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VC圈又來一位新貴,歡迎閲讀。
先從一筆不起眼的融資説起——
本周,傲圖科技宣布完成數百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為真格基金、初心基金以及還有一位罕見的身影:禾賽科技 CEO 及創始人李一帆。
乍一聽,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其實今年 2 月,李一帆才剛帶着禾賽科技登上納斯達克敲鍾舞台,與另外兩位創業夥伴收獲人生中第一家上市公司。畢業于清華大學,李一帆靠着創業實現人生逆襲,如今似乎開始進入 VC 圈。
這并非個例。VC 圈正在湧現一群新貴——他們通過創業實現财富自由後,往往創而優則投,轉身幕後扶持更多的創業者前行,王興、張一鳴、宿華、姚頌 ..... 一群 New money 出現了。
他,剛投了一位清華校友
這一次,李一帆投了一筆種子輪。
成立于今年 1 月,傲圖科技是一家來自硅谷的 4D 毫米波雷達公司,目前在北京和美國硅谷有兩個研發中心,專注于高性價比 4D 毫米波雷達研發。而公司創始人及 CEO 牛力,正是畢業于清華大學汽車系,擁有汽車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日立及采埃孚,是蘋果無人車部門以及小馬智行硅谷團隊早期成員。
資料顯示,公司團隊成員中還包括來自蘋果、華為、小馬智行、Mozilla、采埃孚、Lyft 無人車等知名自動駕駛及汽車領網域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幾乎集結了自動駕駛及汽車領網域硬體、算法、優化、射頻幾個方向上最好的人才團隊,覆蓋了 4D 成像雷達從產品研發到量產的全鏈條。
這裏先解釋一下什麼是 4D 毫米波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的關鍵部件,雷達能及時反饋復雜的路況,讓汽車的中央處理器做出正确決策,按照正确的路線行駛,還可以規避車輛和人群等。過去幾年,無人駕駛系統以激光雷達為主、毫米波雷達為輔已經成為一種标配。
但是,目前傳統 L4 解決方案中必備的激光雷達造價高昂,平均價格達到上千美元。同時,由于激光雷達每秒點數在幾百萬的數量級,需要大量中央算力,因此量產落地進程一度緩慢。
與激光雷達掃描固定點陣的方式不同,毫米波雷達通過發射連續的電磁波并從環境中提取 " 突出 " 的物體,如行人、車輛、路牌、路障等,并用點雲加以刻畫,在總點數僅為激光雷達 1% 的同時,實現了極高的信息效率。
但是傳統毫米波雷達也有局限性,比如無法點雲成像,精度低等,可以簡單理解為平面雷達。為了測量精度,通常激光雷達被用作自動駕駛的主傳感器,而價格更低廉的毫米波雷達、相機等只能作為補充傳感器完善感知方案。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傲圖科技試圖突破瓶頸,挖掘毫米波雷達更大的潛力。今年 4 月的上海車展上,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行進路上,星星點點的點雲亮起,實時覆蓋前方 300 米的車輛、行人、天橋,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這正是傲圖科技交出的首份答卷——高性能 4D 毫米波雷達產品 Altos V1。其全天候、長感知距離、瞬時提供定點精确速度能力,讓毫米波雷達有了作為主傳感器使用的可能。按規劃,傲圖科技将在今年内完成首款產品的商業化落地。
至此,傲圖科技迎來首次融資。而李一帆所執掌的禾賽科技正是一家激光雷達獨角獸。或許是出于謹慎,他選擇了熟悉的領網域,又或者是基于業務布局。總之,李一帆以投資人的身份出現了。
85 後學霸創業
幹出一家 100 億上市公司
李一帆曾有一段精彩的創業經歷。
出生于 1986 年,李一帆從小便是一位典型的學霸。初中高中時期,他從未參加過升學考試,就被一路保送進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之後,李一帆又繼續前往美國深造,并順利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取得了機器人碩士學位,随後留校完成了博士學位。畢業後,李一帆曾在美國西部數據集團、美國 Parker 集團戰略投資部、Lam Research 機器人部等工作。
正是這段經歷,讓李一帆走入硅谷頂尖的華人工程師圈子,并與另外兩位 85 後學霸向少卿、孫恺相識。
其中,向少卿是李一帆在清華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的校友,之後又赴斯坦福大學深造,擁有電子工程和機械工程雙碩士學位。而孫恺,則是上海交大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于斯坦福大學機械系和電子系。
很快,出于創業念想,他們決心打造一家 "billion dollar company"。2013 年,在硅谷最大城市聖何塞,禾賽科技成立。創業後他們三人各司其職,分工明确,由李一帆擔任禾賽科技 CEO,負責團隊搭建、資金引進和市場銷售;孫恺擔任首席科學家,負責公司的產品方案;向少卿出任 CTO,負責将方案落地。
創立之初,禾賽科技的業務包括超高精度氣體核心傳感器、工業級氣體監控解決方案以及智慧城市大氣數據平台等,立志将大家從霧霾中拯救出來。
直到 2014 年,禾賽科技創始團隊決定回國創業,并落户上海。起初,他們以激光氣體遙測系統起家,并成功拿到了國内最大的民營燃氣集團的訂單。但他們意識到,單做氣體檢測的生意,很難支撐起自己的創業夢想。
在當時,美國硅谷一家名為 Velodyne 的激光雷達企業,已經幾乎壟斷了所有汽車 OEM 與自動駕駛公司的訂單。而在國内,這一市場還幾乎空白。于是,經過幾次迭代,他們把目光瞄向一個萬億級市場——自動駕駛激光雷達。
2016 年,禾賽科技正式開始探索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并在當年 10 月發布了第一款 32 線激光雷達。之後幾年,又陸續發布了 Pandar40P、Pandar64、Pandar128 等多款產品。憑借性價比和可靠性能,收獲了包括全球主流自動駕駛公司和頂級汽車廠商、一級供應商、機器人公司等公司的訂單,進入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的供應鏈。官網顯示,截至 2022 年底,其激光雷達產品累計交付量已經超過 10 萬台。
今年 2 月 9 日,三位年輕人來到美國納斯達克敲鍾,禾賽科技成功上市,成為過去一年半以來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最大 IPO,目前最新市值超 100 億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禾賽科技成長路上離不開眾多 VC 機構的支持,上市前已經完成九輪融資,累計融資超過 5 億美元,包括光速、真格基金、高瓴創投、百度、德國博世、小米、美團等。其中,自 2018 年起,光速連續領投禾賽 5 輪融資,累計投資額超過 1 億美元。
這當中有一個細節,其實早在 2014 年,光速創始合夥人宓群就與李一帆溝通過,但當時考慮到市場不夠大,雙方并沒有達成合作。直到得知禾賽科技轉型激光雷達,宓群又主動找到李一帆。最終在 2018 年,光速領投禾賽科技 2.5 億元 B 輪融資。之後,每當禾賽陷入困難,都有光速在背後陪伴,為禾賽科技引入後續投資方資源、引薦全球重要客户等。因此,禾賽科技将光速稱為是公司的 " 共同創始人 "。
或許正是這段經歷,令李一帆對于投資人有了深刻印象。
資料顯示,李一帆對外投資版圖中,還出現了杭州迦越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關聯投資機構正是光速光合。還有向少卿、孫恺,也出現在了這只基金股東名單裏。換言之,他們一起做了光速的 LP,堪稱創投圈又一反哺佳話。
VC 圈來了一群新貴
創而優則投,這幾乎是許多新貴大佬不約而同的選擇。
最新一個案例是快手宿華。快手上市不到一年後,宿華卸任 CEO 一職,留給外界一片詫異。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江湖鮮少聽到宿華的消息。直到 VC 圈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他的身影,大家才漸漸知悉宿華的另一個身份——投資人。
而宿華最新一則出手傳聞是大模型公司——光年之外,由前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創辦的 AI 公司。此前相關人士向投資界透露,宿華十分關注大模型,已經投資了多家生成式 AI 相關公司;此外,他還在看可控核聚變項目,不過相關公司還沒有完成工商變更,目前只有極小圈子知悉。
另一位則是黎萬強,雷軍的兄弟 " 阿黎 "。畢業于西安工程大學工業設計專業,黎萬強是中國第一代 UI 設計師。2000 年,黎萬強加入金山軟體,歷任金山軟體設計中心設計總監、互聯網内容總監、金山詞霸總經理等,并在這一時期與雷軍結識。
後來,雷軍創建小米時,拉上黎萬強作為聯合創始人共同創業。2019 年,黎萬強在朋友圈宣布退休。用雷軍的話來説,希望 " 阿黎從此徹底放飛自我,快意人生。"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江湖少有看到黎萬強的身影。
直到今年幾則融資消息傳出,黎萬強再次出現。上月底,靈動 AI 宣布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投資人便包括黎萬強。早些時候,小米 9 号員工李明的創業項目樂天派,也出現了黎萬強的身影。不過知情人曾向投資界澄清,阿黎并未專職做起投資,只是零星出手支持了一些昔日小米員工創業。
相比之下,更轟動的是張一鳴。今年 5 月,香港公司注冊處網站顯示,張一鳴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個人投資基金。該基金名為 Cool River Venture,性質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 5 月 22 日生效。而綜合多方消息,該基金主要投向是科技相關行業,其中 AI 技術首當其衝。
具有相似氣質的還有米哈遊鮮少露面的三位創始人。靠着遊戲,米哈遊坐擁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年少有夢,于是他們出現在了 VC 圈。
不難看出這樣的軌迹:早年他們利用技術創業成功,并實現了财富自由。功成身退後,他們創而優則投,轉身幕後扶持更多的創業者,去押注他們所相信的未來。
或許,這就是中國新一代創始人的獨有浪漫。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吳瓊,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8/520055.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