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港星紅利殆盡?,歡迎閲讀。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港片最後的黃金時代過去之後,劉德華從來沒有如此密集地在大銀幕上跟觀眾見面。從 2023 年賀歲檔到 2024 年春節檔這三個月裏,共有《紅毯先生》《潛行》《金手指》3 部由他主演的影片上映。再早一些,2023 年春節檔,劉德華主演了《流浪地球 2》,2023 年國慶檔也主演了《93 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僅僅一年左右的時間,他擔任了 5 部院線大片的主演,從拍攝到上映後的宣傳他都全程參與,名符其實堪稱 " 勞模 "。
但哪怕是已經紅了 40 年的劉德華,也沒辦法保證每一部影片都達到觀眾的預期。在這五部影片當中,票房和口碑上佳的只有《流浪地球 2》,其他幾部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差強人意。
正在 2024 年春節檔上映的《紅毯先生》,目前在豆瓣僅收獲 6.8 分,劉德華在其中一人扛起了飾演 " 劉偉馳 " ——集合了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的重任,用這位符号化的大明星,呈現給觀眾一個光怪陸離的娛樂圈荒誕故事,諷刺了行業裏與社會上的種種亂象。
從表演的角度來説,劉德華可以説是百分之兩百地完成了角色塑造,但觀眾似乎對這個關于 " 溝通 " 的主題故事并不買賬,無需跟破 20 億票房的《熱辣滾燙》《飛馳人生 2》去比較票房,八千萬不到的成績,甚至低于因票房過低已經改檔 3 月 30 日的《我們一起搖太陽》。
參與電影在口碑與票房上的不穩定,并不僅僅是劉德華一位港星所遭遇的問題。在最近一年裏,由中國香港明星主演的影片,幾乎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滑鐵盧,劉德華主演的《流浪地球 2》和梁朝偉主演的《無名》是其中僅有的在票房和口碑上的翹楚。同樣堪稱 " 天王 " 的郭富城更是令人扼腕,2023 年的《斷網》和《掃毒 3:人在天涯》在豆瓣電影的評分都不及格,2024 年他唯一及格達到 6.1 分的《臨時劫案》,上映後幾乎沒有引起任何讨論話題。
曾幾何時,香港導演加港星主演的香港内地合拍片,仿佛掌握着商業類型片的票房密碼,怎麼拍都能在内地票房市場拔得頭籌,但好像就在突然之間,這些香港導演、明星們就成為觀眾的棄子,這套票房密碼,再也解不開内地觀眾的心門。
排列組合下," 老面孔 " 失去活力
"How old are you?" 這是當下許多觀眾在想到香港電影時發出的第一聲感嘆。既是感嘆 " 怎麼老是你們 ",也是感嘆 " 你們到底多大年紀 "。
香港演員青黃不接已經是一個很老的話題,哪怕早已讨論多年,卻依然沒有看到任何解決的可能。于是觀眾會看到,成龍、劉德華、梁朝偉、周潤發、古天樂、郭富城、梁家輝、甄子丹、劉青雲、林家棟們始終 " 霸屏 ",把他們随意打亂排列組合一番,孤膽英雄、雙雄争霸或者三足鼎立,就成為如今香港電影的基本盤。
如果還需要一些年輕面孔,那就來個謝霆鋒,再加上中國台灣的彭于晏。近期英皇力捧的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劉雅瑟,也在不少影片中擔任陪襯。
對普通觀眾來説,梁朝偉加郭富城就是《風再起時》,梁朝偉加劉德華就是《金手指》,劉德華加林家棟、彭于晏就是《潛行》,劉青雲、古天樂和郭富城組成了《掃毒 3:人在天涯》,成龍懷念一下武行時光成就了《龍馬精神》。
這個現象并不是 2023 年才開始的,早在 2019、2020 年,港片的演員固化程度就已經如此。長久以來,就連不少業内人士都會将不少港片弄混淆,更别提許多只看演員的普通觀眾了。
香港沒有好演員了嗎?并非如此。曾經的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不同類型的演員層出不窮,哪怕在這些老一輩 " 天王 " 之後,也有着陳小春、鄭伊健、餘文樂、鄭中基、陳冠希等 " 年輕一代 " 演員接連登場,陳奕迅、楊千嬅這樣的歌壇巨星跨界到大銀幕上,也能得到不俗的成績。
但在中國内地的大銀幕上,這些演員逐漸與市場漸行漸遠。餘文樂在《志明與春嬌》三部曲後不見蹤影,陳奕迅在豆瓣 3.5 分的《卧底巨星》之後徹底專注歌壇,陳小春除了參加綜藝,更多出現在網絡電影的封面海報中,鄭中基最近則聚焦在《年少日記》《死屍死時四十四》這樣本土作者電影或小成本商業片中。
對電影主演來説," 扛票房 " 一直是玄妙卻格外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經過《掃毒》系列、《反貪風暴》系列、《寒戰》系列和《拆彈專家》系列後,内地與香港的合拍大片逐漸定型,警匪動作類型成為核心,而上述這些 " 中年影帝 " 們,時而擔任警察時而扮演匪徒,人物設定十分套路,不論怎樣的背景和劇情,最終都會用激烈的槍戰、追車和肉搏,帶給觀眾預期之内的感官刺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 2024,他們陪伴了整整兩代觀眾,但在面對最新一批的年輕觀眾時,他們的這些個人形象與銀幕角色逐漸定型,曾經魅力四射的英雄與悍匪,變成毫無新意的老一代藝術家。在這個随時都在推崇新星的時代,不變已經無法應萬變,種種費盡心思打造的魅力人設,在不斷的重復後早已 " 祛魅 "。
于是,當觀眾在 12 月底 " 見了 " 劉德華兩次之後,對《紅毯先生》片子本身的好奇,就遠低于 " 再見一次劉德華 " 的審美疲勞。
類型無法迭代,與時代脱節
港星失去吸引力的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造星的作品與觀眾缺乏共振、與時代脱節。
劉德華最近主演的三部作品《潛行》《金手指》和《紅毯先生》,在豆瓣上的評分分别是 5.5、6.3 和 6.8,作為比較,今年春節檔另外幾部影片,《熱辣滾燙》8.0、《飛馳人生》7.8、《第二十條》7.8。
從制作上來看,這些港星主演的影片并沒有粗制濫造,甚至在商業類型片的工業化上完成度很高。畢竟動作、槍戰、肉搏等元素,對香港主創來説簡直是信手拈來。
但扎堆的動作、犯罪類型,帶來的重復感實在太根深蒂固。這也是香港電影體系必須去面對的一個問題。
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警匪動作片只是眾多流行的類型之一,古裝功夫片、無厘頭喜劇片、恐怖驚悚片、賭片等其他類型也十分豐富。随着港片本身的日漸式微,以及香港電影人紛紛 " 北上 " 拍攝大片,這些類型片逐漸失去活力與創新,被時代所淘汰。《葉問》系列後再無功夫片,徐克帶有冒險奇幻性質的《狄仁傑》系列草草收尾,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豆瓣評分還未及格。
從《無間道》到《寒戰》,警匪動作片一直代表了香港電影最後的榮光。往前幾年,這類影片在内地市場也很容易賺得盆滿缽滿,比如《拆彈專家》《掃毒》《反貪風暴》《追龍》《無雙》,等等。
在制作上,2023 賀歲檔的《潛行》與《金手指》,難道真的比上述這些影片變差很多嗎?并不見得。實際上,《潛行》的動作戲很有特點,《金手指》在梁朝偉和劉德華的加持下,角色表演也非常出色。
真正的問題,就是出在 " 沒有變 " 上。
可能中國内地的觀眾,是近些年對電影内容品質要求進步變化最大的觀眾。縱觀近幾年電影票房市場,可以發現觀眾的審美口味在快速提高,七八年前爛片收獲高票房的時代不復存在,噱頭式的宣傳方式也休想将觀眾騙進影院,想要用電影 " 講道理教育觀眾 " 更是毫無可能。想要獲得市場的成功,制作品質的優秀只是基礎,人物的豐滿程度也不可忽視,劇情的曲折精彩必不可少,最好還要讓觀眾感覺 " 與我有關 "、引發廣泛的情感共鳴和話題讨論。
内地觀眾審美口味上的更新迭代,哪怕好萊塢大片都很難跟上步伐,曾經席卷票房的漫威超級英雄已經成為過去式,《速度與激情》系列也從統治級大片降級成為進不了年度票房前十的一般商業片,全球票房名列前茅的《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芭比》也不過收獲一兩個億的票房。
不進則退,正是如今港片和港星主演影片面臨的最直接的考驗。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港片的流水線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前幾年,流水線化生產具有可觀的市場回報率的影片,是港片的工業化優勢之一,能獲得持續的生產和穩定的回報。但如今,流水線化生產,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港片對當下觀眾帶來的 " 誠意 ",觀眾可以輕易看出角色的片面、劇情的不合邏輯,以及流水線下多部影片設定上的雷同。更别提在主題表達以及男女角色的不同功能的設定上,都會傳遞出一種過時的陳腐氣質。
當觀眾可以在同樣的檔期用同樣的價格,看到符合現代價值觀且手工打造的現代化精品電影時,流水線批量打造的劇情和人物也就失去了市場競争力。
這樣對作品的興趣索然,會直接傳導到與港片全面綁定的港星身上。過去在一部又一部好看電影中閃閃發光的香港明星,到了一部又一部的 " 爛片 " 裏,也就失去了角色魅力所帶來的明星濾鏡," 祛魅 " 之後,他們便從遙不可及的奢望,變成娛樂圈裏的泯然眾人甚至昨日黃花。
新 " 合拍 ",可能帶來新出路
雖然《紅毯先生》目前的票房和口碑在 2024 年春節檔都處于中下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影片其實是一部放錯地方的佳作。作為在多倫多電影節和平遙影展進行國際首映和中國首映的影片,它其實是一部典型的電影節中常見的作者電影。
如果説《潛行》《金手指》和《93 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中的劉德華,還是在流水線式的角色中勉強輾轉騰挪,那《流浪地球 2》和《紅毯先生》真的是他在演藝生涯中的突破。
而這兩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他都在跟内地的頂級幕後班底進行合作。郭帆導演代表了目前中國内地科幻重工業電影的第一梯隊,寧浩導演則是兼顧了商業性與主題表達的優秀導演,是荒誕諷刺風格大師。
《紅毯先生》作為 " 元電影 "(也就是在片中講述拍電影的電影),本身就更偏向影迷審美,對普通觀眾來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劉德華選擇在這部影片中與寧浩首次進行首次合作,可見他本身也有着很強的希望可以突破目前港片電影桎梏的決心。目前與觀眾的 " 錯位 ",更多的可能是因為春節檔的特殊性所導致。但在這背後,能看到劉德華作為老一輩港星的代表人物之一突破自己演員生涯可能的決心。
對明星來説,最核心的競争力就是作品。當過去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很難創作出符合時代的優質作品後,在全新的受歡迎的領網域獲得成功,才是延續明星藝術生命的最佳方式。寧浩的成名作《瘋狂的石頭》,本身正是受到劉德華的 " 亞洲新星導計劃 " 的投資才得以完成,此時的合作,更像是一種功成名就後的 " 反哺 "。
并非是寧浩缺少商業眼光,2023 暑期檔票房冠軍《孤注一擲》正是由他擔任監制并主要投資出品,共取得 38.5 億的票房成績。在寧浩的創作序列當中,《紅毯先生》本就算是一個異類,更像是他與劉德華共同進行的一場帶有實驗性質的冒險,共同在大銀幕上説出一些想説的話。畢竟,此前在國内從未有過使用如此商業的模式和高成本打造的 " 元電影 " 作者電影。
在 " 祛魅 " 之後,曾經在港星們頭頂光輝閃耀的往日成績,反倒成為與新觀眾建立情感連接的 debuff。時代造就了中國香港電影業幾十年的繁榮昌盛,但時代的車輪總在向前,新時代的港星,是發揮餘熱在網絡電影、短劇這樣的下沉市場中繼續圈錢,還是在不同的合作中尋找機會,在内地或者海外市場找到與全新觀眾的情感連接,是一道必須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