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港星红利殆尽?,欢迎阅读。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港片最后的黄金时代过去之后,刘德华从来没有如此密集地在大银幕上跟观众见面。从 2023 年贺岁档到 2024 年春节档这三个月里,共有《红毯先生》《潜行》《金手指》3 部由他主演的影片上映。再早一些,2023 年春节档,刘德华主演了《流浪地球 2》,2023 年国庆档也主演了《93 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他担任了 5 部院线大片的主演,从拍摄到上映后的宣传他都全程参与,名符其实堪称 " 劳模 "。
但哪怕是已经红了 40 年的刘德华,也没办法保证每一部影片都达到观众的预期。在这五部影片当中,票房和口碑上佳的只有《流浪地球 2》,其他几部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差强人意。
正在 2024 年春节档上映的《红毯先生》,目前在豆瓣仅收获 6.8 分,刘德华在其中一人扛起了饰演 " 刘伟驰 " ——集合了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的重任,用这位符号化的大明星,呈现给观众一个光怪陆离的娱乐圈荒诞故事,讽刺了行业里与社会上的种种乱象。
从表演的角度来说,刘德华可以说是百分之两百地完成了角色塑造,但观众似乎对这个关于 " 沟通 " 的主题故事并不买账,无需跟破 20 亿票房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 2》去比较票房,八千万不到的成绩,甚至低于因票房过低已经改档 3 月 30 日的《我们一起摇太阳》。
参与电影在口碑与票房上的不稳定,并不仅仅是刘德华一位港星所遭遇的问题。在最近一年里,由中国香港明星主演的影片,几乎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滑铁卢,刘德华主演的《流浪地球 2》和梁朝伟主演的《无名》是其中仅有的在票房和口碑上的翘楚。同样堪称 " 天王 " 的郭富城更是令人扼腕,2023 年的《断网》和《扫毒 3:人在天涯》在豆瓣电影的评分都不及格,2024 年他唯一及格达到 6.1 分的《临时劫案》,上映后几乎没有引起任何讨论话题。
曾几何时,香港导演加港星主演的香港内地合拍片,仿佛掌握着商业类型片的票房密码,怎么拍都能在内地票房市场拔得头筹,但好像就在突然之间,这些香港导演、明星们就成为观众的弃子,这套票房密码,再也解不开内地观众的心门。
排列组合下," 老面孔 " 失去活力
"How old are you?" 这是当下许多观众在想到香港电影时发出的第一声感叹。既是感叹 " 怎么老是你们 ",也是感叹 " 你们到底多大年纪 "。
香港演员青黄不接已经是一个很老的话题,哪怕早已讨论多年,却依然没有看到任何解决的可能。于是观众会看到,成龙、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古天乐、郭富城、梁家辉、甄子丹、刘青云、林家栋们始终 " 霸屏 ",把他们随意打乱排列组合一番,孤胆英雄、双雄争霸或者三足鼎立,就成为如今香港电影的基本盘。
如果还需要一些年轻面孔,那就来个谢霆锋,再加上中国台湾的彭于晏。近期英皇力捧的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刘雅瑟,也在不少影片中担任陪衬。
对普通观众来说,梁朝伟加郭富城就是《风再起时》,梁朝伟加刘德华就是《金手指》,刘德华加林家栋、彭于晏就是《潜行》,刘青云、古天乐和郭富城组成了《扫毒 3:人在天涯》,成龙怀念一下武行时光成就了《龙马精神》。
这个现象并不是 2023 年才开始的,早在 2019、2020 年,港片的演员固化程度就已经如此。长久以来,就连不少业内人士都会将不少港片弄混淆,更别提许多只看演员的普通观众了。
香港没有好演员了吗?并非如此。曾经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不同类型的演员层出不穷,哪怕在这些老一辈 " 天王 " 之后,也有着陈小春、郑伊健、余文乐、郑中基、陈冠希等 " 年轻一代 " 演员接连登场,陈奕迅、杨千嬅这样的歌坛巨星跨界到大银幕上,也能得到不俗的成绩。
但在中国内地的大银幕上,这些演员逐渐与市场渐行渐远。余文乐在《志明与春娇》三部曲后不见踪影,陈奕迅在豆瓣 3.5 分的《卧底巨星》之后彻底专注歌坛,陈小春除了参加综艺,更多出现在网络电影的封面海报中,郑中基最近则聚焦在《年少日记》《死尸死时四十四》这样本土作者电影或小成本商业片中。
对电影主演来说," 扛票房 " 一直是玄妙却格外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过《扫毒》系列、《反贪风暴》系列、《寒战》系列和《拆弹专家》系列后,内地与香港的合拍大片逐渐定型,警匪动作类型成为核心,而上述这些 " 中年影帝 " 们,时而担任警察时而扮演匪徒,人物设定十分套路,不论怎样的背景和剧情,最终都会用激烈的枪战、追车和肉搏,带给观众预期之内的感官刺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 2024,他们陪伴了整整两代观众,但在面对最新一批的年轻观众时,他们的这些个人形象与银幕角色逐渐定型,曾经魅力四射的英雄与悍匪,变成毫无新意的老一代艺术家。在这个随时都在推崇新星的时代,不变已经无法应万变,种种费尽心思打造的魅力人设,在不断的重复后早已 " 祛魅 "。
于是,当观众在 12 月底 " 见了 " 刘德华两次之后,对《红毯先生》片子本身的好奇,就远低于 " 再见一次刘德华 " 的审美疲劳。
类型无法迭代,与时代脱节
港星失去吸引力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造星的作品与观众缺乏共振、与时代脱节。
刘德华最近主演的三部作品《潜行》《金手指》和《红毯先生》,在豆瓣上的评分分别是 5.5、6.3 和 6.8,作为比较,今年春节档另外几部影片,《热辣滚烫》8.0、《飞驰人生》7.8、《第二十条》7.8。
从制作上来看,这些港星主演的影片并没有粗制滥造,甚至在商业类型片的工业化上完成度很高。毕竟动作、枪战、肉搏等元素,对香港主创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
但扎堆的动作、犯罪类型,带来的重复感实在太根深蒂固。这也是香港电影体系必须去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警匪动作片只是众多流行的类型之一,古装功夫片、无厘头喜剧片、恐怖惊悚片、赌片等其他类型也十分丰富。随着港片本身的日渐式微,以及香港电影人纷纷 " 北上 " 拍摄大片,这些类型片逐渐失去活力与创新,被时代所淘汰。《叶问》系列后再无功夫片,徐克带有冒险奇幻性质的《狄仁杰》系列草草收尾,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豆瓣评分还未及格。
从《无间道》到《寒战》,警匪动作片一直代表了香港电影最后的荣光。往前几年,这类影片在内地市场也很容易赚得盆满钵满,比如《拆弹专家》《扫毒》《反贪风暴》《追龙》《无双》,等等。
在制作上,2023 贺岁档的《潜行》与《金手指》,难道真的比上述这些影片变差很多吗?并不见得。实际上,《潜行》的动作戏很有特点,《金手指》在梁朝伟和刘德华的加持下,角色表演也非常出色。
真正的问题,就是出在 " 没有变 " 上。
可能中国内地的观众,是近些年对电影内容品质要求进步变化最大的观众。纵观近几年电影票房市场,可以发现观众的审美口味在快速提高,七八年前烂片收获高票房的时代不复存在,噱头式的宣传方式也休想将观众骗进影院,想要用电影 " 讲道理教育观众 " 更是毫无可能。想要获得市场的成功,制作品质的优秀只是基础,人物的丰满程度也不可忽视,剧情的曲折精彩必不可少,最好还要让观众感觉 " 与我有关 "、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和话题讨论。
内地观众审美口味上的更新迭代,哪怕好莱坞大片都很难跟上步伐,曾经席卷票房的漫威超级英雄已经成为过去式,《速度与激情》系列也从统治级大片降级成为进不了年度票房前十的一般商业片,全球票房名列前茅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芭比》也不过收获一两个亿的票房。
不进则退,正是如今港片和港星主演影片面临的最直接的考验。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港片的流水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前几年,流水线化生产具有可观的市场回报率的影片,是港片的工业化优势之一,能获得持续的生产和稳定的回报。但如今,流水线化生产,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港片对当下观众带来的 " 诚意 ",观众可以轻易看出角色的片面、剧情的不合逻辑,以及流水线下多部影片设定上的雷同。更别提在主题表达以及男女角色的不同功能的设定上,都会传递出一种过时的陈腐气质。
当观众可以在同样的档期用同样的价格,看到符合现代价值观且手工打造的现代化精品电影时,流水线批量打造的剧情和人物也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这样对作品的兴趣索然,会直接传导到与港片全面绑定的港星身上。过去在一部又一部好看电影中闪闪发光的香港明星,到了一部又一部的 " 烂片 " 里,也就失去了角色魅力所带来的明星滤镜," 祛魅 " 之后,他们便从遥不可及的奢望,变成娱乐圈里的泯然众人甚至昨日黄花。
新 " 合拍 ",可能带来新出路
虽然《红毯先生》目前的票房和口碑在 2024 年春节档都处于中下游,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影片其实是一部放错地方的佳作。作为在多伦多电影节和平遥影展进行国际首映和中国首映的影片,它其实是一部典型的电影节中常见的作者电影。
如果说《潜行》《金手指》和《93 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中的刘德华,还是在流水线式的角色中勉强辗转腾挪,那《流浪地球 2》和《红毯先生》真的是他在演艺生涯中的突破。
而这两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他都在跟内地的顶级幕后班底进行合作。郭帆导演代表了目前中国内地科幻重工业电影的第一梯队,宁浩导演则是兼顾了商业性与主题表达的优秀导演,是荒诞讽刺风格大师。
《红毯先生》作为 " 元电影 "(也就是在片中讲述拍电影的电影),本身就更偏向影迷审美,对普通观众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刘德华选择在这部影片中与宁浩首次进行首次合作,可见他本身也有着很强的希望可以突破目前港片电影桎梏的决心。目前与观众的 " 错位 ",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春节档的特殊性所导致。但在这背后,能看到刘德华作为老一辈港星的代表人物之一突破自己演员生涯可能的决心。
对明星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作品。当过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很难创作出符合时代的优质作品后,在全新的受欢迎的领網域获得成功,才是延续明星艺术生命的最佳方式。宁浩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本身正是受到刘德华的 " 亚洲新星导计划 " 的投资才得以完成,此时的合作,更像是一种功成名就后的 " 反哺 "。
并非是宁浩缺少商业眼光,2023 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正是由他担任监制并主要投资出品,共取得 38.5 亿的票房成绩。在宁浩的创作序列当中,《红毯先生》本就算是一个异类,更像是他与刘德华共同进行的一场带有实验性质的冒险,共同在大银幕上说出一些想说的话。毕竟,此前在国内从未有过使用如此商业的模式和高成本打造的 " 元电影 " 作者电影。
在 " 祛魅 " 之后,曾经在港星们头顶光辉闪耀的往日成绩,反倒成为与新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 debuff。时代造就了中国香港电影业几十年的繁荣昌盛,但时代的车轮总在向前,新时代的港星,是发挥余热在网络电影、短剧这样的下沉市场中继续圈钱,还是在不同的合作中寻找机会,在内地或者海外市场找到与全新观众的情感连接,是一道必须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