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人和糖真是有仇,歡迎閲讀。
阿斯巴甜今天被世界衞生組織正式确定為 2B 類致癌物——有一定的致癌可能性,但是證據存在局限性。對于各大飲料食品品牌來説,仿佛高考出分。
相比之下,現在科學對糖的相關研究已經非常豐富了,充分地證明糖對健康有危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對鹽、油、酒、糖與健康關系證據分析中,也已經把添加糖的危害證據綜合評價為 B 級。
所以,六月底剛傳出這個消息的時候,除了一眾代糖概念上市企業股價極漲,讓人哀嘆沒有抓住發财的機會以外,一時間對市面上的飲料并沒發生影響。
直到最近,偶爾看到了元氣森林可樂在電梯口的廣告除了 "0 糖、0 脂、0 卡 " 後面已經加上了 " 不添加阿斯巴甜 " ——看來,飲料代糖的變革時代要開始了,是時候更多去了解一下糖和代糖了。
雖然 " 配料表幹淨 " 已經取代 " 不含防腐劑 " 在食品飲料廣告中高頻出現,但現在消費者還是很難頭頭是道地講出所謂幹淨的科學因為所以。好在這足以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包裝上面的配料信息。
吃喝就是要明明白白,而這已不僅限于對味覺享受的鑽研,更是對營養健康的關切。
那麼首先,什麼是糖?
1930 年代,季羨林在德國學習梵語,學到糖這個詞的時候,他發現英語 sugar、法語 sucre、德語 zucker 都來自于梵語的 sarkara,所以歐洲人想必是從印度人手裏第一次吃到糖的。
但後來他又發現印地語的糖和中國竟然是同一個詞(� � � � � � � �c ī n ī)——難道印度人是從中國吃到的糖?
為此,1987 年他還特意為此寫過一篇文章《c ī n ī 問題——中印文化交流的一個例證》的文章,不過由于缺少證據,只算是個猜想。
總之,糖是人類文明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過這并不意味它就健康。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天不超過 25g。喝一瓶含糖可樂,就可以輕松超标兩倍。
但,這攔不住人類對糖的追逐。
在缺少能量來源的很久很久以前,糖作為高能食物,對生存很重要,也很貴。哪怕是一百年前,我們現在常吃的白糖還是奢侈品。
後來随着工業革命和科技發展,煉糖技術突飛猛進,成本降低,產量提高,為了保證持續的商業利益,那麼只能讓人類多多吃糖了。
作為結果,從 1960 年到 2000 年,全球蔗糖的產量從 0.4 億噸左右,攀升到近 1.6 億噸,翻了四倍,與此同時人口只增長了一倍。
到了今天這個能量過剩攝入的高糖油脂時代,人們依舊愛糖,就是來自于經年的商業營銷與其自身令人快樂成瘾的特性。
針對小朋友這個人群,幾乎孩均甜食甜水愛好者,吃糖就會不哭不鬧,但吃糖又會引起蛀牙,家長糾結矛盾,但總歸還是讓大部分孩子吃上了糖,也讓所有人的童年都有欲吃糖而不得的絕望時刻——不吃糖我渾身難受。
糖果的設計也是愈發誘人,各種推薦多吃糖的廣告在今天看來也是令人咋舌。
每餐飯前喝軟飲,午飯一小時前吃餅幹:糖可以限制你的食欲。
不過,糖吃得多了,身體總歸是受不了的。
所以,科學家和醫生們也忙了起來。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營養學家、醫生和研究員們就開始指出糖可能造成糖尿病、肥胖等疾病:
1965 年,約翰 · 尤德金 ( John Yudkin ) 發論文指出攝入過量糖會增加心髒病風險。1972 年他出版《純白的陷阱》一書,詳述糖的危害。
為了向公眾隐瞞糖的真相,1967 年美國制糖業者用 6500 美金(相當于現在 35 萬人民币)賄賂了 3 名來自哈佛大學的學者,刊登論文撇清糖與心髒病的聯系,還把心髒病的成因賴到脂肪頭上。
而這件醜聞直到 2016 年,才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上被揭露。
幾十年來,公眾對糖的危害一無所知。
現在,超市裏 80% 的飲料食品的配料表裏都能找到白砂糖,在古人看來一定是太幸福了,但這也是糖在商業營銷上的巨大成功。
可口可樂廣告:為了一個更好的生活起點,早點開始喝可樂吧!
不過并不一定之前高貴的東西就一定是健康的,就像維多利亞時期英國人會把水銀抹在臉上美白,把砒霜塗在身上出跳蚤……
首先,代糖是并不能減肥的。而且并不是代糖都是 " 糖 "。
比如,最著名的糖精,就是一種從煤焦油裏提取的代糖。因為他比蔗糖的甜度更高且便宜所以在早期飲料食品中幾乎被濫用。老一輩人也大多會有 " 糖精吃多了會發苦 " 這樣的味覺體驗,從而認為很不健康。
所以早期,糖精也被懷疑不安全,被多個國家 " 拉黑 "。直到上世紀 90 年代,糖精安全性才逐漸被論證。1991 年,美國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撤銷禁用糖精提議。2010 年,美國環保署将糖精從有害化工品名單剔除。還糖精了一個清白。
再説這次致癌事件的主角阿斯巴甜,也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雖然被定性為了 2B 級别的可能致癌物,但其實仍然屬于 " 證據有限 " 的範疇,需要大劑量的攝入才 " 有毒 "。
除了人工代糖頻頻遭到質疑,其實天然代糖也一直被攻擊。
比如赤藓糖醇,可能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天然代糖之一,對胰島素和血糖的沒有影響,已被 60 多個國家批準使用,口感好、安全性高,生產工藝也很自然,是所有糖醇當中為數不多的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的產品。
當然,沒有一種糖是完美的,不過天然的總比人工的要好一些。
2023 年 5 月份,世衞組織發布一份關于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不要使用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等非糖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降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對現有證據的系統性回顧表明,長期使用非糖甜味劑可能存在潛在不良影響,如增加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WHO 這篇指南中所指的非糖甜味劑并不包括糖醇類(eg. 赤藓糖醇、木糖醇等)以及低能量糖(eg. 阿洛酮糖、塔格糖、低聚糖等)。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華霄在接受中國新聞社采訪時稱," 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都屬于食品添加劑,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劑國家标準來使用,可以認為都沒有安全問題。但如果在長期攝入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天然甜味劑更健康,因為天然甜味劑已經在自然界長期存在,其結構更容易在各種代謝途徑中被代謝掉,不會累積在人體内。"
元氣森林也正是在研究了所有關于糖和代糖之後才進行的飲料研發,像這次沒有中槍的可樂氣泡水產品就沒有添加阿斯巴甜。除此之外,還去除了經典可樂配方中的磷酸,以及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防腐劑;同時用馬黛茶提取物代替了咖啡因。
天然代糖在國内最早使用的企業是元氣森林,憑借天然添加和少添加成為年輕一代可樂的平替,這幾年更是乘風而起,品牌力獲得了很大的延展和提升。2022 年,首次推出自己的可樂,因為不含防腐劑引發業内關注。之後,天然代糖的應用在中國市場遍地開花。
對于元氣森林,做飲料,就是燒菜做飯,如果 " 廚師 " 自己都不願意喝的材料,不會往 " 菜 " 裏放。然後讓各種配料恰到好處地組合在一起,做出的飲料才能恰到好處。而這背後則需要對食品科學研究不斷地支持。
這樣的配料表不僅以 " 幹淨 "、健康為目的更是為了讓飲料随着科學技術發展一同進化。食品科學是一個不斷依靠證據和科學理論發展的事情,代糖的研發帶來了食品飲料產業的變革,也展現了未來甜味劑的發展趨勢。阿斯巴甜的這個新聞,值得一個熱搜。
編輯 | 葉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