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車市“半年考”收官:自主品牌“強攻”,合資遇挑戰,歡迎閲讀。
随着上半年的收官,國内車市也交出了 " 半年考 " 的答卷。
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 1~6 月,自主品牌累計份額達到 50%,較 2022 年同期增加 4.2 個百分點。其中,6 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約為 93 萬輛,同比增長 14%,環比增長 7%,零售份額為 49.3%,同比增長了 6.7 個百分點。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自主品牌零售份額的持續上漲,主要得益于國内車企采取了國内、國外市場并行發展策略,并在新能源車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更新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例如,今年上半年,奇瑞控股集團累計銷量約為 74.1 萬輛,同比增長 56%,創下歷史半年度銷量新高。加快新品布局是其銷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奇瑞控股集團推出了星途瑤光、TIGGO 瑞虎 9 等車型。日前艾瑞澤 8 高能版也正式上市,共推出 3 款車型,官方指導價為 12.99 萬 ~14.69 萬元。
從乘聯會發布的國内乘用車廠商 6 月零售銷量榜單來看,排名前十的車企中,有四家為自主品牌車企。其中,6 月,比亞迪以 23.1 萬輛的零售銷量居首位,超出排名第二的一汽 - 大眾 5.2 萬輛,緊随其後的分别為長安汽車(11.8 萬輛)和吉利汽車(11.5 萬輛),長城汽車則以 6.8 萬輛的零售量居榜單第十位。
圖片來源:乘聯會
1~6 月廠商累計零售銷量排名前十榜單中,上述四家自主車企入圍,比亞迪以 115.46 萬輛的成績強勢奪冠,超出第二名一汽 - 大眾 31.59 萬輛,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分别位列三、四名,長城汽車居第十位。
與自主品牌相比,6 月主流合資品牌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零售銷量約為 66 萬輛,同比下降 19%,環比增長 6%。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為 21.1%,同比下降 1.6 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為 17.8%,同比下降 3.7 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 9.2%,同比下降 0.9 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乘聯會
從 6 月銷量來看,主流合資企業下滑幅度較大,但從半年銷量來看,部分合資企業穩住了銷量基本盤,同比小幅回落。
業内分析認為,合資品牌遭遇困境,與其電動化轉型速度過慢,未能抓住國内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的紅利有很大關系。數據顯示,今年 6 月,國内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到 35.1%,同比提升 7.8 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 58.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 30.9%;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有 3.7%。
從月度零售份額來看,6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零售份額為 69%,同比增長 8 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份額為 4.8%,同比下降 1.2 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為 12.8%,同比下降 4 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為 11.2%,同比下降 3.5 個點。
盡管主流合資品牌同比多呈負增長,但其 6 月銷量環比向好。其中,一汽 - 大眾 6 月銷量環比增長 19.33%,上汽大眾 6 月銷量環比增長 4.2%,廣汽豐田 6 月銷量環比增長 10.26%。有分析認為,環比向好與國六 B 排放标準即将實施,多個品牌加速清庫存,新能源車型優惠力度大,從而拉動銷量增長有一定關系。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自主品牌強攻,合資品牌市場份額逐漸被搶占已經不可避免,弱勢品牌難逃邊緣化命運。近年來,長安鈴木、東風裕隆、東風雷諾、廣汽菲克等合資品牌已相繼退出市場。
有觀點認為,只要合資品牌在 B 級車市場 " 不失守 ",就仍會有 " 立足之地 "。不過,在電動化攻勢下,作為合資品牌主場的 B 級車市場也感受到了危機。今年以來主打性價比的競争也同樣 " 卷 " 到了 B 級車市場,曾經的王牌產品也開始遇冷,增強產品力才是品牌生存的硬道理。
例如,長安福特新一代蒙迪歐新增 1.5T 車型近日上市,共推出 4 款車型,售價 14.98 萬 ~18.78 萬元。作為長安福特中型轎車的主力擔當,去年上市的新一代蒙迪歐全系标配 "2.0T+8AT" 動力總成,售價拉低至 15.98 萬元,此次新增 1.5T 車型,售價進一步降低。不難看出,為了扭轉頹勢,長安福特在努力提升該產品家族的市場競争力。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