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iHF愛合發」完成首輪數千萬元首輪融資,FA自動化集采平台上線首年交易額達7000萬,歡迎閲讀。
文|沈筱
編輯|王與桐
36 氪獲悉,愛合發工業傳動科技(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iHF 愛合發)今日已完成數千萬元首輪融資,由深圳高新投領投,景泰華富跟投。本輪融資将主要用于拓展 FA(工業自動化)產品品類,以及打造智能倉庫。
iHF 愛合發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 FA 工廠自動化集采平台。依托母公司「深圳市合發齒輪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發齒輪),iHF 愛合發主要采用自制 + 集采模式,面向新能源、醫療、3C、半導體等行業企業,提供工廠自動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購服務。
據 iHF 愛合發創始人兼總經理曹小林介紹,公司已于 2021 年完成平台初期建設工作,并在去年正式上線。目前,平台供應產品覆蓋 129 個大類、48 萬 SKU,涵蓋傳動類、直線類、氣動類、馬達驅動類,以及工業框體零件、機械标準零件、鋁型材及配件、輸送組件等。
產能和倉儲方面,據介紹,截至目前,公司分别在深圳、東莞、蘇州三地擁有 3 大制造、倉儲中心,并與近 500 家 OEM、ODM 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 近年來,工業自動化設備的上遊零部件生產和采購方式正在發生變化,逐漸從非标定制和分散采購走向模塊化和集中式采購。" 曹小林告訴 36 氪,這一行業變化驅動了合發齒輪的兩次變革。
曹小林介紹,第一次變革是 2014 年,合發齒輪将業務從聚焦非标定制的齒輪研發、生產,拓展至齒輪、同步輪标準品以及行星減速機這類組合件的研發、生產,并與米思米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其 OEM 供應商;第二次則是 2018 年,創辦 iHF 愛合發,開始從「研發 + 生產」向「研發 + 服務」轉型。
在曹小林看來,行業變化的背後實質上反映了客户需求的變化,過去的零散采購再自行組裝的方式已經不再能滿足光伏、锂電、芯片、醫療等下遊行業快速發展的訴求。對零部件供應商而言,一是需要幫助下遊客户提升采購效率;二是需要在保證質量和交貨期的同時,降低其采購成本。
除了客户需求的變化,曹小林表示,向平台化轉型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過往的模式下,公司盡管拓寬了產品線,但仍無法滿足客户多樣化需求,同時難以和增長的市場需求形成較好呼應。
一方面,線下獲客投入較高、難度較大;二是線上與米思米的合作僅限于非标定制模式,只能覆蓋對非标設備有極高精度和質量要求的塔尖客户。而曹小林認為,在國内市場,下遊行業對自動化零部件需求有明顯的分層特征。他告訴 36 氪:" 我們仍希望通過米思米這樣的平台覆蓋海外市場。但是在國内,除了醫療、芯片追求高品質的客户,還有很多 3C 行業或者部分行業中對品質要求不高的客户。如果都做非标定制,實際上是質量過剩的,價格也滿足不了他們的預期。"
因此,iHF 愛合發将客户對產品的需求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并按照等級類别和行業屬性向客户提供不同層級的產品,覆蓋 FA 标準品和 FB 非标品。
曹小林表示,在產品供應上,公司已構建多個柔性組合,FA 标準品不僅能實現集約采購,同時可支持小批量非标改制,在滿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時,提升交付效率。據介紹,平台目前标準品最快 1 天可交付,整體交貨周期平均在 5 天左右,部分定制化程度高的產品需要 7 天。
服務模式上,類似于怡合達,客户方工程師可在平台上自主完成線上產品選型、詢價、下單、支付、物流查詢等交易全流程。為輔助工程師選型,iHF 愛合發一方面開發了《愛合發 FA 工業傳動平台產品手冊》等產品目錄;另一方面,自研了型材 DIY 設計插件等前端工具,并與德國卡第那思(CADENAS ) 及其國内授權商合作,利用零部件數據管理軟體,開發了產品 3D 電子目錄和多種不同格式的 3D-CAD 模型。
另外,曹小林介紹,在 2018 年籌辦 iHF 愛合發之初,公司成立了「iHF 齒輪學院」,一是旨在建立行業傳動工程師在線交流學習社區;二是希望能夠起到引流和品牌建設的作用。
從下遊半導體、新能源、醫療器械行業來看,其市場規模的增長為上遊自動化設備以及零部件提供了市場增長空間。以新能源行業為例,中國光伏產業協會(CPIA)預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将達到 90GW,2021-2025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将達 13.16%。同時,據高工锂電(GGII)預測,2025 年我國儲能锂電池出貨量将達到 300GWh,2022-2025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将達到 49.38%。
曹小林表示,光伏等新能源行業以及醫療器械行業是公司今年主要聚焦的市場。據介紹,iHF 愛合發平台目前的活躍用户數約為 1.2 萬,其中 FA 零部件用户數從 2021 年至今已實現 3 倍增長;平台去年的交易額達 7000 萬,公司希望在今年達到 2 億元平台交易額。
要想實現上述目标,作為賽道的 " 後來者 ",iHF 愛合發一方面可能需要繼續打磨供應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拓展產品 SKU。
首先,公司的角色轉變,意味着其需要對從采購、生產到交付的全流程供應鏈進行管理,而公司過去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圍繞服務外協、外發來進行。要協調 500 家合作夥伴的物料和產品供應,對接上萬家客户的采購需求并非易事。
對此,曹小林表示,一方面公司在籌備之初就引入了具備 IT 和制造業復合背景的團隊,并在過去兩年裏完成了數字化建設,搭建了以 ERP 為基礎,包括 MES 生產執行系統、WMS 智能倉儲系統在内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另一方面,iHF 愛合發團隊具有 20 年的工廠管理經驗,積累了行業相關的供應鏈管理流程知識,比如品類和質量管理、供應商評審、品質把控、價格談判等。
同時,曹小林也坦言,未來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加強供應鏈合作,對現有供應鏈資源進行分類管理,按產品品類尋找符合平台定位和產品層級管理的供應商進行培育。
在產品覆蓋廣度方面,相比于類似定位的米思米和怡合達,iHF 愛合發的 SKU 數量差距還較大,這也是其現階段的發展重點。但曹小林也表示,盡管目前行業都在向 FA+FB,自制 + 集采的方向發展,但作為生產制造向平台化轉型的廠商,公司在醫療、半導體行業非标定制和小批量改制方面有一定優勢。他告訴 36 氪:" 我們的自研產品在細分領網域已經形成了一定口碑,比如用于芯片封裝設備的消隙齒輪、用于醫療免疫發光檢測設備的超高精度大齒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