
更多精彩,敬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单兵装备,小编感激不尽
经过连续三期对 MCX 模块化步枪的深入剖析,我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内容。然而,从目前的阅读量来看,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让小编也感到有些困惑,不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但作者却鼓励,不要过分纠结于阅读量,而是要坚持把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让她丰满,才更有味道,等到全部内容呈现完毕后再回头审视。今天,我们迎来了《对 Sig MCX 模块化步枪有深度的全面解析》一文的倒数第二期,本期将主要聚焦拉机柄的结构、自动机以及复进机的细节探讨。同时,我们还将对两代自动机进行对比分析,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 MCX 模块化步枪世界。
MCX 步枪沿用了 AR 系枪械的操作习惯,采用分离式拉机柄,在机理方面完全与 AR 步枪相同,但两者长度不同,枪机挂钩高度不同、所以是不能通用的。SIG MCX 步枪的拉机柄作为关键部件之一,不仅关系到步枪的整体操作性能,还直接影响到射手的使用体验。从外观造型来看,具有简洁美观,线条流畅的设计特点,但从 SIG 公开的资料来看,宣称拉机柄的设计全面遵循人体工程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射手在实际使用中的需求,但现实中的表现并不是这样,从网络舆情来看,抓握部位的棱角过于凸出,抓握时硌手感清晰。
经常看到爱好者讨论 AR 系拉机柄的双向操作问题,绝大多数爱好者都认为它的两个耳朵不管左右,操作任何一个都可以牵走枪机。其实这个对也不对,关键还得看两个耳朵的关系。在早期,这两个耳朵是不关联的,所以在拉动时必须得握持左侧的才能拉动。再后来,左右牵连的创新面世了,这才有了只要抓握任何一个就能拉动的功能。典型的代表是 HK416 拉机柄。
MCX 的上机匣在左右两侧都設定有钩挂凹槽,原装的拉机柄采用了双沟方案,而且两个耳朵之间彼此独立,这就需要拉动时同时将两个耳朵都勾住才能拉动。相应的操作动作是食指与中指组成的双沟手势。有人不习惯,频繁吐槽商家;有人说这样的动作代表自信,伸出剪刀手后变成双勾,剪刀手是自信的胜利,双指弯曲是力量的展示。笔者把玩 AR 步枪,总觉得这东西不牢靠,向后弹出来打掉门牙,也不喜欢双指勾。
HK416 与 MCX 拉机柄的对比
从当前市场上的拉机柄选择来看,适用于 MCX 步枪的拉机柄型号繁多,既有单钩设计,也有双钩设计。只要有足够的预算,几乎可以挑选到任何心仪的款式。然而,仔细观察 MCX 步枪的拉机柄指槽,不难发现其缺乏弧面设计,上下棱边明显,这无疑会增加射手在使用时的不适感。
MCX 步枪在宣传中强调其双面操作性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原版拉机柄的双面操作并不尽如人意,人机工程学的表现也并不理想。SIG 公司显然了解这一问题,但似乎并不想去解决。商家为了提升销量,大力推荐某些特定型号的拉机柄,声称能带来上乘的使用体验。但本质上,这不过是让客户付出更多金钱的手段。资本家的本质在于追求利润,他们不仅压榨工人,也在想方设法让客户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各种不同拉机柄之间的差异,下文将分享三组 AR 枪械拉机柄的图片,以便进行对比分析。
AR 步枪的自动机最大的结构特点是长而直的中心受力,最终获得稳定的动态性能。MCX 要实现枪托折叠,AR 较长的枪机框显然不行了,必须截肢,剁掉它的后半段。自动机上的其它构件,都与 AR 步枪是相近或相似的。在此我们主要讲述它不同于 AR 步枪的特征。MCX 的枪机框长为 84mm,只有 HK416(长 169mm)的一半。在枪机框的背部上方,設定一个倒 "T" 型的接口,用于安装导杆。导杆的后上方設定一个拉机柄钩挂的凸台;在导杆倒 "T" 接口的前下方设有导柱让位槽;导杆的两侧为对称的弧槽;在它的前端 1/3 处的上方有与复进系统连接的凹槽;引导杆的头部结构在不同版本中有所差异,笔者的三维立体模型的头部有与活塞杆接触的沉孔。
枪机框的结构
引导杆的结构
枪机框和导杆的结合关系
分解的枪机和枪机框
上文是 MCX 步枪第一代中枪机组件与复进系统的结构,在 2016 年,SIG 通过广泛的工厂测试发现,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导致意外发射的情况,尽管该问题极其难以复现,也没有收到安全性投诉报告。评估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如果不遵循用户手册中概述的装弹程式和枪械安全操作的基本规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或死亡。这一极其难以复现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发生在 .300blk 弹药。
MCX 枪机框和击针的装配关系
看 MCX 枪机构件的装配关系,浮动式击针装在枪机框上,各构件的装配关系和 AR 步枪是完全相同的,在 HK416 未出现之前,所有的 AR 步枪都是这样的。为什么 MCX 就爆出安全性的 bug 呢?笔者多次检索出现问题的原因,都没有找到官方的专业性解释。在论坛中,看到相关的话题,当枪机框复进不到位时发射,击锤会敲在枪机框上,从而出现轻击,拉动枪机开锁后(过程中未退弹)再次释放,枪机框复进时击锤跟机运动,撞击击针后可能会将弹药击发,主要是 .300blk 弹药相对容易击发。笔者结合样机模型分析,感觉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浮动式击针遇上撞击感度较低的底火,击发的可能是存在的。就拿 7.62mm 弹药来说吧,浮动式击针在失重状态下会在底火上留下轻微的撞击印记,虽然不发火,但并不代表撞击感度较低的弹药不发火。
HK416 步枪的设在枪机框的击针保险
根据笔者对 MCX 总体结构的深入分析,计算了其两根复进簧的力学参数,并与 AR 步枪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MCX 的复进系统的力学性能相较于 AR 步枪有所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两根弹簧在簧力设计方面受到了操作体验的限制,要达到最佳效果(即拉机柄启动力在 30N 左右)并不容易实现。如果拉机柄启动的力过小,可能会出现复进不到位的问题;而力过大时,拉机柄的启动力也会过大,导致拉动吃力,同时复进撞击也会随之增大。总之,在寻找最佳平衡点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矛盾。
在第二代 MCX 中,我们注意到仍然存在多个不同的细节差异。根据论坛上公开的信息,枪机框的开锁自由行程相较于早期有所加大。这一改进主要是为了提高击发的可靠性以及开锁时的拉动体验感。这些差异,说明 SIG 公司仍在不断努力优化 MCX 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以期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第二代中不同版本的枪机框与击针的位置关系对比
最终,SIG 公司决定对全部 MCX 型号进行更新,已销售的枪机组件将全部召回,并为顾客免费替换第二代枪机组件。在笔者看来,这一举措无疑是 SIG 公司的一次高明之举,此地有银三百两,谁想免费换来还,不仅借此机会宣传了公司的质量理念,还全面展示了模块化步枪的高度模块化程度及其广泛应用。此举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也进一步巩固了 SIG 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
从枪机组件的更新情况来看,第二代产品主要展现了三方面的显著优化:首先是击针上添加了回位簧,其次是对 T 型接口进行了优化,最后是增设了击针保险功能。在第二代优化更新中,导杆与枪机框的结合设计得相当巧妙,击针保险是借鉴了 HK416 的成功经验。具体而言,当击锤转动并准备打击击针时,它会首先与击针卡笋接触,并将其抬起,这样击针卡笋就不会再阻挡击针的运动。随后,击锤撞击击针使其向前运动;当枪机框后坐击锤被压倒过程中与击针分离,击针在回位簧的作用下回位,同时击针保险也会回落,再次对击针进行限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枪机框在复进过程中未能到达预定位置,即使击锤被释放,击针也无法突出弹底窝,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MCX 的第二代自动机
MCX 第二代复进系统,T 型接口被换为无轴铰接,并設定了击针保险。
枪机组件和复进系统
大改 AR 平台的复进系统,要么采用 AK 类的,在枪机的上方設定一根复进簧,但这样的结构并不能降低复进力与枪机轴线之间的高度,势必造成自动机运行的不稳定,设计师必须绞尽腦汁的设计出一套无限靠近枪机轴线的复进系统。测量三维模型中复进系统中心到枪机轴线的距离为 19.8mm(也是枪管轴线到导气孔中心线的距离),这个高度比起 AK 步枪来说,降低了 5mm 多,但不是枪械中的最小。从模型的结构来看,这个数值最后被机匣导柱槽的宽度和抛壳窗限制了。再继续下移,抛壳窗上方处的导轨将失去引导、导柱止转的方头处要做得更宽,势必造成其它性能的恶化。
复进系统组成图
复进系统的完全分解
续篇后期发表,内容涉及结构解读,
三维解析、战术技术指标分析,
民间评价等内容。敬请关注 !
文章内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深表感谢!
文章可转载,但必须保留文章抬头的链接与动图。
欢迎关注者积极点赞、留言、指正或转发分享。
防止被打黑枪而失联,以防万一,请添加小号:枪评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