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跃龙门,中国汽车走向“新时代”,欢迎阅读。
相传,黄河鲤鱼只要跃过龙门,就会变化成真龙。在刚刚过去的兔年,中国汽车发起了这惊险一跃,完成了从 " 鱼 " 到 " 龙 " 的史诗级巨变。
" 产销规模首次双双突破 3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破 900 万辆、渗透率突破 30%,自主品牌乘用车年度市占率突破 50%,汽车出口以约 500 万辆问鼎全球冠军…… "
这一年,中国汽车穿越了价格战的滚滚硝烟,也经历了突如其来的重重壁垒。这一年,我们目睹了一些车企的黯然离场,也见证了另一些车企的异军突起。这一年,中国汽车以不可抵挡之姿,进行着历史性的跨越。
跨越首先发生在电动化领網域
2013 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启动的元年,不仅不限指标而且无路权束缚,财政补贴也从试点城市向全国无差别铺开。自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十年后的 2023 年 7 月 3 日,当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从广汽埃安生产线开下来时,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量正式达到 2000 万辆的大关。十年间,新能源汽车从大海里的一滴水变成了半壁江山,快速改写着中国汽车的格局。
2003 年诞生的比亚迪无疑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和翘楚。2023 年,比亚迪实现销量 302 万辆,超越了南北大众的 226 万辆,一举成为中国市场销量冠军。同时在全球市场超越铃木集团,位列世界第九。这是中国汽车 70 年以来,第一次有中国品牌达成这样的成就。比亚迪不仅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注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过去的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只有比亚迪皓月当空,更有其它品牌交相辉映。在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总量里,中国品牌占比高达 80.6%。理想、问界、上汽大众、智己、岚图、埃安、深蓝、蔚来、小鹏、零跑、极氪……它们和诸多中国汽车品牌一道成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满园春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能源汽车的大爆发得益于一系列技术的突破。800V 高压平台、5C 高倍率动力电池、超快充电桩、轮边电机、易四方平台、璇玑架构……当这些电动车黑科技逐步量产普及时,电动车也由此在某些领網域获得了相对燃油车的比较优势。
除了纯电技术,中国汽车混动技术在去年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过去,日系油电混动几乎成为混动的代名词,巅峰期,几近垄断全球混动车市场。如今,中国混动异军突起。比亚迪 DM、广汽钜浪混动 GMC 2.0、长城 Hi4 四驱电混、奇瑞鲲鹏超性能电混 C-DM ……一大批先进的混动技术推动了混动汽车销量的爆发。
跨越还发生在智能化领網域
王传福说,新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如今,电动化大局已定,智能化则方兴未艾。2023 年是智能化进阶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高速智驾已经成为标配,城市辅助驾驶进入落地元年;这一年,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芯片、算力等热词取代了传统的动力、空间和底盘;这一年汽车越来越像老司机,而司机越来越像乘客。
2023 年年初,ChatGPT 横空出世,瞬间在太平洋两岸爆发出了比一千个太阳还耀眼的光芒。在震撼之余,AI 大模型很快被引入智能驾驶。华为发布盘古汽车大模型,毫末智行推出 DriveGPT,讯飞星火大模型上车奇瑞星纪元 ES,文心一言上车极越 01 ……
在大模型的赋能下,智能驾驶在快速进化。BEV+Transformer 纷纷上车," 无图 " 已经成为主流选择,车企 " 开城 " 的速度也从数月缩短至一两天。截至目前,小鹏宣布开城 243 座,华为则官宣全国可用。在技术飞速迭代的同时,智能汽车的售价却在不断降低。比如搭载大疆灵犀智驾 2.0 系统的宝骏云朵一举将智能汽车的售价拉低到 15 万元以下,让智能驾驶有机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电动智能化的加持下,中国自主品牌早已不再是吴下阿蒙。2023 年,自主品牌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惊人逆转,市占率更是首次突破 50%,与合资品牌平分秋色。中国市场销量前十的乘用车里有五家是中国品牌。与之相对,合资车企则出现了同比下滑,部分下滑幅度高达两位数。广汽三菱、广汽讴歌、东风雷诺等品牌甚至已退出中国市场,还有一些合资品牌则岌岌可危。
跨越同样发生在全球分工上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新势力开启反向合资时代,曾经的外国老师开始虚心向东方学生取经,以期弥补自己在电动智能化上的短板。2023 年 7 月,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技术框架協定,向小鹏汽车增资约 7 亿美元,成为小鹏汽车战略股东。10 月,全球第四大车企 Stellantis 集团计划投资约 15 亿欧元获得零跑 20% 股权,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就技术与市场进行合作。此外,奥迪也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上汽将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携手奥迪联合开发产品。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羽翼渐丰的中国汽车如今已走出国门,扬帆海外。自 2021 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以每年新增 100 多万辆的速度猛冲,陆续超越韩国、德国。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约 500 万辆,力压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更为可喜的是,单车出口价格也从十年前的 8 万多元攀升到了现在的近 14 万元,出口地区从发展中国家扩展到了欧洲发达地区。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注定曲折。中国汽车的腾飞很快就引发了欧美日韩等传统汽车强国的注意和警惕。4 月份上海车展外国车企高管集中围观中国车企展台的名场面还未走远,9 月份慕尼黑车展德国总理朔尔茨就高呼 " 不要被中国车企吓倒。" 几个月后,就连马斯克也直言:" 中国车企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并将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如果不建立贸易壁垒,中国车企几乎会干掉世界上大多数其它汽车公司 "。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当中国汽车在兔年惊险起跳时,人们隐隐约约看到了那座挡路的龙门山上有几个大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新书《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中说,汽车强国建设具有三大标志性指标:具有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掌握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充分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离汽车强国尚有距离。而这一切,即将在龙年得以补强。业内乐观预计,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 1300 万辆,整体渗透率超 40%,乘用车领網域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 50%。
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中国毫无疑问已经走在全球前列。2024 年,我们可以期待超快充和半固态电池加速落地,车企将开卷 900V 甚至千伏,大模型 /GPT 纷纷上车,城区智驾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开城…… " 智能汽车 " 将由此进入 2.0 时代。
在出海方面,随着比亚迪首艘汽车滚装运输船年初在烟台港首航,标志着 " 国车自运 " 的时代开启。当前,中国汽车不仅贸易出海,而且还在当地投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2024 年,中国汽车国际化会保持贸易 + 海外生产都快速增长的趋势。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经数十年的打磨与淬炼,中国汽车工业早已今非昔比。这几年更是成为了全球电动智能化汽车的高地。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望见潮水涌动的方向。
过去的一百年,潮水都是从西往东流。彼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根本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70 年前,毛主席亲笔写下 "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从此中国汽车工业开始生根发芽。40 年前,第一辆合资汽车 " 切诺基 213" 在北京汽车制造厂诞生,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合资阶段。10 年前,我们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元年,也迎来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启航。
如今,中国新汽车的浪潮已经开始向欧美日韩乃至全世界涌动,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大江千帆过,新岁万木春。当下的我们,正站在龙年的伊始,回望着渐渐远去的兔年,也展望着即将到来的明天。愿中国汽车在龙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愿中国汽车人龙马精神,万事称心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