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王牌未出,韭菜已嗨,歡迎閲讀。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3 年 7 月 13 日、14 日連續漲停後,工業富聯(SH:601138)市值來到 5416 億(約合 750 億美元)、市盈率 27 倍。此時工業富聯母公司——鴻海精密(TW:2317)市值折合人民币 3200 億,市盈率 12 倍。
2018 年 6 月 8 日,工業富聯在深交所上市(發行價 13.77 元),不久市值突破 5000 億,成為 "A 股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但就在上市當年的 10 月 8 日,工業富聯跌破發行價。随後數年中的多數時間均在發行價以下 " 蟄伏 ",2022 年 10 月最低跌至 7.8 元,不及發行價的 60%。詳見 2018 年 2 月 23 日,虎嗅《财報透露的真相》專欄文章《郭台銘要來 A 股圈錢," 韭菜們 " 注意了》。
2023 年 3 月,工業富聯搖身一變成為 ChatGPT 概念股,股價在一個月之内暴漲 79%。經 4 月份盤整、蓄力,5~7 月連續上攻。
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共有兩家基金持有工業富聯,統共不到總股本的萬分之一!
" 王牌 " 沒用上
2017 年,鴻海精密将旗下通訊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工業機器人等業務打包注入工業富聯。
上市前股權結構如下:
蘋果手機組裝是讓鴻海精密揚名立萬的業務,且生產基地、百萬員工均在大陸,照理應為 A 股上市公司的主體。2018 年 1 月,日本财經媒體曾爆料説富士康有此打算。
但郭董無意 " 賞飯 ",蘋果手機組裝業務并沒有注入工業富聯,其它品牌手機代工業務打包注入 " 富智康 ",在香港上市(代碼 2038、最新市值 67 億港元)。
富士康以旗下 60 家子公司(境内 31 家、境外 29 家)" 組裝 " 成的工業富聯,主業是 "Holding",相當于 " 檔案櫃 "。
工業富聯上市前,筆者曾提出過三個問題:
第一,資產重組時的收購價格缺乏透明度。比如國基電子淨資產、淨利潤分别為 23.5 億和 6670 萬,收購價為 28.34 億,市盈率 42.5 倍。淨資產僅為 20 萬的國宙電子收購價 2.3 億,市盈率超過 26 倍。
第二,負債率偏高,且幾乎全部是流動負債。比如 CNT GS 總資產近 33 億美元,淨資產只有 6261 萬美元;河南裕展總資產 9134.7 萬,淨資產只有 160 萬。工業富聯總體負債高達 1204 億,99.97% 流動負債。這種負債結構風險相當高。
第三,大量公司疑似空殼:濟源鴻富錦、武漢裕展、鶴壁裕展、德州富鴻……真實運營情況不知,從報表上看淨資產、淨利潤幾乎為零。數十家海外公司更不好説了,有的 " 公司 " 可能就是一個 " 檔案袋 "。
時至今日,工業富聯資產質量問題仍難令投資者放心,特别是境外資產——
截至 2022 年末,工業富聯境外資產高達 1606 億(較 2021 年增加 112 億),占總資產的 56.5%。
《2022 年報》披露了占比較高的兩家境外企業:CNT-SG,營收 2.9 億、淨利潤 69 萬、淨利潤率 0.2%(2021 年淨利潤率 0.06%);FPILtd.,營收 1.3 億、淨利潤 12 萬、淨利潤率 0.09%(2021 年淨利潤率 0.2%)。
高達 1600 億的境外資產,占工業富聯總資產的一半,對淨利潤的貢獻可以忽略不計。不能給股東帶來收益的資產應當進行減值測試,并充分計提。
境外資產不僅不貢獻利潤,還給工業富聯帶來風險:
2020 年 6 月,工業富聯為 CNT-SG 提供 6 億美元貸款擔保(實際發生 6 億美元)。2021 年 6 月,再為 CNT-SG 提高 5 億美元貸款擔保(尚未發生)。2021 年 6 月,董事會獲得股東大會授權為 CNT-SG 中期票據提高 20 億美元擔保(尚未發生)。幾百億風險敞口、幾十萬利潤……
鴻海精密注入資產的質量并不算高,既然能從 A 股輕易圈到 270 億,市值比母公司鴻海還高一大截,就無須出 " 王牌了 "。
注入蘋果手機組裝被留作後手。待時機成熟,工業富聯以股票加現金收購蘋果手機組裝業務," 韭菜們 " 會把市值拱到 1 萬億。
人算不如天算,沒等郭董出 " 王牌 ",工業富聯已拖着半身不遂的身子乘 ChatGPT 東風一飛衝天。
到底還得 " 靠天吃飯 "
代工企業的 " 天 " 就是蘋果、戴爾、思科、亞馬遜等客户。
蘋果等龍頭是新技術的開發者、新產品的引領者、新服務的創造者,它們的需求是代工企業的指揮棒。
如果代工企業的工藝技術、設備設施、產能成本控制達不到客户需求,會被無情淘汰。
工業富聯的業績少部分取決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大部分要看客户給多少訂單。
2017 年,工業富聯營收 3545 億,同比增長 30%;
2018 年,工業富聯營收 4154 億,同比增長 17%,增速較 2017 年回落 13 個百分點;
2019~2021 年,工業富聯營收徘徊了三年,2022 年終于向上突破至 5119 億、同比增長 16%;
2023 年 Q1,工業富聯營收 1059 億,增速回落到 0.8%;
工業富聯第一主業是 " 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 ",包括網絡設備、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和電信設備等。
2018 年,通信設備銷售收入 2592 億,占營收的 62.4%,同比增長 21%(2017 年同比增速為 45%);
2021 年,通信設備銷量收入 2580 億,比 2018 年還少 12 億,占營收的比例降至 58.9%;
2022 年,通信設備銷量收入 2962 億,同比增長 14%,占營收的比例降至 57.9%。
工業富聯第二主業是雲服務設備,包括伺服器、存儲設備、電源等。
2018 年,雲服務設備銷售收入 1532 億,占營收的 36.9%,同比增長 27%(2017 年同比增速為 17%)。
2021 年,雲服務設備銷售收入 1777 億,占營收的 40.4%。2018~2021 年,雲服務營收平均增速僅為 5%。
2022 年,雲服務設備銷售收入大增 20%,達 2124 億、占營收的 41.5%。
2022 年,通信設備、雲服務設備銷售收入合計占營收的 99.4%。2020 年、2021 年,這個比例分别為 99.4%、99.3%。年報刻意披露的 " 工業互聯網 " 業務無足輕重(2022 年營收 19.1 億占營收的 0.37%)。
代工企業的客户不僅享有絕對的主導權,而且賺取了絕大部分利潤。各家代工企業競争,你想賺 10% 的毛利潤,友商説能賺 5% 我就幹。蘋果每部手機淨利潤數千元,富士康們的毛利潤只有 50 元。
有消息稱,iPhone 15 組裝業務将由富士康、和碩、立訊等公司瓜分。
不僅如此,代工企業還要大量采購原材料,從印刷電路板、集成電路板、零組件到玻璃、金屬、塑料……代工企業無法每次都能将原材料價格波動轉嫁給下遊客户,可憐的毛利潤還會被侵蝕。
靠天吃飯的代工企業不值得高估。為蘋果代工的鴻海精密,即便是 " 智能制造基地 "" 燈塔工廠 ",市值還不到蘋果的六十分之一。
最優秀的代工企業
1)毛利潤踏步
雖然是代工企業中的翹楚,工業富聯毛利潤率并不高,用張瑞敏的話説 " 利益率比剃刀還薄 "。
2018 年,通信設備和雲服務設備毛利潤分别為 287 億和 64 億,毛利潤率分别為 11.1% 和 4.2%。
2022 年,通信設備和雲服務設備毛利潤分别為 274 億和 84 億,毛利潤率分别為 9.3% 和 4%。
2018 年兩大主業毛利潤合計 351 億,2022 年為 359 億,幾乎原地踏步。
2)成本構成
工業富聯 99% 以上收入來自 3C 產品銷售(近 5 年均值為 99.7%)。例如 2022 年,3C 產品銷售收入為 510 億,占營收的 99.74%,毛利潤率僅為 7.2%。
在 3C 產品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輔料及水電 / 能源成本占比超過 90%。例如 2022 年,直接材料成本 429 億、輔料成本 97 億、水電 / 能源 23 億,合計 441 億,占成本的 93%。直接人工、折舊、其它制造成本合共占 7%。
從成本結構看,工業富聯代工屬性明顯。
對生產制造型企業而言,工業增加值比毛利潤率更能説明問題。工業增加值是產品銷售收入扣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能源消耗後的餘額,是工業企業為社會創造新增價值的貨币形式的表現。在蘋果產業鏈中,代工環節創造的工業附加值比較低。
3)淨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
2020 年之前,工業富聯淨利潤率保持在 4% 以上。
2018 年,淨利潤 169 億、淨利潤率 4.1%,較 2017 年下滑 0.5 個百分點;
2021 年、2022 年淨利潤均為 200 億,但 2022 年淨利潤率降了 0.7 個百分點。
2023 年 Q1,淨利潤 31 億、淨利潤率 3%。
工業富聯淨利潤率下降是否可逆還有待觀察。
2023 年 Q1,工業富聯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突然大幅拉升至 208 億,相當于同期營收的 20%。2019 年以來,這個比例不到 3%。
現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編制的。2023 年 Q1 營收僅比 2022 年 Q1 增長 8 億,但銷售商品收到現金增加了 244 億,足見客户之急切。
小結:
第一,工業富聯、鴻海精密都是最優秀的代工企業,但真正的輝煌屬于客户;
第二,工業富聯資產質量不高,境外資產或許有 " 雷 ";
第三,三個多月以來,股價脱離業績暴漲,籌碼完全發散,機構悉數退場。
2023 年 7 月 17 日,工業富聯股價報收于 26.11 元,跌了 4.22%,市值仍然高達 5187 億。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