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問界首奪新勢力月度銷冠,賽力斯卻巨虧,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通義千問
文 | 首席商業評論
2024 年 2 月初,造車新勢力們齊齊曬出開年第一個月的交付成績單,受制于年底衝量影響,多數造車新勢力雖均實現銷量同比增長,環比卻不同程度下滑。
最開心的莫過于問界了。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 AITO 問界全系交付 3.3 萬輛首次奪冠,超過了理想成為新勢力月度銷冠。據 AITO 汽車官方消息,1 月問界全系交付新車 3.3 萬輛,環比增長 34.76%。
其中,問界新 M7 交付再創新高,單月交付 3.13 萬輛新車,首次實現單月交付突破 3 萬輛,自 2023 年 9 月上市以來,問界新 M7 目前累計大定已超 14 萬輛。
這也讓人想到餘承東曾經的豪言壯志:" 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就是要做到第一,沒人記得住第二。這是信念也是願景,我一定會做到的。"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憂,與問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理想和小鵬,理想銷量略低于問界痛失新勢力銷冠王位,小鵬汽車則慘遭掉隊。
而更糟糕的是,2024 年剛開年不久,特斯拉又挑頭降起了價,Model 3 和 Model Y 接連降價,創下史上最低價,随後理想、奇瑞、小鵬也紛紛宣布降價,看來 2024 年車企價格戰還是不可避免,只是不知道虧損成為常态化的新勢力們還能打多久?
問界首次奪冠,小鵬不幸掉隊
最近幾個月交付量一直霸榜冠軍位置的理想汽車,卻沒能在 2024 年的第一個月守住自己的銷冠寶座。
取代理想汽車摘得 1 月交付量榜單桂冠的是問界。1 月,問界共交付新車 32973 輛,環比實現 35% 的增長,同比更是實現 637% 的增長。
這是問界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 3 萬輛的大關,創下了自身單月交付量的新高,也是問界首次成為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的月銷量冠軍。其中,問界 M7 更是在當中起到了主力作用,問界 M7 單月交付量達到 31253 輛。
餘承東難掩喜悦之情,在微博稱," 我們對智選車受歡迎程度的預估有所保守了,餘大嘴變成餘小嘴了。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是要跟合作夥伴們一起高質量保交付,把更多新車交到消費者手中。"
雖然王位被奪,但理想汽車交付量仍保持住了 3 萬輛以上的交付水準。1 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 31165 輛,同比增長 106%。但與去年 12 月一度打破紀錄的 50353 輛相比仍出現 38% 的環比下滑。自交付以來,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到 664529 輛。
極氪斬獲了新勢力交付榜單的季軍。1 月,極氪共交付新車 12537 輛,同比增長 302%,環比下跌 7%。可以看到極氪單月的交付量與前兩者超過 3 萬輛的交付數據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緊随其後的便是零跑汽車、蔚來、哪吒汽車,以 1 萬輛以上的交付成績排在冠、亞軍、季軍身後。
零跑汽車,1 月交付量達 12277 輛,同比大漲 978%,但環比卻下跌 34%;蔚來在 1 月交付新車 10055 台,同比增長 18.2%,環比下跌 44%。哪吒汽車在 1 月交付新車 10032 輛,交付量同比上升 67%、環比上升 95%。
小鵬汽車的表現就有點差強人意了,1 月小鵬汽車共交付新車 8520 輛,同比實現 58% 的增長,但是單月交付量卻跌至萬輛以下。與去年 12 月高達 20115 輛的交付成績相比,小鵬汽車本月的交付量環比還出現近六成的下滑。
回顧 2023 年各大新勢力的交付表現,理想汽車以 37.6 萬輛穩拿第一,理想汽車 CEO 李想則表示,将在 2024 年挑戰 80 萬年銷量、10 萬月銷量的目标。蔚來、零跑汽車則以 160038 輛、144155 輛的交付成績分列二、三位。
而小鵬汽車 141601 輛的交付量排在榜單第四名的位次,略低于零跑汽車,曾經的 " 蔚小理 " 恐怕要改名為 " 理蔚零 " 了。
光鮮背後,新勢力虧損嚴重
而問界超越理想這一消息也在行業内引發了軒然大波,不少業内人士認為,新勢力汽車市場的波動性依然很大。
事實上,自 2020 年起,還沒有一家新勢力品牌蟬聯過銷冠。
2020 年 " 銷冠 " 蔚來;2021 年,小鵬以 9.8 萬輛的成績問鼎冠軍,蔚來和理想的交付量均突破 9 萬輛,分别位居第二、第三;2022 年哪吒力壓蔚小理奪下銷量冠軍,并成為行業第三家累計銷量破 30 萬的新勢力品牌。
回看 2023 年,理想以 37.6 萬輛勇奪 " 銷冠 ",蔚來、小鵬、零跑的全年銷量分别為 16 萬輛、14.16 萬輛、14.42 萬輛。
" 以前就想活着,活得不錯就好了,現在覺得活得不錯就是死,只是三年後死還是五年後死的問題。" 何小鵬在采訪中坦誠:" 即便當了新勢力第一也沒有用,因為從未來的競争态勢來看,再多 5 萬台、10 萬台,都活不下去。"
這句話直接撕開了新勢力的遮羞布,雖然表面光鮮亮麗,但是背地裏大家都是一樣的虧損,就算拿了第一也是虧。
從新勢力品牌成立的那一刻,虧損就是主旋律,除了理想汽車 2023 年扭虧為盈外,現在存活下來的造車新勢力都處于虧損狀态,基本上 " 賣一輛車就虧一輛 " 的狀态。
截至 2023 年上半年,蔚來汽車虧損最大,達到了 107.93 億元,幾乎是小鵬、阿維塔、深藍、零跑上半年虧損之和。按照蔚來汽車上半年 54561 輛的銷量來説,蔚來汽車上半年每賣出一輛車虧損就高達 19.78 萬元。
小鵬汽車也挺慘的,整個 2023 年,小鵬都在虧本賣車。上半年的虧損達到了 51.77 億元,且銷量仍不見好轉,月銷經常在萬輛以下,遠不如去年同期水平。最新三季度的數據是,小鵬單車毛虧損 1.2 萬元。
本次奪冠的問界的代工廠也是虧損大户。賽力斯汽車公布的 2023 年業績預告顯示,賽力斯 2023 年淨利潤虧損 21 億元~27 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 46 億元~50 億元,單算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賽力斯這三年累計虧損 116.89 億~120.89 億元。
" 企業不消滅虧損,虧損就會消滅企業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擺脱虧損才是新勢力車企們最想要的。
價格戰還要打多久?
新勢力也不想虧了,但是價格戰卻讓大家都翻不了身。
在中國,沒有一家車企能逃過價格戰,對于規模大的特斯拉和比亞迪來説還好,那是因為他們規模大,成本低。
汽車是一個典型的具有規模效應的行業,銷量越大,單車攤銷的成本越低。2023 年比亞迪賣了 302 萬輛,預計淨利潤超 290 億元創歷史新高。
但特斯拉就沒那麼幸運了,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價格戰的影響。從單車銷售收入來看,2022 年,特斯拉的單車銷售收入是 5.1 萬美元,2023 年只有 4.3 萬美元(約 30 萬元人民币),降幅達 15%。
特斯拉的毛利率也一路下滑,2022 年上半年特斯拉的汽車銷售毛利率達到接近 30% 的巅峰,而卷入中國車市價格戰後,2023 年特斯拉就跌破 20%,最低降到 15.7%。
可是對于 " 白手起家 " 的新勢力來説,就是一場極大的災難。
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曾表示:" 壓力肯定大,這個行業壓力最大的一點是頭部兩個企業都能打價格戰,這在其他行業裏是看不到的。"
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為了生存,新勢力車企只能選擇跟風降價," 背刺 " 老車主。小鵬、零跑、哪吒等一直是降價積極分子就不説了,2023 年不肯降價的蔚來和理想也扛不住了,或明或暗給車主優惠。
新能源車企 2023 年一整年的主旋律都是在降價促銷,而選擇不參與的車企則在殘酷的淘汰賽中面臨出局,比如威馬汽車,在 2023 年初的降價潮中,威馬選擇逆勢漲價,然後就瀕臨破產被重組了。
從根本上來説,還是因為新能源車同質化太嚴重,沒有在產品層面沒有拉開差距,所以價格成了最重要的競争要素,只要有一個人帶頭降價,所有車企都得跟風應戰。
所以即便是虧錢,車企們也得跟着降價促銷,要麼虧,要麼死。
相比傳統汽車品牌,造車新勢力都是從零開始,研發、制造、銷售、營銷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即便是如今稱霸全球的特斯拉,也是在成立 17 年後才開始盈利。
而以特斯拉的成長周期來看的話,國内的新勢力品牌還得持續虧損十年左右才能實現盈利。
可資本對 " 新勢力 " 的态度已不像過往那麼寬容。
目前來看,哪吒、極氪衝刺 IPO 尚無進展;零跑用 20% 的股權換來歐洲的 Stellantis 集團換來 15 億歐元(約合人民币 115.7 億元)投資;蔚來從阿布扎比投資機構 CYVN 融資兩輪,但中東土豪占股超過 20%。
為了融資 " 續命 ",零跑、蔚來的創始團隊都已讓出了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可以想象,一旦資金鏈斷裂,絕大多數新勢力都無法撐起長期的虧損,最終的結局就只有破產倒閉。
值得一提的是,以華為、小米、百度等科技企業為代表的 " 科技新勢力 " 也已經高聲入場,雖然目前小米汽車價格未定,極越汽車銷量不高,但面對這些互聯網大佬的智能技術和極具革命性的管理、銷售體系," 蔚小理 " 為代表的初代造車新勢力也不得不防。
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説:2024 年車企競争肯定比原來更卷,更加白熱化," 價格還會有下降的空間。"
毫無疑問,2024 新勢力車企,最想要的是盈利,哪怕是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