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A股最貴離婚案之後,康泰生物老板又有大手筆,歡迎閲讀。
文 | 源媒匯,作者 | 胡青木,編輯 | 蘇淮
春分剛過,北京經濟開發區内,一場颠覆性的合作正在破土萌芽。
康泰生物與阿斯利康這對 " 疫情戰友 " 再度攜手,宣布以各 50% 的股權比例,創立總投資 4 億美元的合資公司。這不僅是阿斯利康在華首個疫苗生產基地,更标志着中國疫苗企業與國際藥企的合作模式發生了巨大轉變。
回顧行業合作歷史,此前跨國藥企與中國本土疫苗企業的合作多采用 " 代理 " 模式。以默沙東與智飛生物在 HPV 等疫苗領網域的合作為例,外方通常主導技術研發與生產環節,本土企業則主要承擔市場推廣職能,這種模式,客觀上形成了產業鏈分工的 " 層級差異 "。
而康泰生物此次以 " 平等參與者 " 的身份,深度介入疫苗研發、生產乃至商業化的全流程,打破了部分本土疫苗企業扮演 " 銷售配角 " 的行業慣例。
康泰生物與阿斯利康的合作淵源可追溯至新冠疫情時期,此次成立合資公司既深化了過往合作,也意在撕去 " 重營銷輕研發 " 的标籤。
01 避免重走智飛生物老路
智飛生物與默沙東合作的案例,曾驗證過代理模式的短期爆發力。2017 年代理默沙東的 HPV 疫苗後,智飛生物的業績快速增長,後續疊加新冠疫苗的上市,公司市值一度突破 3600 億元。市值上漲也使得創始人蔣仁生的身家暴漲,登頂重慶首富。
但随着萬泰生物、沃森生物等國產 HPV 疫苗加速搶占市場,疊加适齡人群接種率提升與供應過剩導致的需求飽和,智飛生物長期依賴默沙東單一進口產品的經營風險逐漸暴露。
2024 年前三季度,智飛生物存貨積壓,金額飙升至超 200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近 1 倍,經營壓力持續加劇;第三季度更出現上市以來首次單季淨利潤虧損的情況,凸顯代理模式在市場環境變化下的脆弱性。
2025 年 2 月,默沙東宣布将階段性暫停向中國市場供應 HPV 疫苗,這一調整預計将持續至 2025 年年中。對于營收超九成來自代理業務的智飛生物而言,這一舉措并未帶來預期中的喘息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默沙東供貨節奏的調整,僅屬于協定執行層面的策略優化,并未觸及雙方合作協定的核心條款。根據 2023 年雙方續籤的協定,以 HPV 疫苗為主的五種疫苗的基礎采購金額合計超過千億元,這一關鍵條款至今未作變更。
這意味着,智飛生物仍需在協定期内(截至 2026 年底)完成約定的采購目标。這無疑對其資金周轉、市場推廣及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飛生物曾憑借代理默沙東的 HPV 疫苗,一躍成為中國 " 疫苗一哥 ",如今卻因過度依賴代理陷入困境。這種模式暴露出的系統性風險,或許也為康泰生物敲響了警鍾。
于是,康泰生物選擇另辟蹊徑,與阿斯利康成立 50% 對等持股的合資公司,整合研發、生產、商業化全鏈條,以平等合作姿态進軍創新疫苗賽道,以避免重蹈智飛生物覆轍。
02 欲撕掉 " 重營銷輕研發 " 标籤
國内疫苗龍頭企業之一的康泰生物,已構建涵蓋病毒疫苗、細菌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多元化研發平台,營銷網絡覆蓋全國 31 個省(市)。
2020 年,新冠疫苗概念興起,推動康泰生物市值突破 1700 億元,持股 25.5% 的董事長杜偉民身家也随之暴漲。根據《2020 年胡潤百富榜》,杜偉民不僅躍居江西省富豪榜前列,還憑借 390 億的财富成為吉安首富。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杜偉民因解除婚姻關系,将其直接持有的 1.61 億股康泰生物股份,分割過户至加拿大籍前妻名下,按當時 146 元 / 股的收盤價計算,這筆 " 分手費 " 高達 235 億元,刷新了 A 股上市公司離婚财產分割紀錄。
然而,随着疫苗行業寒冬的到來,康泰生物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2024 年業績預告顯示,康泰生物扣非淨利潤同比暴跌 59.84% 至 71.61%,股價較 2020 年高點累計下跌約 90%。這場危機背後,暴露出康泰生物核心產品乙肝疫苗市場飽和、13 價肺炎疫苗競争力不足的問題。
現有產品增長乏力,又沒有新品頂上,這些或許都與康泰生物研發費用較低脱不開關系。
2021 年至 2023 年,康泰生物的銷售費用從 5.78 億元增長至 12.31 億元,顯示出公司在市場推廣上的高額投入。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的研發投入雖亦有增加,但長期維持在銷售費用的半數左右。
這種 " 重營銷、輕研發 " 的策略,導致公司創新動能不足,新品上市節奏滞後,商業化效果不佳。
以備受期待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為例,該產品雖于 2024 年成功上市,但在成大生物、艾美疫苗等企業傳統 Vero 細胞狂犬疫苗占據主流市場的競争環境下,即便安全性較好,卻因價格較高、市場接受度受限,未能有效帶動業績增長。
在此背景下,康泰生物找到了老朋友阿斯利康。
03 巨額投資與漫長建設周期變數不明
雙方的合作淵源可以追溯至 2020 年。
彼時康泰生物便與阿斯利康籤署中國内地市場獨家授權合作框架協定,承接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技術轉讓,并計劃于 2021 年實現年產能 2 億劑的目标。此次合作不僅展現了康泰生物的產業化能力,也為雙方後續深化合作奠定了信任基礎。
基于這次合作經驗,康泰生物于 2024 年 3 月與阿斯利康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搭建了初步的戰略框架。
2025 年 3 月,雙方合作更新為股權對等的合資公司。這次更新不僅延續了此前技術引進的框架,還通過全鏈條整合實現模式創新——阿斯利康将導入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RSV)等創新管線及全球研發資源,而康泰生物則貢獻本土化生產能力與市場渠道。
對康泰生物而言,此次合作可以填補其研發與技術短板。
在疫苗研發領網域,阿斯利康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儲備和豐富的在研管線。通過合資公司,康泰生物可直接引入這些技術,加速自身在創新疫苗領網域的研發進程,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傳染病等高發領網域形成差異化競争力。
其中,阿斯利康的 RSV 疫苗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全球上市的 RSV 疫苗僅有兩款,康泰生物借助合作有望快速切入這一藍海市場。
其次,雙方的合作還能助力康泰生物突破市場局限。
康泰生物的海外業務占比不足 1%,而阿斯利康在全球 100 多個國家擁有完善的銷售網絡,康泰生物可依托這一渠道将現有優勢產品(如 13 價肺炎疫苗、四聯苗)推向歐美等高端市場。此外,與國際巨頭的深度合作,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資與人才,為康泰生物的長期戰略轉型提供支撐。
對阿斯利康而言,合作強化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布局。通過合資公司,阿斯利康可加速其在研疫苗的本地化生產與商業化進程,借助康泰生物的渠道資源,快速滲透中國及新興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是,合資公司高達 4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9 億元)的巨額投資與長達 5 年的建設周期,都将加劇康泰生物的财務壓力。而且疫苗研發本身具有周期冗長、變數較大的特性,一旦雙方寄予厚望的聯合研發管線未能按計劃推進,或是市場需求格局出現不可預見的變化,合資公司的長期收益将面臨考驗。
針對業績下滑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解決與阿斯利康成立合資公司面臨的潛在風險,源媒匯向康泰生物董秘辦發送了問詢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康泰生物與阿斯利康的合作,通過技術共享與資源整合,既為康泰生物的戰略轉型提供了新動能,也為阿斯利康深化中國市場布局開辟了路徑。但這場合作在為雙方創造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着技術融合、研發不及預期等多重挑戰與考驗。